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唐风的肯定,吴勉和吴华二人,心中忍不住感慨起来。
两人从来没有想过,有朝一日能够看到一次性纺十二个线锭子的纺纱机。
而且这机器还是由牲口带动,不再是由人手摇。
这不仅让纺纱的匠人轻松了一些,单只纱锭出产的效率也高了不少。
与大盛一次只纺织一只纱锭的手摇纺纱机相比。
这至少提高了十几倍的纺纱效率。
这简直就是颠覆性的进步。
有了这种纺纱机,新式织布机也不用担心原材料的问题。
参观完纺织工坊,离开工坊时,吴勉与吴华还一步三回头。
神色十分兴奋激动。
唐风看向吴勉和吴华二人,“目前纺织匠人还不多,这两种设备不会快速制造。”
“现阶段工坊以培养匠人、熟悉设备、改良设备为主。”
“不过商号要按照之前给你说的,要尽可能多的储备原料。”
“一旦匠人熟练,设备增加,到时候需要的原料可是海量。”
“别到时因为没有原料,而导致工坊停工。”
随后他又转头看向吴勉,
“眼下也快到了棉花播种的季节。”
“棉花是宝通县为数不多的经济作物。”
“县衙推动一下,提高百姓种植棉花的积极性。”
“如此一来,秋收时不仅能够在本地采购棉花,还能够让老百姓多一份收入。”
话音落下,吴勉赶忙回道,“今年春耕,百姓不仅耕种了原有的土地。”
“平均每户人家,至少多耕种了两成新开垦的荒地。”
“特别是唐家寨周遭十里八乡,由于有铁制农具的投入,耕种效率比之以前快了不少。”
“有的勤快人家,开垦出来的荒地,比原本的土地还要宽。”
“如今有了这等厉害的纺织设备,老夫一定会鼓励百姓多种植棉花。”
“这都是实打实的收入来源。”
“少爷宅心仁厚,肯定不会让老百姓吃亏。”
“只要今年老百姓尝到了甜头,明年不用县衙出面,百姓自然就会扩大种植规模。”
唐风听他简要地说了今年的春耕情况,心中也长舒一口气。
他从吴知衍口中已经知晓,吴勉这个县太爷。
最近这段时间,还亲自下到田间地头,了解今年的春耕情况。
如今大盛的小农经济,从上至下都十分重视春耕。
只不过区别在于,很多地方的土地兼并严重。
春耕受益的主要都是那些大地主而已。
唐风闻言,不禁想到另一个时空,国人的种植天赋。
他点了点头,随着农具的推行,耕种效率提高。
只要保证百姓的土地,不被恶意兼并。
每年将会有更多的荒地被开垦出来。
这对于老百姓来说,是一件不得了的好事。
吴华这时接着说道,“商队这段时间按照少爷给的清单,储备了各种物资。”
“由于我们需求量巨大,而且来者不拒,让不少外地商贾尝到了甜头。”
“如今已经形成了良性循环。”
“外地商贾运入我们需要的各种物资,然后采购我们这里的特产离开。”
“特别是烧刀子,香胰,煤炉子的需求旺盛,供不应求。”
随后吴华试探地问道,“除此之外,外地客商还采购我们本地产出的铁制农具。”
“这是不是?”
唐风眉头微皱,不过随后舒展开来。
自己给钟太响的各种农具图纸,可都是几千年经验的沉淀。
用起来比大盛那些大地主拥有的农具要好得多。
世家望族和那些大地主有权有势,自然是不缺农具使用。
只有底层的百姓,被管控得极其严格,已经到了畸形的地步。
不管那些人采购去当样品卖给那些世家望族和大地主。
还是为了赚取管控铁制农具的暴利。
对于宝通县而言,都是一件极好的事情。
吴勉这时也开口劝说,“少爷,如今八王自立,朝廷鞭长莫及。”
“一旦铁制农具流出,肯定会被外地的大家族仿造出来。”
“我们是不是趁此机会……”
他没有继续说下去,不过唐风已经明白了他的意思。
唐风想了想,看向吴勉,
“老吴,你说放开铁匠铺的限制如何?”
“放开铁匠铺限制!”吴勉吴华二人,甚至吴知衍听闻他这句话,都不禁惊愕失色。
大盛三百多年,对铁器管控极其严格。
别说农具,一般老百姓家中连菜刀都没有一把。
曾经有刀具的人家,全部被收缴。
当初圣祖就是凭借一把镰刀打下偌大天下。
因此对于百姓拥有铁器格外防备。
这也让大盛许多官员的潜意识中,民间也不得出现铁匠铺。
否则,说不得某一天,就会遭到其反噬。
原本吴勉是想让唐风扩大规模,提高农具的出货量。
可是没有想到,唐风竟然跨了一大步。
看见两人惊愕的神色, 唐风反问道,
“朝廷的管控,管控的是谁?”
“归根结底还是像我曾经那样的苦哈哈。”
“那些世家望族,他们暗地里还不是有铁匠铺。”
“他们不仅打造工具农具,甚至打造兵戈甲胄。”
“那所谓的禁铁令,不过是一个笑话而已!”
众人闻言,神色严肃的点了点头。
毕竟,他说的是一个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