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综穿】美人掌中娇 > 宋仁宗郭皇后【92】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一时间,宋婠忙的不可开交,朝廷先是派一队禁军救助受灾百姓,随后开仓放粮。

好在今年粮食产量提高,各地粮仓都有富余,官府有粮,流入市场,平抑粮价,那些在灾前囤粮的大户本来想趁此大赚一笔,却被朝廷这一手打得措手不及,只好纷纷降价,不然,粮食烂在手里卖不出去就大亏特亏。

粮价稳定之后,百姓的焦虑被抚慰了许多,官府号召在开封附近未被洪灾侵扰的地方设救护所,以工代赈,重修灾区,灾民都积极参与,一改前几日的颓靡。

八月上旬和中旬都是在忙碌当中过去的,到了下旬,天才开始放晴,宋婠起身,沐浴在有些刺目的阳光中,脚底下是软烂泥泞的土地,感受着身上的暖意,心底狠狠松了一口气。

“李卿,范卿,都回去好好歇歇吧,钦天监说这雨今天停了,明日也不会再下,这段时间忙着救灾,大家都没怎么休息过。”

众人脸色憔悴,却都带着如释重负的笑容。

范仲淹笑道:“雨停了,真好。”

瞧着一个个的都不修边幅,胡子拉碴,完全不复往日儒雅风范的几人,宋婠挥了挥手,把人赶回家。

甫一松懈下来,才觉得疲惫,李迪是几人当中年纪比较大的,宰执团队的另外几位早就因为身体熬不住被官家特批在家,他揉着酸疼的老腰,出了宫门,和范仲淹简单告别,便先行离开了。

薛田和欧阳修,宋祁几人也纷纷拱手告别,唯有范仲淹还惦记着去城外看一看百姓。

小厮在一旁劝都劝不住,只好顺着自家大人的心意,驾着马车往城外驶去。

街道上,禁军正带着百姓清理街道上的积水,范仲淹掀开马车的车帘往外看,还瞧见了百姓拿着篮子,里面装着一些果蔬和稻米,递给穿着盔甲的禁军,禁军侍卫一脸为难的表示拒绝,却抵不过百姓的盛情难却,只好像是兔子一样飞快的跑开了,百姓提着篮子在后头追……

范仲淹不由失笑。

车外的小厮听见笑声,“我从前听闻汴京城的百姓畏惧殿前司如鼠畏猫一般,如今倒是不怕了。可见,这禁军此番还是蛮得民心的。”

“殿前司为百姓鞠躬尽瘁,不怕危险救助他们,百姓自然是感激的。”可见无论是文官还是武官,都要为百姓做事,为百姓分忧,才能得民心,受拥戴。

“哎,大人,那不是狄大人吗?”

范仲淹顺着小厮的声音看去,只见狄青脱了一身盔甲,手里拿着钉锤,站在几米高摇摇欲坠的木杆上,专心的修理着屋顶,底下的百姓目光担忧的看着他。

“狄大人以身作则,难怪殿前司一改往日傲慢跋扈。”范仲淹点了点头,从前他只知道有狄青这么个人,很少同他有过接触,还因为他备受官家宠幸,而对他观感不佳。

百闻不如一见,狄青倒是个心性极好又颇有几分统领之力的将领。

范仲淹放下车帘,将狄青记在心里。

第二日,范仲淹自完成宫务离宫之前,想起最近想要研究水利一事,脚步一转,往馆阁走去,此时相公大多已经下朝,馆阁里没多少人,他寻了回,才找到水利方面的书籍所在。

一转头看见了一个熟悉的人影,原是正在读书的狄青。

他走了几步绕过去,见狄青读的专心,丝毫没有察觉他的到来,心里暗赞几声。

他手里捧着的大多都是兵书,旁边还备了一个小册子,上面密密麻麻的记满了小字。

“范大人,我……您……”

范仲淹拍了拍狄青的肩膀,“我只是见你看的认真,好奇你在看什么书罢了,没想到狄大人身为武将,反倒喜欢读书。”

狄青腼腆的抓了抓胳膊,将身子往旁边偏了偏,“官家和圣人说过,要成为一位厉害的统帅,不仅要武力高强,更重要的是要懂谋略,否则便只是匹夫之勇。”

“我与官家和圣人所见略同。”范仲淹转身从书架上找出一本书递给狄青,“除了《孙子兵法》,《六韬》,《尉缭子》,之外,狄青也不妨读一读《左氏春秋》,三国时期有名的武将关云长和东吴大都督吕蒙皆爱阅此书,必有其独到之处。”

狄青接过范仲淹手中的书,范仲淹友善的态度让他受宠若惊:“狄某多谢范大人。”

“不必如此,狄青你喜爱读书,将来必有所成。”范仲淹抬头看了眼天色,“此刻天色已晚,夜里读书对眼睛不好,待会我去和龙图阁侍制打声招呼,你下值便过来。

若是想将书籍带回去看也无不可,只要精细些,别弄脏弄坏了就行。”

“多谢范大人。”狄青的感谢争吵极了,像范大人这般不在意他身份的文官可不多见,否则他也不会趁着龙图阁当值的官员全都下值才偷偷摸进来看书。

就算他有官家给的腰牌,可以随意出入龙图阁,龙图阁官员见着他也是鼻孔朝天,时不时嘲讽讥笑于他。

没想到范大人这么细心,注意到他的窘境。

范仲淹见他对读书如此热忱,心里就更加满意了。

在朝为官之人,钻营之人繁多,见狄青与范仲淹走的近,本就是官家心腹宠臣的狄青又抱上了范大人的大腿,这些人便收敛了许多,不再敢向往常那般给狄青甩脸色。

汛期过后,就开始着手种植第二批水稻和小麦,今年因为洪涝,种植的时间要比往年晚上一个月,时间更加紧迫。

宋绾又在催着工部改进制造翻土机和播种机,宋祁刚松下一口气就要被迫带着工部众人卷起来,真的是苦中作乐。

好在水灾过后,各地情况十分平稳,海贸、与辽国的酒水交易都进行的十分顺利,稳定的给国库源源不断的送来银钱。

很快,赵暄小宝宝便有三个月大了,百日礼早早的开始准备。

赵祯自从出了月子,整个人都兴致勃勃的围着赵暄小宝宝转,简直成了一个宠娃狂魔,和杨太后是一对卧龙凤雏,若不是还有宋绾这个“严父”在,赵暄小宝宝迟早会变成一个纨绔。

百日宴赵祯自然也当仁不让的接过手去,依他的想法,自然是越盛大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