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另一边,刘协在吕布与皇甫嵩鼎力相助下,成功自长安迁都至雒阳,这一路虽艰难险阻,却终得顺利。

王允力阻未果,只能无奈目送刘协携同满朝文武,浩浩荡荡前往新都。

彼时,函谷关前的西凉军已随赵风撤回南阳,使得迁都之路畅通无阻。

曹操闻知天子归心雒阳,即刻调遣精锐,亲赴函谷关外恭候,更率麾下百官远出数十里,以表迎驾之诚,其势之盛,足见其对汉室之尊重。

天子安然抵达雒阳后,城中顿时沉浸在一片欢腾之中,宴席频开,乐声悠扬,处处洋溢着喜庆与祥和的氛围。

待一切尘埃落定,曹操步入府中,陷入深深的沉思之中。此时,荀攸悄然走近,轻声言道:

“主公如今已掌控兖州与河南尹,实力雄厚。天子还都雒阳,正是我们‘挟天子以令诸侯’,执掌天下权柄的绝佳时机。”

曹操闻言,面色凝重,正色道:

“我曹家世代受汉室恩泽,岂能行此不义之事?念你初犯,此番便不予追究,望你日后切勿再提此等悖逆之言。”

荀攸闻言,默默退下。不久,一名卫士匆匆而入,呈上一份紧急情报。荀攸接过一看,神色微变,随即将情报转交曹操:

“主公,探子来报,赵风大军势如破竹,已克江夏,襄阳亦成瓮中之鳖,刘表危在旦夕,荆州之局,恐将不日易主,落入赵风之手。”

曹操接过竹简,细细阅读,眉头紧锁,面色愈发沉重:

“董卓虽逝,赵风又起,此人手段诡异,不恋虚名,直击要害,非池中之物。

他舍弃长安之利,转战荆州,其志不在小。我虽与他交锋有限,却深知其深藏不露,野心勃勃,乃是我等匡扶汉室道路上的一大劲敌。”

荀攸忧虑道:

“主公,赵风大军已克江夏,襄阳亦岌岌可危,刘表危在旦夕。荆州若落入赵风之手,局势将更加复杂。我们是否应出兵相助刘表?”

曹操沉吟片刻,摇头道:

“赵风在南阳拥兵二十余万,襄阳于他而言,不过囊中之物。此时出兵,恐已迟矣。更何况,这天下间野心勃勃者众多,非止赵风一人。”

荀攸点头赞同,继而道:

“如今关东诸侯各自为政,我们需先稳固自身,替天子掌控关东,方能与赵风等强敌抗衡。但动作必须迅速,不可让赵风继续扩张势力。”

曹操微微一笑,眼中闪过一抹狡黠之色:

“幸而当初赵风索求蔡邕父女时,我未予应允。听闻赵风与蔡琰之间似有情愫,我们不妨借此做些文章,给他添些乱子。”

荀攸面露疑惑:“赵风此等任务,岂能被儿女情长所牵绊?”

曹操笑道:“试试又何妨?即便不成,也无伤大雅。”

与此同时,蔡邕的府邸内,灯火通明。

自从蔡邕离开南阳,就去了曹操的营中,蔡邕和曹操算是忘年交,自然热情接待,然后将蔡邕送回了雒阳他原来的府邸。

蔡邕对仕途并无多大兴趣,当初为官亦是受董卓所迫。

董卓伏诛后,蔡邕便萌生了归隐山林之念,然曹操却以种种理由相劝,言其职责所在,需先辞官方能返乡。

蔡邕觉其言之有理,遂断了归隐之念。如今天子还都雒阳,正是他辞官的好时机。

蔡邕提笔写下辞呈,正欲遣人送往皇宫,忽闻门外通报曹操来访。蔡邕心中微动,放下辞呈,迎客入内。

曹操步入书房,目光不经意间掠过蔡邕书桌上静放的竹简,心中已了然几分,嘴角勾起一抹笑意,温和地问道:

“蔡老,这桌上之物,莫非是辞呈?您这是要卸下官袍,归隐山林了吗?”

蔡邕笑容可掬,毫不掩饰地点头道:

“孟德慧眼如炬,我确有此意。你我都知,我素来淡泊名利,对仕途并无太多留恋。如今天子还都,正好辞去职务。”

曹操神色严肃道:

“如今董卓已死,天下初定,正是百废待兴之时,蔡老何不留下,助天子一臂之力?”

蔡邕笑着回应:“有你这等贤才在旁辅佐,我这老朽便安心退隐,让贤于能了。”

曹操闻言,轻轻摇了摇头,语重心长地说:

“蔡老此言差矣。虽说我等正值壮年,但您的学识与经验,是朝中无人能及的宝贵财富。如今四海未平,正需您这样的智者指引方向,共谋天下大计。”

蔡邕微微一笑,婉拒道:

“孟德过誉了。我自知年迈体衰,恐难再担大任。你心怀壮志,才干过人,定能引领大汉走向兴盛。我若能得闲,或可着书立说,传承文化,亦是另一番贡献。”

话锋一转,蔡邕好奇地问道:“孟德今日来访,定非无事。不知有何要事相商?”

曹操沉吟片刻,目光变得凝重而深远:

“当今天下,乱象丛生,朝堂内外,暗流涌动。天子年幼,难辨忠奸,我恐有心之人趁机蛊惑,扰乱朝纲。在此关键时刻,我唯一能全然信任者,唯蔡老您耳。”

说到这里,他话锋一转,提及了另一桩事。

“闻听卫仲道不幸辞世,蔡琰小姐尚未出阁,我斗胆为天子提亲,望蔡琰小姐能以皇后之尊,辅佐天子,共御外侮,内安朝纲。”

此言一出,蔡邕面色骤变,怒意难掩:

“孟德,皇宫乃权力斗争之渊薮,凶险异常,你怎忍心将琰儿卷入这漩涡之中?此事休要再提!”

见蔡邕反应激烈,曹操突然双膝跪地,语气恳切而沉重:

“蔡老,朝堂之上,危机四伏,关外诸侯虎视眈眈,国家正处于风雨飘摇之际。您若真能置身事外,固然可保个人清净,但家国大义,又当如何?

蔡琰若能入宫,不仅是她的荣耀,更是稳定朝纲、保护天子的一剂良药啊!”

蔡邕见状,连忙上前欲扶曹操起身,却被曹操以坚定的目光制止。

他深知曹操此举背后承载的重量,以及那份对国家和天子的深沉责任感。蔡邕的怒意渐渐消散,取而代之的是深深的忧虑与思索。

“孟德,你之心意我岂能不知?但宫廷之中,非比寻常,琰儿她心性纯真,不善权谋,我实难放心将她置于那等复杂之地。”

蔡邕的声音里满是作为父亲的担忧与不舍。

曹操闻言,眼中闪过一丝敬佩与理解,他缓缓道:

“蔡老所虑,我亦深知。但正因如此,琰儿小姐的纯真与善良才更显珍贵。

在这个纷扰的世间,她或许能成为一股清流,引导天子向善,净化朝纲。再者,有您我二人,乃至更多忠贞之士在侧,定能护她周全,不让她受到丝毫伤害。”

蔡邕沉默片刻,心中的天平在爱与责任之间摇摆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