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世康的声调极高,引得无数官员都冲他看过来。
这些目光里有愤慨,也有疑惑。
张世康之前围堵户部,曾与杨嗣昌有过节,后来在朝堂上也多有争吵,按理说应该跟杨嗣昌不是一路人。
这一点不少人都知道,但即便疑惑,他们也并不认同张世康的话。
可在场人大多知道张世康是什么货色,再加上都知道天子宠信此人,鲜有敢当出头鸟的。
“张大人这是何意?如今议的乃是杨嗣昌的罪状,吾等皆是此意,难不成大家伙儿都是伺机报复吗?
你可有证据?”
然而内阁首辅刘宇亮却不惧张世康,这小子刚才那架势,几乎算是指着他的脸骂人了,这他哪里能忍。
“这还需要证据吗?你们东林党人,不早就想把杨嗣昌给绊倒吗?
你,你,还有你,你们都知道,一个个却装作大义凛然的模样。
还怕本伯说吗?”
张世康手指头来回指,将自己知道的东林党人一个个点出来。
他点向哪个,哪个就故意侧身躲闪。
说起来也挺可笑的,满朝文武都知道哪些人跟哪些人是一派的,但在朝堂上争吵也好,打闹也罢,却都不约而同的不提党争。
或许是在乎颜面,或许是不想让天子知道他们结党。
可天子又岂能一点情况都不知道?
说白了所有人都在这个基础上演戏罢了。
但张世康却没有任何顾忌,他只知道这群东林党人明明是一伙儿的,自己却偏偏不肯承认。
好嘛,你越是不承认,老子就越说。
东林党,东林党,你们是东林党。
刘宇亮闻言气的不轻,对于这种不按套路出牌的家伙,竟一时不知从何处反驳。
因为张世康说的都是事实,只不过平日里即便朝臣争吵,也都很有默契的不往党争上提。
身为东林党的支柱之一,扳倒杨嗣昌,刘宇亮身为内阁首辅首当其冲,而且,这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吏部尚书郑三俊见刘宇亮语塞,正要站出来帮衬,崇祯皇帝却摆了摆手制止了这场争吵。
“好了,这杨嗣昌定然是有罪的,朕本来也极为震怒。
但冠军伯所言,也不无道理,他毕竟是有过功劳的。
朕意,杨嗣昌死罪,家产充公,不罪其族。”
其实这样处理,崇祯皇帝心里大概是不怎么解气的。
他对杨嗣昌的失望,已经转化成了恨意,这恨意甚至比刘宇亮等东林党人更浓。
毕竟杨嗣昌辜负的可不是东林党人,而是大明,而是他。
可他仍旧忍住了恨意,同意了张世康的提议,崇祯皇帝主要有两个考虑。
一来张世康说话本就如此噎人,他若不及时制止,说不得跟刘宇亮他们提前闹掰。
现如今内忧外患,本就令他焦头烂额,如果朝中再大肆争斗,实在是亡国之举,他不得不防患于未然。
东林党人要解决,但还不是现在。
二来主要是张世康昨晚的话,杨嗣昌毕竟是军事要员,若杨嗣昌处罚的太过严厉,各省的巡抚、总督们怎么看?其他军镇的总兵们又怎么看?
他们或许都会因此束手束脚,再不敢有任何冒险之举,毕竟不犯错可能没事,一犯错,杨嗣昌就是前车之鉴。
如今正是用兵之际,当将领的倘若没有了锐气,实在是得不偿失。
崇祯皇帝的话就算是为杨嗣昌的罪名定了基调,张世康也没多言,退回了武臣班列。
可郑三俊等人还是站了出来,他们不敢反驳天子质疑,但却强烈建议在惩戒中加上一条。
游街示众。
杨嗣昌要死,是板上钉钉的,不论是凌迟,还是诛灭三族,对东林党人而言其实都无所谓。
但游街示众很重要,你杨嗣昌不是好面子、好名声吗?
那就让你尝尝从天上落到地下的滋味儿,让他们知道你是如何欺骗了他们的,让全京城的百姓都来唾弃你。
嘶——张世康倒吸一口凉气。
杀人还要诛心,好可怕呀!
但张世康却没有再出言反驳,救下杨嗣昌的三族只是出于公道。
人,总是要为自己的所作所为负责的。
崇祯皇帝当然也丝毫没有反驳,而且觉得就该如此,杨嗣昌罪有应得。
崇祯皇帝同意了游街示众的提议之后,刘宇亮、郑三俊等人这才满意的退回了班列。
趁着这个空档,郑三俊和刘宇亮甚至还窃窃私语了一番。
不止是他们二人,各部的官员也都在耳语。
所有人都明白,杨嗣昌倒下了,可建奴还在京畿四处出击。
再加上又生了流寇的事,他们必然能猜到,接下来天子大概就要征求他们的建议,推举出个接替杨嗣昌的人选来。
按照刘宇亮和郑三俊等人的想法,必然是会推举陕西三边总督洪承畴的。
满朝文武几乎都知道洪承畴与郑三俊等东林党人关系匪浅,可正是因为如此,他们反倒不能直接进言。
毕竟装还是要装的,最好是找个不怎么得人心的将领,譬如宣大总督卢象升,或者其他的几个巡抚。
按照他们的想法,先举荐这些有瑕疵或者在朝中没什么人缘的人,然后再授意各部的同僚反驳。
最终经过反复衡量议论,再把洪承畴推上去,众望所归,皆大欢喜。
张世康当然不清楚他们在嘀咕什么,只觉得这群人跟苍蝇一般,烦的很。
片刻之后,崇祯皇帝摆了摆手制止了朝臣的议论。
“杨嗣昌伏诛,然建虏并未退却,西南又起流寇。
大明仍旧需要一个敢在建虏面前横刀立马,为我大明朝撑起脊梁的柱石。”
说着,崇祯皇帝有意无意的瞄了张世康一眼。
张世康知道要来了。
他昨晚专门跟这老哥说,打工可以,但那什么巡抚、总督之类的头衔太俗气,得给他想个霸气点的官职。
崇祯皇帝刚说完话,吏部的一个侍郎就想站出来发言举荐,可崇祯皇帝压根没给他机会,而是示意王承恩拿出一道草诏来。
王承恩将草诏打开,清了清嗓子朗声宣读道:
“封京营提督冠军伯张世康为……”
王承恩少有的停顿了一下,这道草拟出来的诏书,是早朝前崇祯皇帝才写下的,他自己也不知道皇爷究竟写了什么。
他脸上露出惊讶的表情,确认了一下才继续宣读道:
“神武龙威捷胜千里天下兵马大元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