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站她去的是巴黎,她们到的时候刚巧是傍晚。
抬眼就能看到粉色晚霞下的巴黎铁塔,就像是曾经的电影画面呈现在了眼前。
这会儿她也没想好要去哪里,姜琪脆就在塞纳河边静静的等待日落吹着风。
落日河畔,不管是塞纳河里的游船还是旁边热闹的合照的其他人,欢乐的情绪也莫名的感染着她。
随着天色渐渐暗下去,铁塔亮起了黄色的灯。
突然人群中传来一阵欢呼,姜琪抬头一看,巴黎铁塔闪灯了。
美丽、震撼又浪漫,这是姜琪心里的第一感受。
欣赏够了,姜琪就回了酒店,第二天开始就有之前定好的导游带着玩啦。
姜琪在这里停留了大概两周,开始的一段时间简直要化身为出行的狂热者,跟着导游每天到处玩耍:
比如深吸一口气,闷头300级旋转楼梯,登顶了凯旋门。
上面的风景很好,可以俯瞰巴黎城区,黄昏的时候,这里就会观赏到一场绝美的日落。
比如在傍晚时分去体验了塞纳河游船,回程的时候超幸运的又看到了一次铁塔的闪灯,浪漫指数拉满。
再比如去了巴黎歌剧院,里面超级华丽的,导游还提前买了演出门票欣赏到了歌剧。
。。。。。。
最后的三四天,姜琪在导游的建议下,还专门留出时间去逛了巴黎的中轴线上的香榭丽舍大道。
姜琪在这个地方除了吃到了可口的甜点,还撸起袖子在这边各大奢侈品品店大冲特冲了一番。
从这里再次出发后,姜琪又去了很多地方,她脚步虽然会短暂停留,但是却没有停止过。
甚至今年过年她也没有选择返程,大年二十九的这天,她正在去往南极的船上~
姜琪已经在这条船上呆了好几天了,这张五行邮轮的南极船票总共是12天11晚。
她很喜欢在甲板上看冰川,还会把这些照片传给家族群里给自己爸妈、姥爷、姥姥们这些家里人看。
冷了就回游轮里,有各种各样的美食可以享用,累了就回自己的房间里躺平。
这段旅程也不光是在船上吃喝玩乐,还经常会有听各自讲座,还有探险项目。
会根据当天的天气,每天会有一两次的登陆和巡游,比如冲锋艇巡游或者南极大陆看企鹅。
踏上南极的这片土地,姜琪就看到很多企鹅纷纷展翅看着她们这群外来的人员。
远远望去是很庞大的企鹅群,她不由自主的想起来小时候看的孵化企鹅的纪录片。
说起来,这还是姜琪第一次在非动物园的场地外近距离的观察小企鹅们,顿感十分新奇。
。。。。。。
在家里开始忙乎着贴春联的时候,姜琪这边船上正在组织着大家伙在相对安全的水域自愿南极跳海。
姜琪犹豫了再三,还是没抗住来自船上已经跳完了的,来自中国的两位小姐姐的邀请。
于是她也视死如归的跳了下去,“啊,好凉!!!”
跳进去的一瞬间也收获了船上来自全国各地善意的夸赞和鼓励。
。。。。。。
家里开始吃年夜饭的时候,姜琪正在体验了南极皮划艇。
她独自一人在大雪纷飞的南极海域划船,就像是划入了另一个世界。
不愿的地方,有两只鲸鱼在发出鸣叫,游了一会儿,只见两只鲸鱼默契的翻滚着入水,尾鳍十分漂亮。
划着皮艇越靠近冰川,姜琪就越能看到建模一样的冰川出现在自己眼前,简直是无与伦比的震撼!
冰面上偶尔还能看到有些趴在那里的海豹,皮划艇划过也只是懒洋洋的抬头看了她一眼。
姜琪莫名的又在心中有了一种【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韵味。
看着浩瀚的海洋,姜琪越发觉得自己的渺小,莫名的就落下泪来。
。。。。。。
等姜琪上船洗了澡,裹着被子热乎乎的给自家老妈打去电话的时候,国内已经是大年三十晚上的十点了。
宋瑞雪一接通电话,姜琪就看到自家老妈那边的画面里,自家老爸和弟弟第一时间都凑了过来。
宋瑞雪不等姜琪说话,伸手把挡住自己视线的自己老公往旁边推了推,就开口就问道:
“呀呀呀,我大闺女啊,你这会儿在干嘛呢?”
姜德平被推了也不恼,只低头契而不舍的继续往镜头前面凑:
“闺女啊,今天是大年三十,你吃饺子了嘛??”
姜阳被自己爸妈把镜头挡的那叫一个严严实实。
他只好夹缝中看向自家老姐朗声道:
“亲爱的姐姐,新年快乐,祝你新的一年越来越漂亮,越来越幸福!!”
。。。。。。
姜琪看见对面快要乱成一锅粥,还“叽里咕噜”的三个人。
没忍住“扑哧”一声笑了出来,她一个一个认真回答着问题:
“妈妈过年好,我刚去划了皮划艇回来呢,等一会我发给你刚刚拍的视频哦~~”
“爸爸过年好,我还没吃饺子呢,不过刚刚主厨说等十一点半的时候让我们去餐厅,她给我们下饺子吃。
爸妈我跟你们讲,这条船上的中国人还蛮多的,我们还约着一会儿一起跨年呢!”
“老弟啊,新年快乐啊~~等姐姐下次回去给你包个大礼物嗷~~”
“。。。。。。”
一家子热络的聊到了快十一点才恋恋不舍的挂断了电话。
因为姜琪还要给自家姥姥姥爷打个电话,电话一接通,姥姥崔红玉开口就是一句经典台词:
“哎呀,我琪琪大外孙儿啊,你怎么瘦了呀?最近没有好好吃饭吗?”
好长时间没见,姜琪看到就连一向情绪内敛的自家姥爷宋克勤也迫不及待的凑近手机接了话茬说道:
“就是啊琪琪,我怎么看着你也瘦了呢,你可别学着人家减肥啊,你都够瘦的了!”
姜琪先是拜了年,才把头摇成了个拨浪鼓:
“姥爷、姥姥过年好啊。没减肥,我真没减肥啊,可能就是这边的饭菜没有咱们在家里做的香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