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到底有多伟大?》
看着天幕上的标题,各朝代的观众有许多,都没有弄清楚意思。
“南水北调,是将南方的水调到北方去的意思吗?”
张居正看着这白话无比的四个字,只是……他却觉着这是否有些异想天开?而不太敢确定。
【南水北调是什么呢?我国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南水北调,就是将南方的水资源,调往北方去,以解决北方缺水的局面。】
天幕的白话介绍,即便是古代没上过学的普通百姓,也能够听懂。
“南水北调?既然可以把南方的水调到北方,那为什么当今朝廷不这么做呢?”
一些古代的老农民,看着天幕,不禁产生了这样的疑惑。
他们靠天吃饭,一旦遇到大旱,粮食就会大量减产,甚至绝收。
若是能够调些水来该多好啊。
与普通人只是看个乐子,或是想要让他们当今的朝廷也调些水来的想法不同。
万朝的皇帝们,则是脑子里冒出了三个大大的问号。
“???”
是的没错,如此白话他们倒是不难理解,看到这个标题的第一眼就已经猜到了。
但是……你确定真的只是南水北调?
隋朝。
“南水北调?说得轻巧。”
隋文帝杨坚眉头紧锁,完全想象不出,能有什么方法把南方的水,给运到北方来。
后世是发达没有错,难道是用那个什么坦克、飞机之类的,把水运到北方来吗?
他在长安城附近修建了三条水道,就是为了满足长安的用水,可这毕竟也只是在长安附近用水而已,和比起水资源丰沛的南方比起来,自然不值一提。
“南水北调?”
提起这个,隋炀帝杨广第一时间就想到了自己伟大的工程。
大运河。
可是他的大运河,是为了漕运以及自己下江南,水流的流向更是从北向南,不可能将南方的水引向北方。
“这种千秋伟业也是可以做到的吗?”
“是某种特殊的工程?”
“可以的话,朕立刻再召集两百万民夫,来建设这南水北调的工程。”
大唐。
李世民自从这条天幕出现就一言不发,他将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了上面,生怕漏掉一点儿。
毕竟,南水北调这种听起来充满了幻想的构思,若是真的做到,那绝对能够带来难以估量的功绩和利益。
所以他迫切的想知道,后世实现了没有,实现的如何。
以及……能否在他的大唐复刻一遍啊!
南宋。
赵构瞥了一眼天幕,感到无趣的偏过头。
没兴趣。
他大宋又没有北方领土,没有缺水的情况,南水北调?调给金人用吗?
调个屁!
大明。
朱元璋看向自己的朝臣们,显然,这个问题他不能确定,想要询问一番实现的可能。
朱棣则是极其感兴趣的看向了朱高炽。
“老大,看清楚了,看看有没有实现的可能。”
“可以的话,你爹我可以少北伐一次,省下的钱,留你修这南水北调。”
朱高炽:“……”
朱高炽翻了个白眼。
得,您还是北伐吧?
这工程听着就不靠谱,就算后世能实现,朱高炽也不认为自己大明能实现。
大清。
乾隆的脸上露出了有纳闷,又有些不屑的神色。
“这天幕又在放什么屁?”
“不会是想要哄骗朕也修这什么南水北调,然后徒耗钱粮,好煽动百姓造反吧?”
元朝修黄河堤坝什么下场,熟读史书的他可是清楚的很。
有时候,善政都有可能变成恶政,更何谈这种听起来就离谱的。
“南水北调,要是能调,不是早就建了?”
“就算后世有那个什么飞机,坦克的,这听着也不靠谱。”
【南水北调分为,东线,中线,西线。】
【我们先来看东线工程。】
【东线工程从长江下游的扬州市江都区抽取长江水,途中连接了调蓄作用的洪泽湖,骆马湖,南四湖,东平湖】
听到这里,大明朝时任扬州知府的杨宪,浑身一震。
他没料到,这所谓的南水北调的工程,竟然是从他治下开始的。
可是……
“扬州地势比北方低洼啊……”
“即便是修建水渠、水道,也不可能朝北方引水啊?”
“难道后世的水会往高处流?”
虽然这段时间看到的天幕已经够‘毁三观’的了,但是扬宪还是有些无法接受,天幕上这种规划。
对他来说,还不如让他再看一遍,张宗昌怒轰龙王庙。
起码比起水往高处流,他更愿意相信龙王害怕大炮……
【抵达东平湖之后,分为两条路线,一路通过胶东输水干线经过济南,从而输水到烟台,威海等地。】
【另外一条则是继续向北,经隧道穿过黄河?而后输水到天津。】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途径江苏,山东,河北三省,向华北地区,持续不断的输送生活用水。】
万朝的皇帝们:“???”
“隧道?黄河怎么打隧道?朕怎么有些听不懂?”
嬴政皱眉,但是很显然,这个时候的大秦朝堂,众人也是面面相觑,完全没有理解这个隧道是怎么开的。
如果是穿过山峦打个隧道他们倒是能够理解。
战国时期。
李冰父子认真的看着天幕,生怕漏掉半点儿细节。
这种宏伟的规划,只是听听,就让人心向神往。
“后人真是胆大敢想,与这南水北调相比,蜀地的都江堰,好似稚童玩具了……”
虽然这都江堰是他毕生的心血,但是李冰还是不由感慨,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同时,也对天幕接下来的介绍更加好奇了,他也想知道,这项工程,是不是能有某一个部分,能够在他们这个时代也采用。
大唐。
“隧道?”
“想要继续引水向北,即便不考虑水如何往高处流的情况,也要考虑如何越过黄河的问题。”
“只是后人的这个隧道,臣实在是无法理解?难道说的是,从黄河底部挖隧道用来通渠吗?”
房玄龄猜测着,但这种方式,就连他自己也不太愿意相信。
和房玄龄一样纳闷的李世民以及贞观的群臣们,只能将这些记下,后续再来讨论,以及……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天幕的画面中,那清晰的地图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