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吴士族、将军的土地,几十顷、上百顷都很正常。
只不过孙权将他们的主要土地,都安置在扶南、金陈、林邑、交趾等地。
庄园、坞堡、种植园是主要的生产模式。
他们获得的耕地越多,利益共同体越巩固。
往后交州出现叛乱,就算是为了利益,他们也会不惜代价地夺回。
如果士族、勋贵、将军们的土地都在中原,他们很可能会选择放弃偏远的边境地区。
明朝就是最好的例子,朱棣好不容易打下安南,扩张了领土。
到了明宣宗朱瞻基,又果断地放弃了,满朝文武都觉得安南这块土地麻烦。
他们没有利益的捆绑,土地都在江南,谁会记得征战安南将士们所流的血?
孙权将封赏士族的土地,都安置在偏远地区,再进行移民实边慢慢地拓展。
虽然也会留下一点隐患,可总比什么都不做要好。
现在南吴的疆土,越来越广袤。
在地理上,南吴疆土已经远远超过曹魏。
且南吴和曹魏在人口上的差距越来越小,最多也就两三百万人口的差距罢了。
这点人口,已经影响不到最终的决战。
目前南吴的总兵力,为六十五万众。
曹魏的兵力数量要少一点,在六十万人左右。
这还是曹操进一步扩军的成果。
中原百姓陷入劳役、兵役的疲惫状态中,各地的叛乱不断。
曹操不敢穷兵黩武,将百姓逼反。
他将军民比例,维持在二十几比一。
曹魏的政策看似宽松,但在两次江淮战败的影响下,实际上百姓的压力也不小。
反观南吴,汉人百姓永远不会站出来反对官府的统治。
佃客的存在,维护了汉人百姓的利益。
只要他们肯努力,未尝不能征募一户佃客,帮忙耕种。
南吴地区的叛乱,主要来自蛮夷。
如果他们不尊奉官府,不接受官府的招纳。
孙权会直接将他们判为“反贼”,州兵可以直接进行掠夺,将他们变成佃客。
这次五溪蛮、卢水胡的叛乱,或多或少都受到此政策的影响。
所谓羁縻统治,孙权相当没有耐心。
要么出来为民,为官府纳税。
或者干脆成为佃客,服务南吴治下的百姓。
当然,孙权也能接受羁縻统治,没有一棒子打死。
只不过他要求这些部族,必须服兵役。
每年挑选出壮丁,为吴国镇守边疆。
纳税和服兵役,是南吴最基本的要求。
各地的蛮夷,自然会心生不满。
但孙权治下的百姓、士族、将士都无比地拥戴,他们都觉得跟着孙权能过上好日子。
南吴的基本盘巩固,孙权更不会给蛮夷面子了。
几次作战下来,南吴的统治越来越巩固。
孙权北伐之心,再也抑制不住。
攘外必先安内,现在山越、五溪蛮、卢水胡都老实了。
南吴对曹魏用兵,自然提上了日程。
孙权召集内阁,以及众将军。
甚至把凉州的魏延、马超等,都召集回来。
说是述职实则是筹备北伐,南北的大战不可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