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攸的举动,成功让原本嘈杂的朝堂议论声停了下来。
弹劾李积中这个事情,众人心中都明白是怎么一回事,之前蔡攸弹劾多位朝中重臣的事情,早已经在官员之中传扬开了,现在天下的官员都知道,这位蔡京长子,蔡攸是当今官家的人。
虽然知道,但众人也并未当一回事,毕竟这种分开下注的事情太常见了,更何况是大宋第一家蔡家呢,虽然往日在太上皇赵佶在位的时候,蔡家两兄弟就曾起过纷争,但也仅仅是纷争罢了。
但今日不同了,蔡攸此举分明是致蔡家于死地,这已经不是兄弟之争了,而是两蔡之争。
想想方才李积中所言,六贼逞凶,霸占朝堂,而这六贼之中便有蔡京,而李积中这话,分明是直接与蔡京撇清了关系,并且对六贼霸占朝堂很是不满。
但蔡攸呢?直接点明了李积中曾去过蔡家,什么意思?
直接挑明了你李积中在蒙蔽圣听,更直接将蔡京摆在了火上,李积中能当上宗正寺少卿,那必然背后有蔡京的推动。
不经过官家允许,便将宗正寺交给了李积中,这是什么?
把持朝政,说难听点,就是结党营私。
李积中身子不由得颤抖一下,深吸了一口气,仿佛像是提醒蔡攸一般,说道,“蔡中丞怕是记错了吧?”
蔡攸冷笑了一声,而后面向赵楷,躬身一拜,沉声道,“臣自知臣前半生荒谬,以仗父亲权势为所欲为,这些年臣也仔细想过,为臣子者当忠君忠国,而非依仗君父信任陷害官员,提拔亲信,企图蒙蔽圣听。”
“臣敢以性命担保,臣曾见李少卿登临蔡府,并且携带财物,以求加官进爵。”
嘶!
蔡攸此话一出,殿内众人无不倒吸一口凉气,看向蔡攸得眼神充满了畏惧,这人真狠啊,这是想要把自己一家彻底连锅端掉啊。
而此刻的李积中彻底懵了,他万万没想到蔡攸竟然敢真的牵连上他父亲,他心中唯一的念头就是。
蔡攸如此行径,日后如何面对蔡京,如何面对蔡氏族人?
赵楷看了蔡攸一眼,虽然此事是他授意蔡攸的,但给他的底牌并非如此,而他竟然选择了放弃自己给他的底牌,重新掀开一张底牌,而这张底牌便代表着他从今日起,与蔡家彻底决裂,从此便是陌路人。
够狠!
赵楷在心里默默给了蔡攸两个字的评价,而后看向李积中,冷声道,“事到如今,你可还有什么要说的?”
李积中惨笑了一声,深深看了蔡攸一眼,而后看向赵楷,原本佝偻的身子此刻也挺直了起来,话语中更是透露着几分的凄凉。
“无话可说,但我想问蔡中丞一句,难道不怕后人骂你不忠不孝吗?”
“哼,蔡某行事,只求问心无愧,至于日后后人如何评价我,那便是后人的事情。”蔡攸说到这里,上下打量了一番李积中,话锋一转,冷声道,“不过,李少卿怕是就到这里了。”
李积中看了一眼蔡攸,而后缓缓脱下官帽,微微躬身道,“官家,臣认罪。”
认的干净利落,让众人意想不到,更让赵楷意想不到。
赵楷看着李积中被守殿侍卫带下去的背影陷入了沉思,看李积中如此干净利落的认罪,想要让他招出幕后主使怕是很难了。
倒是个忠心的人,可惜忠错了人。
此案涉及的人并非李积中一人,他自己能管住嘴,其他人呢?十三人之中,除去流放和不在京的,仍有四五人,他就不信了,这四五个人都如李积中一样,这般嘴硬。
殿断就这么虎头蛇尾的落幕了,让殿中的众人有些意外,但仔细一想倒也没有什么问题,蔡攸是何人啊?
蔡京之子,李积中去了蔡京的府邸,那么便逃不过蔡攸的目光,蔡攸只要站出来作证,这事情基本就是板上钉钉,根本没有办法狡辩。
即便是李积中垂死挣扎,说自己只是面见太师商讨朝政之事,只要他前去带有财物,那也是证据。
不过看李积中如此利落认罪,八成是带了财物,而且被蔡攸瞧了个正着,故而他才这么果断的放弃了挣扎。
经过这么一打岔,朝中的气氛明显有些压抑,殿内群臣纷纷低头沉默不语,许翰更是深深看了蔡攸一眼,而后便不再言语了。
看着一个个如同哑巴的群臣,赵楷嘴角不由的露出一丝的笑意。
既然如此,那朕再给你们添上一些火。
就在这时候,一个内侍从偏殿来到了孙尽忠的身边,而后附耳嘀咕了几声,便转身离开了,这一幕很是平常,并未引起众人的注意。
而孙尽忠则是对着赵楷微微点头,赵楷便将心放在了肚子里,重新依靠在御座上看向群臣。
“诸卿可还有事要奏的吗?”
众人你看看我看看你,发现没有一个人站出来的时候,不由得松了一口气,总算是结束了。
“既然如此那……”
咚!
咚!
咚!
……
正当赵楷准备开口宣布退朝的时候,沉重的鼓声突然响起,从宫城外穿过宫城,传入了大殿之中。
赵楷也停下了准备散朝的意思,而后重新落坐了下来。
“孙尽忠,此声从何处传来,谁人乱敲鼓声?“
孙尽忠听到这话,装模做样的侧耳听了一番,而后躬身道,“官家,内臣听着像是从宫外传来的,至于是何人,恐怕要去遣人前去查看了。”
“速速遣人前去查看,如此不合时宜,实属不该。”
就在孙尽忠准备转身离去之后,站在殿下一直未曾说话的李纲突然开口了,“陛下,不必遣人去看了,此声是从宫外传来的,是宫城外的登闻鼓声。”
“登闻鼓?”
李纲的话在殿中回荡,殿内的众人听的是清清楚楚,眼中更是露出一丝的疑惑,纷纷议论了起来。
在魏晋之后,历朝都设有登闻鼓,《晋书·卫瓘传》载:“于是繇等执黄幡,挝登闻鼓。”北魏延和元年于阙门悬登闻鼓,“人有穷冤则挝鼓,公车上表其奏。”,以作“用下达上而施于朝”之用。
登闻鼓在历史上不同时期的重要性大不相同,历朝或有增补,但在宋朝则专设登闻鼓院(鼓院)和登闻鼓检院(检院),两院均受理吏民申诉之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