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大唐气象 > 第218章 束发少年即帝位,不满弱冠遭横死(1)权臣李逢吉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18章 束发少年即帝位,不满弱冠遭横死(1)权臣李逢吉

长庆四年(824年)正月二十四日,十六岁的少年李湛即位,成为大唐第十四任帝王,是为唐敬宗!

他一登基就创下了大唐帝王史上的一个新记录——年龄最小的帝王!

纵观之前大唐历任帝王,称帝时均已成年,即便是相对年轻些的高宗李治,即位也已二十一岁。睿宗李旦两次称帝,第一次即位虽也十六,但那时他只是作为母亲武则天的傀儡,有名无实而已,算不得数!

为了辅佐年幼的敬宗,在其祖母郭太后和一众宦官的授意下,左右逢源的李逢吉被加封摄冢宰,名列众相之首,全权总理朝政事务。

李逢吉处事圆滑,有着丰富的施政经验和较强的施政能力,但是度量不大,容不下与他政见不和的人。

穆宗在位时,他排挤裴度,将人家免掉同平章事职称,外放为山南西道节度使。又千方百计打压户部侍郎李绅,鲜除了李绅翰林学士的身份,好在有穆宗信任才未能将其驱逐出朝,这让他对李绅愈发忌恨。

李绅有个远房堂侄李虞,很有些才华,在当地小有名气,自称不愿入仕,隐居于华阳川(今陕西华阴市华阳乡)。等到他伯父李耆升任左拾遗,却动了当官念头,写信求伯父向朝廷引荐自己,没想到把信错寄给了李绅。李绅对这位堂侄的虚伪非常不屑,回信讥讽他,把这事当做笑话讲给了同僚。

但凡李虞这样的人,往往把面子看得比命还重,李绅的做法严重伤害了他。为了报复,他主动求见李逢吉,把李绅平日里评论李逢吉的话如实告之。

李逢吉顿时大怒,指派补阙张又新、前河阳掌书记李仲言与李虞一起监视李绅,并将搜寻到的信息经过一番恶意加工,在权贵间四处散播。诬称李绅时常刺探官员动向,只要发现有聚在一起议论的,就指为朋党,上报皇上。

在这些流言蜚语的中伤下,没过多久,朝中官员对李绅都避而远之!

等到敬宗即位,李逢吉及其党徒既为李绅的失势感到高兴,又担心敬宗会起用李绅,日夜密谋如何将李绅赶走。

楚州刺史苏遇告诉李逢吉党徒:“主上新近即位,一定会接见在京五品以上官员。如果让李绅与主上见面,恐怕不好!”

党徒们深以为然,急忙禀报李逢吉:“事态紧急,倘若等到皇上听政,恐怕就来不及了!”

李逢吉是官场老手,最清楚当皇帝的忌讳什么!思索片刻,让权阉王守澄告诉敬宗:“陛下当初能做太子,完全出自李逢吉的功劳!像杜元颖、李绅这些人,那时都想拥立深王为太子(深王是宪宗之子,敬宗的叔叔)。”

紧接着度支员外郎李续之等也上疏提及此事,敬宗将信将疑。

李逢吉趁热打铁,奏报说:“李绅对皇上不利,请将他加以贬黜!”

敬宗依然不太相信,再三追问之下,得到的全是一个回答,只得听从了李逢吉意见。

二月初三,诏令下达,李绅被贬为端州司马!

端州位于今广东肇庆,距长安有千里之遥,在那时可是妥妥的烟瘴之地。

李逢吉率领百官上表,庆贺除去了李绅这一危及江山社稷的“大害”!

退出朝堂后,百官又到中书省向李逢吉道贺,却遇到门人的拦阻,说是李逢吉正与张又新密谈。等了许久,看到张又新出来,满脸笑意的冲着众人拱手施礼,不无得意的说:“李绅的事,又新我实在不敢谦让!”众人骇然不语,对他极为忌惮!

右拾遗吴思因没有参与道贺,惹怒了李逢吉,打发他为使者,前往吐蕃替穆宗报丧!

不久,由李绅引荐的两位翰林学士庞严、蒋防,分别被贬为信州刺史、汀州刺史!

