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月 22 日,广场协议重磅发布,其内容一经公布,便迅速登上全球各大报纸、电视的头条。
这场关乎全球经济形势的发布会,在全球金融界引发了热烈而深入的讨论。
《华尔街日报》率先报道:“漂亮国携手倭国、西德、高卢、英吉利四国财政部长,于纽约广场饭店达成五国联合干涉汇率的‘广场协议’,美元将步入长期贬值通道。”
《纽约时报》大揭秘:“纽约广场饭店发布会上,詹姆斯·贝尔部长公布五国联手干预汇率的结果,这一举措,将使漂亮国制造业再度焕发生机。”
“高盛财经分析师认为:广场协议后,漂亮国的财政赤字有望得到妥善解决,这对制造业而言无疑是重大利好。”
“雷曼财经分析师断言:广场协议堪称一项伟大的决策,全球股市将迎来长期的牛市阶段。”
“摩根史丹利财经……”
全球各大证券交易所内,众多专业的财经分析师,纷纷发布对广场协议内容的详尽分析解读。
这些专业且深入的分析报告,是不是够专业不重要。
重要的这些报道出来以后,令无数怀揣发财梦想的金融投资者陷入癫狂。
一时间,外汇市场上大量投资者如潮水般疯狂抛售美元,致使美元持续大幅贬值。
股市更是风起云涌。
货币与美元固定挂钩的地区,其货币随美元一同贬值,股市却呈现出上涨趋势,牛市端倪初现。
在全球货币升值地区,股市当日大幅下跌。
在漂亮国股市高歌猛进、全球一片牛市呼声的背景下,跌幅很快开始企稳回升,进入上涨轨道。
这些消息,为陈飞这次外汇市场的投资,带来巨大利好!
9 月 23 日,下午!
在西海岸投资公司的办公室里。
从倭国赶回这里的袁添凡,此时正和威尔贝鲁特站在陈飞面前,手中各自拿着一份分析报告,脸上散发着兴奋的笑容。
“董事长,昨天‘广场协议’公布当日,外汇市场就掀起巨大波动!”袁添凡激动地说道,声音中透露出难以抑制的兴奋。
“美元兑日元汇率从前一日的 1 美元兑 239 日元,大幅贬值到 1 美元兑 222.5 日元,单日贬值幅度约为 7%!”
威尔贝鲁特同样兴奋地汇报道:“boss,美元兑马克汇率也同样收获巨大!
昨天美元和马克汇率,从 1 美元兑 3.047 马克,降至 1 美元兑 2.825 马克,单日贬值约 7.3%!
现在外汇市场都在大量抛售美元,这简直就是一场外汇投资的盛宴!
我们要发大财了!”
陈飞坐在办公桌前,倾听着袁添凡和威尔贝鲁特两人的汇报,眼神中却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惊喜。
陈飞一边听,一边在脑海中飞速地计算着盈利。
日元和马克在这一天里,分别升值大约 7% 和 7.3%。
在这两个月中,总计投入了450 亿美元,进入外汇市场做多日元和马克。
这两个月来,日元和马克都呈现出小幅度的上涨趋势。
在广场协议没有公布之前,他投入的资金已经在账面上获得了 3% 的浮盈。
再加上昨天的盈利,平均浮盈已经达到了 10%。
按照 450 以美元的投资规模来计算,这意味着他已经大赚45 亿美元!
当然,陈飞心里也很清楚,这 45 亿美元并不是净利润。
他这450 亿美元投资中,有 300 亿美元是通过杠杆资金获得。
这些资金的利息可不是一个小数目。
此外,还有各种手续费用需要扣除,这都会进一步降低净利润。
这个时期,从事外汇交易的经纪商和银行几乎都是一些巨头公司。
他们在手续费的收取上通常会设定 3 - 5 个点的点差,并且还会收取一定比例的佣金。
陈飞在外汇市场中所运用的杠杆比例相对较低,手续费和杠杆利息的总和占据盈利的 20%。
他在投资中获得利润,其中相当一部分被用于支付这些费用。
扣除这些费用之后,陈飞投入的 450 亿美元资金,广场协议公布的第一天,为他带来的实际利润是 36 亿美元。
这个数字对于陈飞目前的身家而言,或许并不能算得上是一个巨大的数额。
不过陈飞知道,广场协议公布后的影响才刚刚开始显现。
根据变得前世所阅读过的相关报道,在协议签订后的接下来几年里,美元将会持续贬值。
到 80 年代末期,美元兑日元的汇率已经跌至 1 美元兑 128 日元左右,相较于协议前的汇率,贬值幅度高达约 46%。
美元兑马克的汇率也是一样。
会降至 1 美元兑 1.76 马克左右,相比协议前贬值约 42%。
这表明日元和马克在此期间大幅升值,日元升值约87%,马克升值约73%。
陈飞绝对不可能真的持有这么多年!
投资这么大,光是每年的利息和手续费,都将是一个天文数字。
不想为这些经纪商和银行打工。
广场协议对于汇率的影响最为显着的时期,其实是在协议签署后的前半年内。
在这短短半年时间里,马克和日元的升值幅度将会高达 40%左右。
随着市场逐渐对协议进行消化,美元的持续贬值速度将会逐渐减缓下来。
接下来的几年里,其贬值速度远不及前半年那么迅猛。
陈飞真正需要做的,就是抓住这前半年的红利期。
一旦套现成功,他便可以将这笔资金投入到其他市场。
比如,倭国的房地产市场就是一个绝佳的选择。
倭国接下来,会为了维持经济的持续增长,必然会加大内部投资,大力推动内循环经济的发展。
基建和房地产市场,必将迎来近 10 年的疯狂发展阶段。
这个时期进入,相比在外汇市场的投资,可以带来更大的利润。
陈飞看着袁添凡和威尔贝鲁特,在那兴奋的表象下,却隐藏着丝丝倦意。
看来这两个月里,自己这两位得力干将所承受的巨大压力不小。
许多人只看到金融行业从业者赚钱迅速,却往往忽视他们背后所背负的重压。
金融行业不是依靠体力来谋生,考验的是对人的心理承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