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荣听完旎啸之话,双眼霎时一亮,喜色顿生,光彩四溢。
他身为司礼监掌印太监,平日里收受的金银财宝不知凡几,向他献媚讨好之人更是如过江之鲫。
然而他心里也清楚,这朝堂之上,不知有多少人对他恨得咬牙切齿,还有数不清的太监,嫉妒他手中的权势,暗地里想尽各种阴谋诡计,妄图陷害于他,甚至不乏有人,想用毒来谋害他的性命。
因而,对于旎啸所赠之物,他自然是满心欢喜,大为受用。
马荣心下又是暗自思量,昨儿夜里,他悄悄遣了心腹之人,给旎啸通风报信。
此等行径,虽似微末小事,然马荣心知肚明,旎啸定已洞悉其意,更生结交之心。
这也怪不得,昨日旎啸自宫中回来,但见宫中诸事,皆透着股子不寻常之味。
最打眼儿的,便是昨日在那偏殿里头,本该是马荣贴身伺候皇帝的当口儿,却不见了他的人影,反倒换成了那神神秘秘、不知来路的唐鹤。
虽说马荣是奉了皇帝旨意,跟着那空荡荡的御驾,往玉泉山皇家园林那边去了。
且他马荣那点三脚猫的功夫,在宫里头也排不上号,可他好歹是司礼监掌印太监,按理说,该是寸步不离地守着皇帝才是。
旎啸将诸事与众人言明后,关傲忆起一事,向众人说起,道是先前马荣,曾派人前来千阳门。
来者行事颇为蹊跷,既未表明来意,也无要紧事务相商,一副仿若偶然路过此地的模样。
这时,马荣面向旎啸,言辞恳切道:“辅卫大人如此厚意,马某着实震惊不已。这般厚重的礼物,实让马某深感汗颜。在此,马某便厚颜承赠了。”
言罢,马荣拱手,郑重向旎啸致谢。
他身后一名小太监见状,连忙上前,从旎啸手中接过那木匣子。
而后,马荣又笑意盈盈地对旎啸说道:“改日寻个清闲日子,我定要与大人痛饮一番,一醉方休。”
旎啸听闻,微笑着点头示意。片刻之后,马荣不着痕迹地向旎啸暗递了一个眼神。
旎啸心领神会,退后几步。
此时,马荣瞬间收起脸上笑容,神色转为肃然,高声说道:“辅卫大人,皇帝有口谕,宣大人尽快进宫,圣上有要事与大人相商。”
旎啸闻此,心中当即猜出几分缘由,随即领旨谢恩。
马荣对着旎啸拱手作别,便率领一众随从离开了千阳门。
回宫途中,马荣安坐于马车之上,脸上满是得意之色。
他的目光不时落在身旁的木匣上,终于忍不住轻轻将其推开。
只见匣中以红绸包裹之物,正是那灵菌,刹那间,一股奇异的香气弥漫开来,仿若来自那缥缈的仙神之境。
马荣见状,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少顷,他轻声轻笑,喃喃自语道:“唐鹤……”
且说旎啸,与众女细细交待一番后,便独自前往皇宫面圣。
他心中清楚,皇帝此番急召,必定是为了那天家之物。
旎啸踏入皇宫,万历皇帝朱翊钧未作过多言语,只是挥手示意众人退下,径直带着旎啸来到那间密室。
旎啸一眼便瞧见那小铜箱,又暗自打量着这密室,心中不禁五味杂陈。果不其然,这一切证实了他先前的猜测。
皇帝目光投向旎啸,旎啸会意,屏息静听,确认四周并无第三人后,缓缓对着皇帝摇了摇头。
万历皇帝见此,心中稍安,旋即迈步走到桌前,伸手一指那小铜箱,开口说道:“此乃玄机九曜镇灵箱,箱内所藏,正是当年世宗皇帝修炼仙道之法。”
皇帝一边说着,一边留意着旎啸的神色变化。
只见旎啸眼中闪过一丝微怔,皇帝便不禁笑着问道:“不知旎辅卫可曾想过,自己是否渴望羽化成仙?”
旎啸深知这是皇帝在试探自己,当下微微躬身,双手抱拳,恭敬答道:“启禀圣上,若说臣从未有过此念,那定是假话。普天下之人,恐怕无一不想成仙,以求与天地同寿。”
万历皇帝闻言,不禁捋着胡须,仰头哈哈大笑起来,“所言极是,莫说是旁人,便是朕,又何尝不是如此。只怕这世间,没有一人,能抵挡成仙升天的诱惑。”
说到此处,皇帝话锋陡然一转,接着问道:“不过,太子辅卫可曾思量过,那一直潜藏暗处的奸恶之徒,也就是先前假扮道人的家伙,为何要不惜用尽百般手段,逼得这玄机九曜镇灵箱现世,而后妄图趁机抢夺呢?”
旎啸听闻,刹那间面色骤变,略作思忖后,轻声问道:“陛下,难道说此前所发生的一切,皆出自那神秘人的阴谋算计?”
万历皇帝轻抚胡须,缓缓点头:“正是如此。此恶人心肠歹毒至极,已非世间寻常言语所能形容。
“他不仅妄图颠覆我大明江山,更欲断绝我华夏传承,而其歹毒奸计的关键,便藏在这玄机九曜镇灵箱之中。”
言罢,皇帝怒目圆睁,手指狠狠指向眼前的铜箱。
旎啸此前在玄穹殿,从骆珹留下的书信里已然知晓一二,每每回想起来,胸中便怒火满盈。
此刻,他不假思索,当即拱手说道:“圣上,此等奸恶之徒,必须让其付出惨痛代价,将其铲除。
“不管他身份何等神秘莫测,手段如何通天彻地,奸计多么缜密周详,若不除之,必成我华夏九州的永久祸患。”
万历皇帝听旎啸这般言语,心中甚是欣慰,脸上不禁露出赞许之色。
他点头说道:“不错。只是如今这玄机九曜镇灵箱藏于此处,那恶贼必定不会善罢甘休,定会想方设法前来偷盗、抢夺,亦或驱使他人来行此勾当。”
话语稍作停顿,皇帝言语之中,隐隐透出一丝悔意,叹道:“那恶贼手段高强,实力几近仙神。这玄机九曜镇灵箱,若藏于昆仑神山,或许才是最为稳妥之举。哎,只可惜先帝驾崩一事,且不说太后,便是朕……”
旎啸何等聪慧,一下便听出皇帝话中深意,这是在暗示他,莫要再追查当年南华堡一案,以及究竟是谁下旨给彭海高之事了。
不过在梅花山庄时,他与三老已然有所猜测。
当下,旎啸赶忙应道:“启禀陛下,彭海高虽已伏诛,但其背后真正的主使,想必与那神秘恶贼,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太后被人蒙蔽,那些在太后面前进谗言、挑唆鼓动之人,便是重要线索。
“臣听闻这些人皆已身死,然而臣以为,暗中追查这些人,说不定能查出一些端倪来。”
皇帝闻听此言,脸上顿时浮现出不悦之色。
毕竟此事牵涉太后,关乎皇家颜面,怎能任由这般追查下去?倘若朝野间谣言纷起,太后的颜面又将置于何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