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大明万历九年,正月初六……

虽说新年的喜庆还残存在街巷屋檐的红联与未散尽的烟火气息里,保定府的百姓们已在官府的组织下开始忙碌起来。

宽阔的官道上,人群熙攘,锹镐挥舞,一条原本丈三宽的路正准备拓宽至丈六。

日至中天,正是换班时候。

有人仍在烈日下劳作,汗流浃背……

有人则在路边临时搭建的棚子里,就着粗茶淡饭稍作歇息。

这时,一阵马蹄声和车轮声由远及近,一辆马车缓缓驶来,后面还跟着两个骑马的随从。

马车停稳,一位老者从车上下来。

此人身材干瘦,面容清癯,岁月在他脸上刻下了深深的皱纹,却难掩一双眼眸里的锐利与坚定,他便是海瑞。

海瑞缓步走向那吃饭的棚子,棚里一位老大爷正就着咸菜啃着干粮。海瑞在老大爷身旁坐下,和声问道:“老人家,您辛苦了。”

老大爷抬起头,打量了一眼海瑞,憨厚地笑了笑:“不辛苦,为朝廷办事嘛。”

“老人家,我看这路已经那么宽了,为何还要扩修呢,这两边的良田岂不浪费了。”

这老大爷转头看了看周边,小声道:“你一定是路人,听说皇帝陛下要走这条路,又听我们的里长说,皇帝陛下的马车宽啊,这条路走不下。”

“老人家,你们在这儿修路,官府给银子吗?”

老大爷一听,苦笑着说:“啥银子不银子的,这是徭役,谁给银子呀!白干呗!”

海瑞微微皱眉,户部可是给了地方政府补贴,因为是皇帝陛下南巡的事情,这银子走的特别快,在去年年底的时候,就到账了。

“朝廷不是有规定,征役当有报酬,官府没按规矩来?”

老大爷左右看了看,压低声音说:“上头的事儿咱也不懂,反正到咱手里,就是出力气,没见过啥银子……哎,别说银子了,官府要是能管饭,我们都心满意足了……我们现在是自备干粮……”

海瑞闻言,那是眉头紧皱啊。

“老人家,什么时候来的……”

“压根就没走啊,你看后面那些棚子,我们八百多个人都住在那里……”

两人正说着,一旁负责维持秩序的衙役注意到了海瑞。

这衙役走上前,满脸不耐烦地喊道:“嘿!这儿不让逗留,赶紧走!”他还未走到跟前,便被跟着海瑞的锦衣卫挡住了。

其中一人亮出一块腰牌,冷冷道:“睁开眼瞧瞧,锦衣卫的腰牌……那里是我们大明朝海瑞,海都御史……奉命巡查……”

衙役脸色骤变,而后变为狂喜。

“大人,您说那人是海瑞……海青天……”

“正是。”

这个时候,海瑞也看向了这名衙役,朝其摆了摆手。

那衙役兴高采烈,小跑着到了跟前。

到了跟前之后,便跪倒在地:“小的见过海瑞,海大人。”说着,一个头磕在地上……

而听到衙役的话后,周边正在吃饭的老百姓们也是猛地一惊,坐在海瑞对面,说话的老人家也想起身行礼。

而海瑞快速起身,扶着老大爷重新坐下。

“老人家,您坐……您要是行礼,我可是要还礼的……”

“大人,您真是海瑞?”

“如假包换。”

“哎呀,没成想老汉活了五十三,竟然能见到海青天,哎呀,这个役服的是真值……”说着,老大爷笑了起来。

而海瑞听到老大爷的话后,也是稍稍一愣,自己叫了那么多老人家,却发现,自己还比别人大两岁。

这是一个小小的尴尬。

海瑞转过头来,看着跪倒在眼前这诚惶诚恐又满是期待的衙役:“你也起来吧。”

“谢过海都御史。”

“你既知我是谁,那便如实回答我几个问题。这修路之事,从征役百姓到如今,你可曾知晓官府发放过报酬?”

衙役站起身来,脸上的兴奋瞬间被紧张取代,他咽了咽口水,偷瞄了一眼旁边神色冷峻的锦衣卫,嗫嚅道:“回,回大人的话,小的只是个小小衙役,只管维持秩序,这些钱粮发放的事儿……小的实在不太清楚。不过……不过小的也不瞒老爷,曾听主事他们私下议论,好像这银子是到了,可具体去哪儿了,小的真不知道啊……”

“好,那劳烦你,将你们的知府大人请来吧。”

“哎,小人这就去找知府大人。”衙役说着,便快速退去,他跑到了主事休息的帐篷中,这个时候,主事不在,他便偷来了一张宣纸,还有笔墨,又小跑着折返回来。

这边海瑞还在跟老大爷聊天,却见这衙役去而复返,还带着纸笔,有些奇怪。

而这衙役到了跟前后,将纸张铺在桌子上,便跪倒在海瑞身边,一个劲的开始磕头了。

“你这是在干什么?”

“海大人,求求您发发慈悲……我家中老母,向来对您敬仰万分,将您视作青天神人,在家中供奉着您的牌位,日夜祈福。可如今她身体一日不如一日,郎中说怕是撑不了多久了。她这一辈子,善良勤恳,没享过什么福,我想着,要是能把您的墨宝带回去给她,让她供奉起来,也算是了了她最后的心愿,”

“你既有这片孝心,我便成全你。你且起来,去研磨吧。”

衙役听闻,如获大赦,脸上瞬间涌起惊喜与感激之色。

他连忙爬起身,动作慌乱地来到桌旁,双手颤抖着拿起墨锭,在砚台中快速研磨起来……由于太过激动,墨汁溅出了些许,洒在粗糙的桌面上。

待墨汁研磨好,海瑞拿起毛笔,轻轻蘸墨,略作思忖。

他的眼神中透着坚定与温和,笔锋游走间,“清正为民”四个刚劲有力的大字跃然纸上。每一笔每一划,都力透纸背,仿佛凝聚着他一生的坚守与信念。

写完后,海瑞将毛笔搁下,衙役迫不及待地双手捧起宣纸,眼睛瞪得滚圆,仔细端详着这四个大字。

他扑通一声再次跪地:“海大人的大恩大德,小的没齿难忘……小的这便进城,去寻知府大人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