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玄幻魔法 > 幸好遇见神 > 第257章 江南水乡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钱塘县城庾家丝绸庄掌柜陈时经要找的萧老二,名萧旺,山左乡古桑里人。

萧旺家兄弟5人,他排行老二。

萧旺结婚成家时,婆娘是带着一个丫鬟嫁过来的,按这时代习惯也收在他房里。

这时代,官家收税是户税加丁税制。男子成家必须单独立户。

立户也有好处:立户即可领公田。

这时代有个新规矩:成年妇女也可领田。同时也服徭役,当然可以出钱抵役。

江南地区土地并不宽裕。新立户可领田50亩。成年人领田20亩。

萧旺三口之家,户田加丁田一共110亩。

山左乡是桑蚕之乡。古桑里农户的营生,都是种桑养蚕。只少量种点口粮。

萧旺种了80亩桑树。

桑树分野地桑和农地桑两种。

野地桑野生粗大,一般都有几丈高;农地桑全是矮桑树,方便采摘桑叶。

农地一亩可栽桑120株。能养蚕1万只左右,得蚕茧大约100斤。

一年养三茬蚕,收三次茧。则亩产平均大约300斤蚕茧。

一斤蚕茧按平均3个铜板算,则亩产大约900个铜板。

这比种粮食合算些。因为,粟米亩产3石,价钱是250钱\/石左右。则种粮收成是亩产大约750个铜板。

萧旺80亩桑树地,年收入在7.2万个铜板,即72贯。

官家抽税10%。则萧旺须纳税7200个铜板。还剩64.8贯。

对比比较一下,一个食禄600石的县长,他的年薪计算成铜钱是:

