没过一会儿,送来的书籍便在老宅前堆成了一座小山。清华看着眼前这感人至深的一幕,心中涌起一股热流,眼眶微微湿润,他深吸一口气,大声对大家说道:“谢谢大家,太感谢了!有了这些书,我们的学校就有了灵魂,有了源源不断的生命力。我们一定会将这些知识好好传承下去,培养出一批又一批优秀的人才,把我们的家园建设得更加美好。” 众人纷纷鼓掌,掌声如雷,大家的脸上都洋溢着自豪与欣慰的笑容。
随后,清华和伙伴们便一头扎进了整理书籍的工作中。他们分工明确,有的负责将书籍按照类别分类,文学类、科学类、历史类、医学类…… 每一类都仔细甄别、摆放;有的负责检查书籍的破损情况,记录下来以便后续修复。在整理的过程中,他们惊喜地发现了一些珍贵的孤本和手抄本。这些书籍上记载着关于这颗星球鲜为人知的独特知识,还有流传已久的古老传说,让大家兴奋得心跳都加快了。
“看呐,这本手抄本上详细记载了一种利用植物净化水源的方法,说不定能和张溪设想的中药社团研究完美结合。” 雪儿双手捧着一本泛黄、纸张有些脆弱的手抄本,眼睛瞪得大大的,兴奋地对大家喊道。
张溪一听,眼睛瞬间放光,像只敏捷的小鹿般赶忙凑过去,急切地说道:“真的吗?快给我瞧瞧。要是能依据这个,再找到合适的草药,我们肯定能研究出更高效、更实用的净化装置。”
周震则在一旁专注地整理着关于野外生存和工具制作的书籍,他一边整理,一边嘴里念叨着:“这些书里藏着好多实用技巧,等学校正式开课了,我一定带着大家好好实践,让大家能更快、更好地适应这颗星球的恶劣环境。”
何燕则全神贯注地收集那些和文化艺术相关的书籍,她一边整理,一边在心里构思着,计划着根据这些书籍中的内容,编写一些精彩纷呈、贴合大家经历的剧本和歌曲。她转过头,对身旁的张倩和张溪说道:“这些书能极大地丰富我们的文化活动内涵,让大家更深入、更透彻地了解我们的历史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清华在一旁静静地看着大家忙碌而专注的身影,心中满是欣慰与感动。他深知,这些书籍不仅仅是纸张与文字的组合,更是大家对学校、对未来满满的希望。整理完书籍后,他们用绳子将书籍一捆一捆扎好,小心翼翼地搬运到学校的图书馆。看着原本空荡荡的书架逐渐被摆满,一本本承载着知识与希望的书籍整齐排列,大家仿佛透过这些书籍,已然看到了学校未来书声琅琅、人才辈出的繁荣景象。
然而,清华心里明白,仅仅有了书籍还远远不够。要让这些知识真正传递到每一个孩子的心中,还需要制定详尽周全的教学计划,培养一批德才兼备的优秀教师。于是,清华召集姜山、周震、闫涛、雪儿、何燕、武文、张倩、张山、张溪、魏安娜等伙伴们开了一个重要会议,专门讨论学校未来的教育规划。
“我们要依据大家的特长和兴趣爱好,精心设立不同的课程体系。” 清华站在众人面前,神情严肃而认真地说道,“比如周震,你在野外生存和工具制作方面经验丰富、技艺娴熟,就可以挑起实践课程教学的大梁;张溪,你对中药研究情有独钟且颇有心得,中药社团的课程就由你来主导;何燕,你在文化艺术方面见解独到,组织文化活动和相关课程的教学便非你莫属。”
大家纷纷点头,对清华的提议表示赞同,随后各自踊跃地提出了一些关于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的宝贵建议。姜山建议在实践课程中增加模拟灾难应对环节,提高大家的应急能力;闫涛提出可以在中药社团课程里加入实地采药辨认的实践活动;武文则认为文化活动课程可以邀请老一辈讲述过去的故事,丰富课程内容。会议持续了很久,大家的讨论氛围越来越热烈,思维的火花不断碰撞,对学校未来的教育规划也在这激烈的讨论中变得越发清晰、完善。
会议结束后,清华和伙伴们走出会议室,此时夜幕已经悄然降临。皎洁的月光洒在校园的建筑上,给整个学校披上了一层梦幻般的银纱。他们静静地望着眼前的学校,心中满是使命感与责任感。清华在心底暗暗发誓,一定要将这所学校建设成一个知识的神圣殿堂,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这里汲取知识的养分,茁壮成长,为这颗星球的未来贡献自己的智慧与力量。
第二天,晨曦的微光刚洒向大地,清华就已从睡梦中醒来。他翻身坐起,目光透过帐篷的缝隙,望向那已具雏形的学校,眼神中满是期待与坚定。简单洗漱后,他快步走向集合点,只见伙伴们也都精神抖擞,陆续赶来。“大家都准备好了吗?今天咱们要为学校的开学做好各项准备,这可是关系到未来的大事!” 清华的声音洪亮且充满力量,在清晨的空气中回荡。众人纷纷点头,眼中闪烁着干劲。
清华手持扫帚,率先走进一间教室。教室里弥漫着淡淡的尘土味,地上散落着些许施工残留的碎屑。他弯下腰,从教室的角落开始,一下一下认真清扫着地面,每一个动作都干脆利落,不放过任何一处灰尘。扫帚扫过地面,发出 “沙沙” 的声响,像是在奏响一曲劳动的乐章。姜山和张山则拿着抹布,爬上梯子,仔细擦拭着黑板,他们用力地擦拭着每一个角落,不放过一丝污渍,黑板很快就变得光亮如新。张倩和何燕则专注于整理桌椅,她们将桌椅一一摆正,调整间距,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有舒适的学习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