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嗯,也是个不错的人选,徐先生和元辅呢?”朱由校并没有急于答复,而是看向了一旁的徐光启与方从哲。

“启奏陛下,臣举荐山西巡抚王在晋,王在晋有着丰富的主政一方与兵部事务,足以升任直隶巡抚的重任!”徐光启先于方从哲发声道,本来他想举荐钱谦益的,但想到钱谦益做做文章还不错,要他搞改革,可能比较难为他。

迎着皇帝的目光,方从哲开口道:“启奏陛下,老臣举荐福建巡抚商周祚,商周祚有着丰富的主政地方经验,而且在他的治下,福建的海患得到了有效的遏制!”

众人表态完后,朱由校沉吟着并没有表态,而是认真权衡着合适的人选,思量两分钟后,朱由校抬起头看向众人道:“擢尚宝司卿邹维琏为右佥都御史巡抚直隶,擢吏部右侍郎高宏图为直隶左布政,擢天津知府兼兵备道熊文灿为右布政,并继续兼任天津知府,擢驻朝大使杨维垣为直隶按察使,擢永平府知府谢琏为直隶左参政兼永平知府,即日生效!”

“是,陛下,臣遵旨!”王永光这个吏部尚书立马站出来响应道,只要他这个吏部尚书同意了,基本也就表明这个人事任命就定了。

虽然他举荐的高宏图没能担任巡抚,但也是从二品的左布政使,虽然实际上并没有什么明显的提升,但品级越高,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再往上升半级会变得十分困难,而且也能让高宏图在地方上有个历练的机会。

有了王永光的响应,其他人只得跟着附和:“臣等遵旨!”

朱由校任命的五人,两个山东,一个江西,一个四川,一个湖广,其中一头一尾的两人皆与李长庚关系密切,而这也正是朱由校刻意安排的。

朱由校选的五人,都算是一群新兵蛋子,年龄都在四十上下,而且曾经都没有主政过布政司,其中杨维垣甚至还只是万历四十四年的进士,年龄也只有三十七岁。

朱由校之所以如此选择,正是看重了他们的年轻与冲劲,吏治变革正需要这些根基不深的官员,而且朱由校在任命六部尚书与侍郎的时候,发现储备官员十分的匮乏,他所记得的官员大多是来自东南一带,而这却是朱由校不愿看到的。

而为何选择从政只有七年的杨维垣担任正三品的直隶按察使,这是为了给其他官员树立一个榜样,要想在官场快速升迁,必须要去边关立功,甚至是去海外,从而鼓励他们去边疆巩固边防,而不是在中原地区一味的内卷。

至于选邹维琏担任直隶巡抚,除了为官清廉正直外,更主要的是李长庚的推荐,朱由校既然将清丈田亩之事交给了李长庚,必然要重用李长庚推荐的人选。

至于直隶左布政使人选,亦是同理,朱由校需要吏部去推动吏员的变革。

待众人起身后,朱由校继续说道:“既然直隶将作为变革试验地,那就干脆将废除人丁税一起纳入试验的项目里面,等田亩清丈完毕后,田税的征收将以田亩数为准,同时重新编订黄册,以后每十年做一次更新。

原先规划的山东、河南与湖广的清丈田亩,推移到隆武四年,其它的也是向后推迟一年。

另外,以后直隶每个府的秀才与举人录取名额数,将根据新的黄册进行调整,黄册在籍人口越多,秀才与举人录取名额也就越多!”

本来朱由校还不想这么早进行摊丁入亩与科举名额变革的,但想着既然要清查士绅与勋贵外戚的田地,干脆将摊丁入亩与科举名额的事情一起办了,能很好地将几件相关联的事情捆绑在一起,免得后面来回折腾。

趁着现在几次大胜的威势,推动起来应该没那么困难,而且只是先在眼皮子底下试运行,想必阻力会比雍正小不少,虽然雍正有满八旗这个基本盘,但朱由校也有实力远远强于他们的禁军,而且雍正在几次战事不利的情形下依然推行了三大政策。

至于文武百官会不会在大宁之战后使绊子,小动作或许会有,但去年背后支持闻香教作乱被夷三族的教训还历历在目,想必他们也不敢有太大的动作。

更何况,现在的蒙古左右翼早就变得虚弱不堪,而且不久前对他们发动的几次战事,早就将他们打得四处逃散,不出意外的话,此次大宁之战,将会十分的顺利,预估六月前就能解决主要战事。

对于皇帝的说法,几人皆是十分的震撼,尤其是其中的摊丁入亩与科举名额变更,将会从根本上动摇士绅与勋贵外戚的隐匿、投献,以后再想靠免税的名义兼并土地,将会十分的困难,这可是等于动摇他们的根基,由不得他们不震撼与恼怒。

对他们下面几人神情凝重极力压制的表情,朱由校只是眼神淡漠地看着他们,也不催促他们,毕竟这是动摇他们根基的事情,换谁都会十分不满。

废除人头税,施行摊丁入亩,将能有效解决田赋征收困难问题,人丁可以藏匿,但土地在一段时间内是恒定不变的。

按田亩征税,既能简化征税难度,提升国家税收,从而解决大明财政一直紧张的问题,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预防土地过于集中在极少数人群手上,从而出现尖锐的人地矛盾。

另外,还有个最直接的好处,那就是编制黄册与统计实际人口,将会变得更接近真实,大明已经运行了两百五十多年与经历了十五任皇帝,恐怕只有老朱同志才知道当时大明的实际人口与田亩数,后面的皇帝很可能都是连蒙带猜。

朱由校必须先解决土地问题,才能有效解决即将到来几乎裹挟全大明的陕北暴乱,有了土地,农民就有口吃的,有口吃的,农民自然不会呼应个别野心家的响应。

至于科举名额根据实际人口做调整,除了能减少清丈田亩与摊丁入亩的阻力,还能有效解决官员过于集中某地的问题,尤其是东南几个布政司,在籍人口不到大明的五分之一,但官员数量却远远超过半数,尤其是高居朝堂的高品级官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