优质小米价格:400铜钱\/石。

县长年薪=600x400=铜板=240贯。

可见,一个普通养蚕户的年收入,从明面上看,约等于小县长薪俸的1\/4。

当然,由古及今,当几年县长(令),会积累多少身家。所有老百姓都知道是海量数字。

萧旺家的30亩口粮田,也有田税,是30税1,可以忽略。

不过,农户除了交田税,还有户税和丁税。

户税是把农户按财产分九等,每年定额缴钱。萧旺是最低的一等,每年缴钱500钱。

丁税则分两种:成年人(15~56岁)的丁税300钱\/年,未成年人(15岁以下)的口税60钱\/年。

除此之外就是徭役。徭役法规定:成年人每年在县里服徭役一个月,可以300钱\/人代役;成年男丁一生(15~56岁)服兵役两年,可以2000钱\/年\/人代役。

由上可知,农户和县长的待遇比较,纯属扯淡。因为农户有一大堆税负,而官家没有。

这个时代还有一个独特规定:本地人户籍叫黄籍,北方南迁士族的户籍叫白籍。白籍不纳税。

总之一句话,萧旺一年收入70多贯,苛捐杂税缴完后,所剩无几。

幸好萧旺打理桑树、养蚕,手艺都好,婆娘、丫鬟也勤快。三口人的日子也算马马虎虎。

一年后,媳妇头胎生了个女儿。玉琢粉嫩,萧旺开心不已。

两年后,又是个女儿。萧旺有些失望。

后来,正式纳妾的丫鬟也生了个女儿。萧旺开始气馁了。

就这样,前头七个都是女儿。媳妇四个、小妾三个。

终于,到第八个,小妾生了个儿子。

萧旺总算有了传宗接代的儿子。全家人都松了一口气。

这个时代,没有儿子的男人,就会被人们在背后指指点点,说是上辈子干了太多缺德事,这辈子遭到报应。死后也谓之绝户,其财产由兄弟或侄子们瓜分,叫吃绝户。

萧老二有了儿子,那些名声就洗刷干净了,背后再无人指点嚼舌。

儿子起名萧风。今年四岁。虽然普普通通,却也正正当当,不残不愣。萧旺十分满足。

哪知前两天萧风开始发烧,小脸鲜红,嗜睡,没胃口。

这一代农户都加入了五斗米教。入教的规矩是缴五斗米,最大好处就是得到教中郎中免费看病。相当于后世医保,不过无需年年续费。

萧旺立即到附近道观去请郎中。

郎中看过之后,说是出天花。

这可把一家人的心都整到嗓子眼了。

这年头,出天花是非常危险的病。死亡率极高。

小萧风模模糊糊发烧了几日。萧旺按照郎中开的方子抓药,煲好摊凉之后,天天强行给他灌到嘴里。

这天,小萧风终于退烧了。

隔一天,他睁开了眼睛。

看看四周围着的一圈人,他又闭眼沉睡过去。

萧旺立即再去请郎中。

郎中是天目山大道观里的巡医使者,分布在各处的小观里。

他们为农人教徒瞧病,不收诊金。开出药方,病人家属可以自己去乡镇医堂抓药。

也可购买郎中手里的药材、符箓,这时才需交钱,不过也很实惠。

郎中看过之后,对萧旺笑道:“恭喜萧二郎,你家小郎天花出清了。这小哥有菩萨庇佑,出了天花却没有留下破相。日后福运不会浅。”

这个年代,在乡下人眼里,郎中就是神仙般的存在。

他如此夸赞儿子,可谓金口吉言。萧旺赶紧到后堂抓一把铜钱来回报郎中。

郎中是不收诊金的,但这种“讨喜钱”,他们会酌情收下。

那位郎中笑着从萧旺手中捡了几个铜板,挥挥手走了。

此后,儿子萧风昏睡几日,每天由大娘、姨娘喂红糖米汤。

每次喂他,他都只是睁眼看一下。然后就闭眼喝米汤。

家人只当他是病后身体虚弱,没有力气叫人。

又过了几日,萧风睁眼时,开始喊人:“爹、娘、姨娘…”

姨娘就是他的亲妈。但按这时代规矩,萧旺只有这一个儿子,登报户口时就记正室名下。

萧风身体复原,一家人生活又恢复正常。

这是收茧缫丝的季节。养蚕人都出到城里,在缫丝、纺纱…作坊里帮忙,挣点外快。

山左乡位于天目山东边,古桑里挨着县城。萧旺又回到县城相熟的陈掌柜作坊里干活。

这位小哥萧风,出天花而不死,自然不是因为他命大福大,而是因为魂魄被轮回而来的神魂代替了。

萧风年纪才四岁,要重新适应身边的人和事。他木讷一些,说话、行动迟缓一些,家人都当他是病后虚弱,得慢慢复原。

总之,萧风变了,却没有破绽。

七个姐姐,大姐14岁,差不多到了及笄年纪。其余六位姐姐次第排下来。最小姐姐快六岁,与萧风一般高,最是亲密。

小小的萧风待在乡下,他当然不知道这是什么朝代,天下局势如何。

在他的认知中,父、母、姨娘、几个姐姐,总是在桑田里采摘桑叶,然后在蚕房里给蚕宝投食。

自己则和小姐姐雨儿随便玩耍。

古桑里上百户人家,几乎都差不多。

古桑里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建筑。

房子聚拢在河边南岸,小河算是一道天然屏障。东西两头和南面挖了深深的壕沟。

家家户户都是中间天井,四面修建房屋。这些房屋除了住人,其余的就是蚕房。

有几家大户人家是两重天井。只有里正家是三重天井。

古桑里不算小。一百来户,一千多人。

江南战乱少些,政府又出了许多政策,人口恢复得不慢。北方的一个乡也不见得比这里人多。

古桑里也叫古桑围,这里的姓氏是顾、萧、孙、李、周几族。

据说历朝政府在编乡派户时,都是把姓氏打乱的。

一是防止举族暴乱。二是便于婚娶聘嫁。

人们从生活实践中,很早就懂得尽量避免近亲繁殖的道理。虽然老表成亲的也有,但同姓的基本不通婚。

一个里围子中,姓氏既多,娶妻、嫁夫也就不用太麻烦了。大多数人都是在本里,至多是本乡中搞定。跨乡婚姻极少。

古桑里有启蒙学堂。男孩到了5岁,基本都到蒙堂就学,主要是认字。

也有些家里与萧旺家相反,全是男娃。那就得挑选男娃入学。

因为进学堂念书的费用不便宜。家里男娃太多的,家长一般负担不起个个娃子都入学。

所以在江南水乡里,许多农户是派长子入学就读,然后回家教弟弟妹妹们识字。

蒙堂里不收女生。

萧旺家前面全是女孩,当然与蒙堂扯不上关系。这也是他的心病。

现在,儿子萧风即将5岁。萧旺一早就做了准备,下季开学就送儿子去拜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