到了这一步,张又新等仍不肯罢休,每天上疏说对李绅的处理太轻,忽悠敬宗杀掉李绅!

面对这种霸道行径,满朝文武闭口不言,只有翰林学士韦处厚指出:“李绅遭李逢吉一党构陷,人人倍感惊骇。李绅蒙先帝器重,即便有罪也应宽容,以此表达不改父亲意愿的孝心,况且他本无罪。”敬宗这才有所省悟。

一次,敬宗在翻阅宫中文书时,看到穆宗留下的一箱文件,发现了当时裴度、杜元颖、李绅联名拥立敬宗为太子的奏疏,不禁扼腕叹惜,让人烧毁了诬陷李绅的表章。虽然暂未将李绅召回,却也不再相信诽谤李绅的流言。

刚满十六岁的敬宗正处于青春期,活泼好动,在经过即位之初的忙碌后,开始在宫中与宦官、乐人游戏玩耍,犒赏给他们的财物不计其数。

自三月初五起,敬宗开始在延英殿召见宰相,商议国事!但是由于他年幼贪睡,上朝时常很晚。

三月十九这天,百官照例在紫宸门外列队等候。太阳升起老高仍不见敬宗出来,一些岁数较大、身体虚弱的官员累得几乎要僵卧于地。

谏议大夫李浡找到宰相说:“昨天臣就上疏,指出皇上坐朝太晚,没想到今天比昨天更晚。这都是臣的失职,请让臣到金吾卫处等候处罚!”

李逢吉想借此树立权威,暗中授意左拾遗刘栖楚,在敬宗上朝后,上演一出忠臣死谏的戏码。

有了首相支持,刘栖楚胆气顿生。只见他满脸悲痛的对敬宗说:“宪宗与先帝都是见多识广的年长君主,天下仍时有叛乱。陛下正值精力旺盛,本应宵衣旰食治理政务,您却纵情声色,很晚才起。先帝灵柩还未下葬,欢乐的乐声已响彻四方。美好政令不见彰显,昏聩的恶名早传出很远。再这样下去,臣恐怕国运不会长久。就让臣在玉阶下撞死,用以为臣的谏言不力而告罪!”

话音刚落,他便跪在地上不停的用力叩头,霎时血流满面。

李逢吉假模式样的宣告:“刘栖楚停止叩头,等候处理!”

刘栖楚捧着脑袋站起,又弹劾宦官干政一事。敬宗满脸不悦的挥手让他出去,刘栖楚说:“陛下不采纳臣的意见,请让臣去死!”

一旁的牛僧孺实在看不下去,对他说:“你所奏之事已经知道,到门外等候!”刘栖楚这才心满意足的退下。

李逢吉大力褒奖刘栖楚的忠贞,说他所提意见都是利国利民的大事,还请陛下采纳。

敬宗于是让中使前去褒奖刘栖楚,提拔他为起居舍人,赐五品官服。

刘栖楚索性继续演戏,以身体有疾为由推辞不受。

这出忠臣大戏演得虽真,却让敬宗无比反感。不但我行我素,而且玩闹的更加出格!

李逢吉巴不得敬宗一直这样下去,以便他可以无所顾忌的操弄权柄!

三月十六日,在李逢吉安排下,一系列人事任命下达!布衣姜洽、李虞、刘坚,代大理评事陆洿直接升任补阙、拾遗。

补阙、拾遗都是言官,有弹劾百官的职能,类似于现在的纪监委。李逢吉提拔他们,无非是利用他们的嘴和笔,排挤打压政敌。

在李逢吉刻意培养下,张又新、李仲言、李续之、李虞、刘栖楚、姜洽,以及拾遗张权舆、程昔范这八人都成了他的得力鹰犬,后来又有八人相继依附。

朝中那些看不上李逢吉的朝臣,戏称这些人为八关、十六子!

唐朝宰相通常由四人组成,此时除了李逢吉、牛僧孺,还尚缺两人。

敬宗问李逢吉谁可做宰相,李逢吉推荐了李程、窦易直。

李程与李逢吉一样出自陇西李氏,才华很好却极其懒散,以至专门创造出了一个“八砖学士”的成语;窦易直则以公平自称,是个典型的官场老好人。

李逢吉推荐他俩,除了资历外,主要是觉得他们便于操控。没料到李程虽懒却有主见,在朝政上时常和李逢吉唱反调,引来李逢吉不满!

