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她买了去松江的火车票,给柳泉和徐胜利说的是去考察华东市场。

到了松江,闻晴径直去和平饭店开了房间,以前她听说过这个酒店是松江最着名的酒店之一,这次有机会直接去享受一番。

她订了一个普通单人间,服务员帮她打开了房门,看着房间的法式装修,现代化的布置,免费的咖啡和茶,心道果然这500多元一晚的房间贵得有道理。

好好地休息一晚,第二天,闻晴早起吃过酒店中西合璧的自助早餐,才穿戴整齐出门。

沿着外滩宽阔的道路漫步,看着道路两边西洋样式的高楼,闻晴来到浦江岸边,宽阔的江面,涛涛江水,江面上巨大的轮船鸣笛而过,她回想起自己前世站在明珠塔上看风景的情形,虽然现在还没有那么多高楼大厦,也没有璀璨的霓虹闪烁,但苍黄的江面、滔滔流水没有变,“逝者如斯”,闻晴心中升起怅然的思绪。

她沿着街道边走边看,走到淮海中路,看见路边有一家房屋中介,走进去才了解到这家房屋中介也是刚开业不久,几个看似工作人员的人坐在办公桌后,见她进来,一个穿白衬衫的年轻男子走过了,“大姐,您好!”说的是松江话。

闻晴:“我想看看有什么房源?”

年轻男子自称姓王,一听闻晴说普通话,他马上改用普通话说道:“您叫我小王就好。”

闻晴坐在沙发上,小王拿来一本房源登记簿,介绍道:“我们这儿有两种房子,一种是公家房,一种是私房,您要哪种?”

闻晴:“我想要私房,产权清晰,现在无人居住的那种,另外,有门面房没有?”

一听这人就是有钱人,小王马上更为热情地奉上茶水。

另外拿出两本登记簿,找到三套私房,“大姐,你看这三套房都是都是私房,一套在民安里,距这儿2公里,一套在武陵路,距这儿1公里多一点,一套在河清路,距这儿3公里。”

小王介绍了这三套房子的具体情况。

闻晴:“我想到实地看看,行吗?”

小王笑道:“可以,大姐,你会骑车吗?我找辆自行车给你。”

闻晴与小王一起骑车出发,走了大约二十多分钟,小王说:“这是民安里32号。”

这是一栋5层楼房,两人走上二楼,是一套60多平方米的二室房子,这栋房子大约是四十年代修建的,有厨房,厕所是共同厕所,在楼房的另一头。

闻晴没有吭声,两人又去看另外二套,河清路一套在三楼,面积有132平方米,那时的房子公摊面积很少,看起来很宽敞,有独立的厨房和卫生间,面朝浦江。

武陵路的那套是一栋洋房,大约有300平方米,地上三层楼地下一层,有一个小小的庭院,这栋房子是本世纪二十年代中叶修的,现在墙面斑驳,庭院杂草丛生,连院子的铁门都锈迹斑斑,走进洋房,每层楼面积都不大,有两个房间的窗户都松动了,地板也腐朽了。

闻晴问道:“河清路和武陵路的房子怎么卖?”

松江的房子难得有这么大的,她对这两套房子比较动心。

小王答道:“河清路这套18万元,武陵路这套40万元。”

闻晴皱眉说道:“这个价格太高了,这两套房子都很旧,不重修是不能住人的,这样吧,河清路那套12万元,武陵路这套30万元,行吗?”

小王说:“这是房主报的价,我可做不了主,这样吧,明天你有时间吗?我让房主们过来,你们当面谈。”

“好的,那我上午9点过来,如果谈得好,我们明天就去过户,你提醒他们带齐证件。”

回到中介办公室,小王给两个房主分别打了电话,说明了闻晴的意思,两个房主要的价格本就高,有议价空间,于是同意明天见面谈。

闻晴回到和平饭店,换了一身衣服,去到楼下法国餐厅吃饭,自从她重生到这个年代,这还是她第一次吃西餐。

服务员把她点的牛排、鹅肝、蔬菜沙拉、面包以及洋葱汤端上来,闻晴另外要了一瓶法国名庄红酒,听着餐厅里唱片机播出的轻柔钢琴曲,闻晴把牛排切成小片,慢条斯理地吃起来。

果然贵有贵的道理,切开的牛排露出柔嫩的肉质,浇上特制的酱汁,咬上一口,美味在口腔里爆开,闻晴喝了一口红酒,不由品尝起它的味道,这红酒颜色像红宝石一般,喝一口,单宁厚重但很均衡,果香中带有黑色浆果的香气,挺不错的一款酒。

闻晴在餐厅边吃饭边看着窗外人来人往,心情都轻松不少。

第二天,闻晴换了一身比较正式的衣服,还是在港城买的国际知名品牌,平时没什么机会穿,今天穿恰好。

三位房主准时到来,见闻晴衣着华贵,虽说的是普通话,都没有轻视的心理。

河清路的房主是个中年女人,武陵路的房主是一对老夫妻,闻晴与他们分别商谈,最后河清路以15万元成交,武陵路以34万元的价格成交。

闻晴从包里拿出现金,递给了那个中年妇女,那女人清点后,对闻晴点点头,表示金额无误;两个老人则没有接下闻晴的现金,神色有些复杂,似后悔又似解脱,给闻晴说一起去银行直接存在他们银行账户里,两个老人担心带钱去银行的路上不安全。

闻晴也很理解,四个人连同小王一起先去房管所办理了过户手续,中年女人先行离开,闻晴和小王与两位老人去银行办理了存款。

中午,闻晴、小王一起请两位老人在街边饭馆吃饭,男的姓董,女的姓文,看起来都很有书卷气,据董老说,这也不是他们的祖宅。

他们老家在苏州乡下,现在祖宅还在那里。

抗战时期,他父亲卖了乡下的土地,带着一家老小到松江做生意,他们家以前办过纺织厂,小时候生活富裕,政权交替前,他父亲带着弟弟妹妹们去了海外,他是老大,才从大学毕业,就留下照顾祖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