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然军帐外,信使的脚步声响起:
“报!北方的曹操,有书信给主公!”
周泰接过帛书,简单地检查后,恭敬地递给孙权。
孙权打开帛书,仔细地品读起来。
“君继任以来,于今八年,孤无一日而忘前好。”
“再加上我们两家又结了亲,关系本该非同一般,彼此间联系反而变少了。”
“每览古今,人们的关系由好变坏。”
“因缘侵辱,或起瑕衅,心忿意危,逐渐演变成仇敌。”
“若韩信伤心于失楚,彭宠积望于无异,卢绾嫌畏于已隙,英布忧迫于情漏。”
“以上这些,都不同于孤与足下之间的关系。”
孙权看到此处,竟能感受到曹操的真挚。
他不得不承认一件事,是北方引领了建安文学的发展。
“孤与将军,恩如骨肉,割授江南,不属本州,不是刘邦记恨韩信的态度。”
“朝廷抑遏刘馥,是为了让将军坐稳扬州。”
“孤放弃荆州,是为了遵守二分天下之盟。”
“孤对将军,是支持、是关心,远远胜过任何谗言。”
孙权读到此处,已经意识到不对劲。
这些“恩情”,分明是江东子弟殊死搏斗,争取来的。
哪有曹操的支持,一分一毫都没有!
果然枭雄无耻起来,越来越没有底线了。
“将军忍绝王命,明弃硕交,实为佞人所构会也。”
“有奸佞示将军以祸难,激之以耻辱,大丈夫雄心,怎么可能不愤发。”
“仁君年壮气盛,一时冲动,又担心朝廷兵马至,基业有失。”
“遂怀忿恨起兵,不能远度孤拳拳之心。”
孙权笑了笑,嘴角微微上扬。
“孤之薄德,位高任重,幸蒙国朝将泰之运,荡平天下。”
“然孤怀惭反侧,常思与将军除弃小事,更申前好。”
“孙曹二族俱荣,岂不妙哉?”
“今治甲兵八十万,但禽大仁之贼刘备,非是窥伺南土。”
“望将军按兵不动,以效赤心。”
“则江表、巴蜀之任,长以相付,高位重爵,坦然可观。”
“上令圣朝无南顾之劳,下令百姓保安全之福。”
“君享其荣,孤受其利,岂不快哉!”
简单地说,曹操起兵是为了擒拿刘备,而不是针对南土孙氏动兵。
曹操希望孙权能袖手旁观,否则他麾下的八十万甲兵,势必会连孙权一起收拾了。
孙权长舒一口气,传阅曹操的信件道:
“曹操的如意算盘,都打到江东子弟的脸上了。”
步骘看罢,眉眼含笑道:
“曹操这一招,是先礼后兵罢了。”
“他真有甲士八十万的话,也不敢都派到了汉中来。”
“八十万头猪,迟早坐吃山空。”
汉中之地兴兵二十万,后勤都处于高压的状态了。
要是连续下一场大雨蜀道断绝,二十万大军都有可能饿死。
而且能够容纳十万以上大军行进的道路,只有阳平关。
张鲁统治汉中后,下令断绝蜀道,斜谷的栈道被破坏得相当严重。
骆谷和子午谷都不适合大规模地行军,几千人通过都勉强。
曹军唯有从陈仓道进来,途经武都而后越过阳平关。
孙权从南边进攻汉中,也是出金牛道进攻阳平关。
两家进军顺利地话,很可能会在阳平关前大战一场。
所以曹操为了师出有名,而写下这一封信。
他只是为了讨伐刘备,不是想背弃和孙权的盟约。
如果孙权一意孤行,那么就是他背盟在先。
曹操故意忽略二分天下之盟中,是孙权占据汉中的事实,堪称为诡辩。
看似是一封好言相劝的家书,实际上有讨伐檄文的意思在里面。
周泰握紧拳头,重重地一挥道:
“江东为了发展,一直避开和曹军的冲突。”
“如今看来,总是避开也不是事,干脆酣畅淋漓一战。”
黄忠斗志昂扬,目光灼灼地望着孙权:
“至尊若不弃,老将愿领军拿下武都,阻挡曹军于陈仓!”
孙权拂了拂袖,示意众人稍安勿躁。
待拿下汉中,纵使曹军百万来,也是送葬罢了。
他下令增派细作至凉州和关中,时刻关注韩遂和马超的动静。
诸葛瑾知道孙权心中所想,不禁提醒道:
“早在去年,马腾便已被征召入邺担任卫尉之职。”
“韩遂也有人质在曹操手中。”
“主公将希望寄托在西凉诸侯身上,恐怕会容易失望。”
孙权点了点头,沉声道:
“这只是关键的一步棋罢了,我不会孤注一掷。”
“传令下去,大军立即开拔,增援阳平关!”
众将齐齐领命,完全没把曹操的威胁放在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