宝历元年(825年)正月十一日,宰相牛僧孺以同平章事身份出任武昌军节度使。

这次外调并非他人所害,纯属牛僧孺个人意愿。他是个有政治追求的人,小皇帝玩闹无度,李逢吉又大肆操弄权柄,让他敢怒不敢言,索性主动申请外调,落个眼不见为净。

年轻一代的牛僧孺退出,让李逢吉更加得意。但李程的搅局,让李逢吉很是不满,动了拿掉他的念头。在他的那帮鹰犬运作下,机会很快就来了!

石州刺史武昭因事被免去职务,调整为袁王府长史,郁郁不得志之下对宰相牢骚满腹。水部郎中李仍叔是李程亲戚,趁机激怒武昭,说李程原本准备授予他官职,结果被李逢吉拦住。

武昭遂对李逢吉怀恨在心,在与左金吾兵曹茅汇喝酒时口不择言,自称要刺杀李逢吉,被旁人听到告发,交予三司审讯。

李逢吉的党徒李仲言找到茅汇,授意他只要检举李程与武昭同谋参与此事,便可无事,否则必死!

茅汇很有骨气,义正言辞的表示自己决不诬陷他人换取活命!

由于缺乏茅汇的证言,李逢吉构陷李程的阴谋没有达成。事后,武昭被刑杖打死,李仍叔贬职,茅汇流放崖州。而走狗李仲言也没落得好下场,被流放象州(今广西来宾)。

宝历二年(826年)九月,昭义节度使刘悟去世,临终前上疏请求让其子刘从谏袭任节度使。

尚书右仆射李绛密奏敬宗,立即任命靠近昭义军的一位将领充任节度使,令其昼夜兼程赶往潞州赴任,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迫使刘从谏来不及抗令。然后将其委任为某州刺史,如此昭义军则可听命于朝廷。

李绛这一主张,与李逢吉三年前刚任宰相时,处置宣武军内乱的方式大同小异,都是为了树立朝廷权威,削弱藩镇力量。

但此时的李逢吉掌权已久,朝廷在他心中的份量已远远赶不上日益膨胀的私欲。他和权阉王守澄早就接受了刘从谏的贿赂,极力劝敬宗让刘从谏担任昭义留后,敬宗最终采纳了二人意见。

刘从谏的袭位,标志着朝廷默认了河朔三镇以外的藩镇,在节帅人选上也可实行世袭制,致使藩镇势力进一步做大!昭义军自此骄横不可一世,为唐武宗时期的叛乱埋下了祸根!

李绛与李逢吉、裴度同为宪宗元和年间的宰相,后被奸臣皇甫镈所害几经浮沉,刚刚调入朝中出任右仆射。他向来奉行正道,在朝中很有名望。但他性格刚直、嫉恶如仇,不可避免的引来了李逢吉的厌恶。

一次李绛在上朝时与御史中丞兼盐铁使王播相遇,仆射官阶高于御史中丞,依照礼数王播应避让。王播却自恃有李逢吉的撑腰,就是不让路。

李绛上疏说:“仆射在建国初年是正宰相,朝廷给予的礼数相当重。如我李绛有辱此职,请另选贤良;但我现在是仆射,王播怎能不遵守礼制!看不起我可以,轻视礼数却万万不可!”

群臣大都赞成李绛意见,敬宗也下令王播遵从旧制。

事后不久,在李逢吉撺掇下,朝廷以李绛身体不好为由,免掉了他的仆射官职,改授太子少师、分司东都,给了个虚衔,打发到洛阳任职!

李逢吉此人是忠是奸不好界定,他确实有能力有眼光,但私欲过重。这样的人,如果放到明君手下,或可成为一代能臣。倘若皇帝暗弱,他便立时沦为欺下瞒上、难以控制的权臣。

靠着打击他人维护自身地位注定无法长久,疯狂追逐权力最终都会遭到权力的反噬,这一铁律从古至今概莫能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