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大秦长歌 > 第483章 教育,人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对于一个国家最重要的是什么?是人才,重视人才,国家才会强盛,国家才会走向正轨。

“王坚。”赵琛喊道。

“卑职在。”王坚回道。

“你是考过科举的,还去过北方,应该知道读书的重要性。”赵琛说道。

“元首大人,读书可以修德,明志,可以为国效力。”

“没错啊,一个不读书的人,哪儿能站在这里。”赵琛感叹道。

大家不知道,他接下来又要做什么,读书?科举,这不是实行了吗,这一次的科举都还在进行当中呢。

“元首大人,您的意思是?”

“我的意思啊,科举固然不错,但是这只是做官的途径,其他的行业呢,商业,农业,科技等等的其他行业,也需要人才。”

“元首大人,这些地方,都是自己研究,需要教育吗?”王坚不懂。

其他人也不懂。

“没有一门学科是自己闭门造车的,前人的经验,编辑成册,都可以进行传授,王坚,这件事,你要去办,要办好。”

“请元首大人,明确一下。”

“在各地,开办学校,小学校,以认字启蒙为主,中学校,教育思想道德,文章写作,基本的法律,算数为主,大学校,可以自由选择职业学习,各行各业也可以在各个学校里挑选人才,想要科举,也可以选择进行科举,进入官场。”

赵琛的理念就是把科举变成公务员考试。

“元首大人,这么多学校,哪儿有钱修啊,现在一切才百废待兴啊。”

首先犯难的就是赵安,户部这边,有点问题了,就是钱,各个院校修建,还要请老师教,这老师也要给工钱。

要知道,现在的大秦地域之辽阔,跟清朝时期的秋海棠已经差不多了,这花费,太大了。

“我知道,有困难,所以这事儿,不急,几年时间,都能等,只要能办起来,我没必须说要立即都办好。”

“卑职,知道了,卑职回去就让下边的人想想办法。”赵安说道。

“办法,我给你想,你忘了自己以前是干什么的了?”赵琛提示道。

赵安不好意思道:“以前是做商的。”

“那不就不对了,你干过这方面的,那你回去,自己去找老刘商量,让他,找那里商人,赞助。”

“赞助?”赵安有些不懂。

这个词很新颍,没有人听过。

其他人也很好奇,这是个什么意思?

“去跟那些商人谈,让他们投资,出钱,然后,你就在修建的学校里给他们打上他们家产品的横幅,广告,给他们招揽客人,青楼除外,只要是合法行业都可以。”赵琛说道。

“啥?这,这不太好吧。”赵安为难道。

“有什么不好的?”

这时,曹参说话了,他说道:“元首大人,朝廷的工程,教育,要求助于商人,让朝廷的脸面置于何地啊?”

“对啊,朝廷的颜面呢?”

“居然要求助于商人,元首大人是在想什么呢?”

其他人也一样附和,质疑赵琛。

赵琛才知道,现代人的思维跟古代人还是不一样,他们想的是朝廷的颜面,朝廷代表的是权力,官方,是唯一的权威。

不管是以前的官吏,还是现在的官吏,那都是为了维护朝廷的威严,而找商人拉赞助,那不就是对商人低头吗?

“各位,你们应该不明白,这在商来说,只是一个合作,跟求不求没关系,给他们打打广告,增加他们的收入,利润,他们为了这个给我们投资,给钱,也是一种商业行为,大家都完成了自己的目的,如此而已。”赵琛解释道。

大臣们都持怀疑态度,没赞成,也没反对。

赵琛见这些人都不说话,直接说道:“赵安,你放心去做,有方案,先给三位丞相看看,有什么不对的地方,修改,最后给我看,可以的话,先在一部分地区试试,有成果,再扩大地区。”

“卑职遵命。”

“对了,萧大人,现在国家的财政状况如何了?”赵琛问道。

其实这些事,他基本没管,他主要是提一些大的政策改变。

“元首大人,现在国库刚刚有些起色,前边废帝胡亥,还,还有先帝,修建的宫殿,太多,已经没钱了,现在才有点钱,国库也不过十万贯铜钱。”

“十万贯铜钱?这么少?”赵琛咋个感觉这么少。

别看这十万的数字多,这可是全国上来的啊。

“元首大人,您刚刚减免了天下赋税,钱粮,还要赈灾,这一进一用,自然就少了。”

“用到位了的就好,就怕没用到位,该用的就用,剩那么多钱也没好处,剩多了,证明,咱们,不会用钱。”赵琛听他说,是这些方面用的钱。

那他就放心了。

“元首大人,言之有理。”

“这些钱,应该都是商税收上来的吧。”

“元首大人英明,确实是商税,元首大人减免钱粮后,朝廷的主要收入来源就成了商税,土地粮食的产量大增,让许多百姓农民把多余的钱粮卖了,商税就增多了。”萧何说道。

“那就好,商业重视起来,他们有钱,国家也就有钱。”

不过,萧何还是打心眼里佩服赵琛,这其中的经济关系被他玩明白了,没有农业税了,结果商税变相增加了。

其实很简单,封建王朝都忽略了商业的作用,一个重农抑商,让所有王朝不得不去循环往复。

重农,却不制止土地兼并,农业税还贼踏马高,抑商,又没什么商税,限制其社会地位,生活习惯以及自由发展。

这都是王朝三百年循环的重要原因,重农还压榨农民,又限制商业发展,不亡,谁亡,赵琛不限制商人的享受生活,你挣到钱了,合法的,该你的,你享受就完了。

也不歧视你,正常经商就没问题,而且商业还可以提供不少就业机会,解放土地的压力。

几乎所有朝代都被重农抑商给坑了,宋朝也不例外,你看宋朝商业多发达的,实际上商人的地位还是非常低。

所以,中国古代的资本主义,一直都是畸形的,抑商,商业发展不起来,受限制,受人歧视,商人自然不会一直扑在商业上,为了提高社会地位,自然,也会让后代选择去科举,当官。

一旦受限制,那就无法发展生产力,不是农业生产力,而是商业生产力,这无法得到解放,那鬼才去研究生产力发展的方式,自然产生不了系统的科学技术,也就是,工业革命。

这就是为什么明清在科技上出现了停滞,而西方起飞了的原因。

中国的封建制度,肯定比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封建制度都先进,但是,别人一旦进化成资本,那再完善的封建制度都只是挨打的份。

当然,根本原因是封建制和资本主义的相背道而驰。

赵琛,却不是,封建制,他可以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