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仙机甲在没有磁力链的情况下,可以不考虑气动外形,以人形姿态飞个两三百公里的速度。
就和普通的穿越机或飞行汽车一样。
然而这种慢吞吞的速度对剑仙机甲来说是不可接受的,这是一种侮辱。
所以机甲想要达到高速飞行,自身就必须符合空气动力学。
这就是当前世界的铁律,不是高达等动漫世界可以轻易违反的一般规律。
力大飞砖没毛病,但要是这块砖头重达10吨,而且速度超过音速,那就不好说了。
江林山以入微境界感知外部气流,对各个翼面进行微调,这样的飞行在人类飞行器发展史来说,意义也是十分巨大的。
这是积累宝贵飞行数据的捷径,有什么大数据模拟和大型风洞,抵得上真实飞行获得的数据?且更为翔实呢?
要知道,即使是华夏冠绝蓝星的超大型风洞实验,其时间也是以毫秒级计算的。
这样的风洞,只有华夏才有,每次使用的费用,更是天文数字,土鸡想花8万刀妄想租用华夏的超大型风洞,被整个星球嘲笑。
阿霉莉卡计划花2亿元租用华夏超大型风洞,但因为华夏要求共享数据而中止。
欧罗巴打算使用华夏风洞,同样需要花大价钱,并且同意共享数据才可以。
这就是技术力,不但要花钱,还要低声下气求你。
如此嘴脸,华夏在过去数十年,见得多了。
如今风水轮流转,他们也有回过头来求华夏的一天,而且以后会越来越多。
江林山小心感应着气流,这种小心翼翼甚至比骑自行车还要认真一百倍。
自行车翻车了,最多擦伤或者骨折,可没有现在超音速飞行这样,轻易就会造成机毁人亡。
高速飞行时,舵面即使发生一丝的变动,都会导致飞行器极大的不稳定因素。
这样的情况很难理解,但举个轮船的例子就懂了。
假如轮船速度非常慢,慢到和蚂蚁爬行速度一样,那舵手无论怎么控制船舵,不管让轮船往左往右,它的方向都不会有丝毫改变,它只会依照原来的方向前进。
但是随着轮船的速度不断上升,船舵的影响就越来越大,在达到一定速度后,其舵面的作用会指数级上升,这就是很多电影和动画里,在风浪中,很多船长试图控制方向,把船舵弄断的原因。
这样的情况,就称之为舵效。
而在飞行器中,亚音速,超音速,高超音速,其舵效以平方级指数递增。
江林山小心感应着经过机甲的气流,一丝一丝的改变着机甲的形态。
这样的操作,比在千米高空骑独轮车通过拇指大小的钢索,难度还要高得多。
但这样的飞行经验,对飞控系统的完善也要有用得多。
江林山就是在这样反复调整中,以1.1马赫到1.8马赫的速度飞行。
在上升到一万米高空时,空气更加稀薄,速度就来到了2.2马赫。
这样的尝试,即使对江林山这样的变态来说,也需要非常小心翼翼,他不是怕机毁人亡,他是不会亡的,但机毁的话,就很难收场了。
现在灾区的情况可耽搁不得。
此次发生灾情的地区,就在昆仑山脉以南。
平均海拔超过了5千米,由于地震范围很大,数百上千公里都受到了波及。
他没有试错的时间。
所以目前是以求稳的姿态飞行。
饶是如此,江林山还是晚于方云诗驾驶的长乐号到达灾区。
长乐号经过最新改装后,可以在亚空间以超过4马赫的速度飞行。
这就是成熟飞行器的硬实力,而剑仙机甲,目前在飞行界连新丁都算不上。
江林山来到灾区上空时,除了多达数十架小蜻蜓和小蜜蜂外,还有华夏的Z-20,以及那5架老旧的黑鹰。
这还是80年代两国关系蜜月时期高价买到的。
在地震发生35分钟的时候,第一架到达的直升机,就是华夏的Z-20,这和十几年前的大地震完全不同,当时是外国的直升机担当了主力。
而当年我国的战士,甚至在不具备空降条件下强行夜间空降,以战士的生命为代价争取救援时间。
想起那个年代,很多人都不堪回首。
如今,在Z-20入役以后,再也不用这样了,但大批的救灾物资和人员转移,目前的直升机是完全不够的。
这才是小蜻蜓以及小蜜蜂参与救援的意义。
江林山在高空中看着下方的大地,心情十分深重。
他调取了受灾最严重地区的座标,一头就扎了下去。
地面上,对突如期来的灾难,民众是非常茫然的,很多人在不知不觉中就被埋了。
而在被称为黄金救援的72小时里,能救多少人,是按秒来计算的。
也就是说,时间每经过一秒,都有群众死于废墟之下。
当年的事件,很多救援人员,每当想起都泪流满面,他们都在怪自己当时来得不及时,营救得不够努力。
但人力有时而穷,又怎么能怪这些豁出自己生命的救援人员呢?
江林山从天而降的时候,眼前的小镇已经成为一片废墟。
多架直升机停在开阔处,所有战士已经在转移群众了。
但由于事故突然,更多的人被埋在废墟下。
很多战士急得徒手扒废墟。
轰!
剑仙机甲砸到地面时,引起了所有人的震惊。
一名看肩章似乎是上尉的军官走了过来。
江林山蹲下,驾驶舱完全露了出来。
“告诉我,哪里最需要救援!”
江林山大喊道。
现在一团乱,烟尘和器喊满天,没人能弄得清楚全貌。
这名上尉连长顾不得惊讶,他一看到江林山,二话不说,指着一个方向急道:“那边是一家当地小学,有二百多名师生,我们的救援设备还在路上……”
“哐哐哐……”
江林山扭头就跑,几步之间就走得远了。
留下连长在风中凌乱。
在废墟中把人扒拉出来,是细活,且非常紧急。
在整个蓝星来看都是难题。
然而对剑仙机甲来说,这活可比挖掘机要强上百倍。
这根本就是一个放大版的人类,几吨十几吨的楼板和横梁,可以轻易拿起放到一边。
哗拉!
剑仙机甲举起了一根横梁,轻轻放到一边。
这惊人举动把一众救援的战士都吓了一跳。
“这边!快,这边,我刚才听到有声音!”
一名年轻战士急得都哭了,他双手鲜血淋漓,眼里大颗大颗流着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