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张欣一看,就忍不住把嘴角都咧到了耳根。

比上辈子给得还早,这说明,朱瞻基比上辈子还得朱棣的宠爱。

即便没有伴驾北征,儿子的地位依旧稳如泰山!

她都想去放鞭炮了。

“可真是好圣孙啊!”

朱高炽语气那个叫酸。

自己儿子得到的都不叫爷爷的宠爱了,那叫爷爷就想把大孙子往死里惯。

这封信里按指挥使,指挥同知,指挥佥事,跟千户百户的人数配置,朱瞻基这支亲军的总人数至少在两万八千人,五倍于现在普通的卫所。

朱瞻基才十六岁多点!!!

这待遇,无论朱高炽还是朱高煦跟朱高燧,都没有。

是到现在都还没有。

他当太子这么久了,他爹连个三瓜俩枣的都没给。

关于亲军的选拔,还指定要十七到二十岁之间、有勇有谋的。

这些人比朱瞻基稍微大一点,又能陪着朱瞻基在军中训练,又能保卫朱瞻基的安全,还能跟朱瞻基一起长大。

这两万八千人,几乎能把武勋家所有的上得了台面的子弟一网打尽。

将来这绝对是大明朝最精锐也最心腹的一支亲军。

几乎可以陪着朱瞻基到老死。

朱高炽不想承认他酸了,但说出来的话里这酸味简直能淹没整个文华殿。

“你要这么想,但凡你瘦点,也能上场打仗,爹肯定也给你。”

张欣反手就是一个不走心的哄。

“但凡你不加但凡二字,我都能信你!”

朱高炽翻白眼。

以前他觉得自己没钱,没人,比不上张欣。

好家伙,现在是连儿子也比不上了。

“诚恳的!!!”

张欣人逢喜事精神爽,也不吝多哄三个字。

“你字少,算了,我信你!”

朱高炽伸手要多一个抱抱。

张欣从善如流。

~~~~~~喜提和谐波浪号~~~~~~~

大明,永乐十一年,三月。

朱棣回京。

然后开始了轰轰烈烈的整顿。

【诏令每年二税以长运法交纳。】

这新年的第一项关于民生的诏令,很是迅速的颁布了出去,

也由朱瞻基的《京报》以大篇幅文章对这项诏令认真的做了介绍。

这个是韩王朱松接任《京报》总裁以后的新举措。

比如这个最新的长运法到底是怎么来的。

原拟的支运法,在朱棣回来跟内阁商量以后,支运法就改成了张欣提议的兑运法。

也就是把老百姓送粮食去各地的常盈仓再随船护送粮食上京城,改成了老百姓只需要送粮食到卫所即可完成纳赋。

在颁发之前,朱瞻基提了一嘴,不如送佛送到西。

他跟朱棣出去这一趟,看到了更多的民间疾苦。

老百姓送粮食去卫所其实并不便利。

特别在出行这里。

运粮必然要用车,家里没车的必然要租车。

可是在纳赋的那段时间,跑单帮的能遮风挡雨运粮食的大篷车要价都不便宜。

车夫还并不帮忙搬运粮食,也不保证粮食的安全抵达,老百姓家里还得出一到两个人跟车。

所以还不如让卫所的军士直接带着空车到田间收取。

车跟人,每个卫所都不缺。

内阁又讨论了一圈,最终认可了朱瞻基的建议。

朱棣也觉得朱瞻基大有长进。

反正国内太平,特别是南边的产粮区,地方卫所都很闲。

而且,这么一来,还避免了卫所收取粮食时手续繁琐,效率低下的弊端。

最重要的是,这是真的替老百姓着想,还能落到实处。

皇家人在这种德政里起了什么样的作用,被韩王朱松以一种很写实,很大白话的方式在《京报》上一一说明。

皇帝朱棣提议的支运法——到太子加太子妃张欣建议的兑运法——再最后落实为朱瞻基版的长运法的各种曲折,在京报上通通写得一清二楚。

但凡能看懂的,都会拱手向着京城的方向喊一声:

皇上万岁!!!

太子太子妃仁慈!!!

皇子太孙威武!!!

自此,由朱瞻基命名的长运法在头一季田赋交纳之前正式颁发了下去。

狠狠地给皇家刷了一波威望。

一时之间,各州府的老百姓都知道大明朝有爱民如子的皇帝,还有更体恤民情的太子太子妃跟皇太孙。

《京报》所做的不止给皇家刷威望。

朱松接手以后,就对《京报》做了升级。

最主要就是加了一份连载,一本海外见闻录的连载。

马欢写的,书名是《瀛涯胜览》。

郑和下西洋已经无数次了,国内的人也知道明朝的海贸做得风生水起。

但普通老百姓对此并没有什么了解。

马欢是郑和每次出海都带着的通事(翻译),只要是他去过的地方,他就会写一篇当地的见闻录。

迄今为止,占城、爪哇、旧港、暹罗、满剌加、哑鲁、苏门答腊、那孤儿、黎代、喃渤里、锡兰、小葛兰、阿枝、古里、溜山、祖法儿、阿丹、榜葛剌、忽鲁谟斯等十九个国家,他写了十八篇。

其中那孤儿这个地方太小,就跟苏门答剌的合成了一篇。

从疆域的大小,到国内的道里、风俗、物产及其国家沿革的大概都说得明明白白。

朱松请马欢写了一版白话文的《瀛涯胜览》,直白的取名叫《海外见闻录》。

这会在《京报》上已经连载到第四篇。

除了连载,朱松还搞了一个《历代名臣奏议》辑成系列。

这个系列,其实也就是古代名臣的各种直言、名言。

本来是朱棣让黄淮、杨士奇弄出来让朱高炽跟朱瞻基熟悉古人治国之道的。

整本书一共三百五十卷。

这里面录取了自商、周到宋、元各个朝代的名臣之言。

分“君德”、“孝亲”、“郊庙”等六十四门,于历代典制沿革、政事得失,都有各种阐述。

【小科普:总裁是真总裁,真官名——元明清朝廷修书的主持者。负责组织、裁定全书。明代直省主考称总裁,清会试主司也称总裁。马欢也是真马欢,为了纪念马欢对中外文明交流的贡献,中国南沙群岛中的一个岛屿被命名为马欢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