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仲夫人看着一脸忧愁的雍姬,心疼地说道:“我的孩子啊,你心里要是有什么想不明白的事,就跟为娘说说吧,让为娘来帮你排忧解难。”
雍姬缓缓抬起头,眼神迷茫又无助,轻声问道:“娘,您说这天下的女子,一生和他最为亲近男人有两个,一个是父亲,一个是丈夫,女儿却不知道,那一个更为亲近?”
雍姬母亲愣了一下,随后温柔地回答道:“女人一生最为亲近之人,无非是生养自己的父亲,还有与之相伴一生的夫君啦。”
雍姬微微颔首,接着又问:“那么,女子嫁人之后,到底谁才是她最亲近的人呢?是父亲,还是丈夫?”
雍姬母亲是何等聪慧之人,多年跟随在丈夫祭仲身边,耳濡目染之下也变得精明圆滑起来,连眼睫毛都是空心的。
此刻,她听到女儿雍姬突然提起父亲和丈夫,还特意强调谁才是自己最亲近的人。
再加上雍姬深夜匆匆赶回家中的举动,心中便已猜到女婿雍纠家里一定发生了重大事情,而且这事恐怕会对祭仲不利,而女儿现在正陷入在父亲和丈夫之间难以抉择的困境之中。
雍姬母亲嘴角上扬,露出一抹淡淡的笑容,安慰道:“傻丫头,这还用问吗?自然是父亲比丈夫更亲近呀。”
你想想,女儿和父亲有着血缘关系,你的姓就是父亲给的,再说了,一个人亲生父亲只有一个,死了就再也没有亲爹了。
而丈夫就不一样了,丈夫又不是同一个姓氏,就算和他生了孩子,那也是外姓人啊。
再者说,如果丈夫死了,这天底下三条腿的蛤蟆不好找,但两条腿的男人多得是啊,谁都能当丈夫。
正所谓“父亲只有一人,而丈夫则是人人都可以成为长夫”,这也就是“父之一人,人尽可夫”这个成语的典故来源。
雍姬听完母亲这番话后,觉得很有道理,于是将丈夫雍纠和郑厉公密谋策划、准备在天亮之后设宴请她父亲祭仲赴宴,并在宴席之上将其诱杀的事情原原本本地告诉了母亲。
祭仲夫人听到女儿所说的这些事,顿时大惊失色,急忙赶去寻找祭仲,告诉他雍纠和郑厉公要谋害他。祭仲一听这话,也是惊出了一身冷汗。
他一直以为自己和郑厉公只是政见不合而已,没想到郑厉公竟然会因为私人恩怨而对他起了杀心,想要置他于死地。
祭仲当机立断,立刻召集了自己的亲信军队,亲自率领他们前往雍纠家。很快,雍纠的府邸被祭仲带领的军队团团围住,水泄不通。
祭仲带人攻进雍纠家里,雍纠还在睡梦之中,被祭仲一把揪起来道。
雍纠,你这个混账东西,我好心好意将女儿嫁给你,又提拔你做了郑国卿士,新郑内史,你却联合外人谋我性命,明年的今天,就是你的祭日。
雍纠此刻酒醒大半,一看老丈人带着士兵来了,知道自己喝多了,老婆一定得知谋杀祭仲的事情,回去报信。
雍纠赶紧道:“泰山大人,这是误会,我和雍姬说的都是醉话,不可相信啊!求求你,别杀我……”。
祭仲那肯听他分辩,提起宝剑,照着雍纠胸口刺去,当场给他来了一个透心凉,祭仲吩咐手下,将雍纠尸体找个杆子绑在战车上面。
下面挂上布条 ,写着雍纠试图谋反,祭仲大义灭亲,将其诛灭,全程游行暴尸三天,以示效尤。
此刻雍纠府邸之外来了一队人马,为首的正是郑厉公,他生怕雍纠出了差错,天不亮就来找雍纠,让他一定小心,提前去安排妥当的。
谁知道郑厉公远远望见雍纠家外面,人声沸腾,人喊马叫,军队云集,仔细一看,原来是祭仲的人马。
郑厉公心说不好,一定是雍纠做事不密,告诉了他的妻子雍姬,这才导致消息泄露,此刻估计已经被祭仲杀害。
郑厉公气得大骂雍纠:“大事与夫人商议,死有余辜”,郑厉公知道一旦祭仲得知自己和雍纠试图杀他,他定然不会放过自己。
祭仲是四朝老臣 ,势力盘根错节,现在他已经控制了新郑军队,自己还是赶紧逃吧!要不然小命不保,于是郑厉公再度逃亡到蔡国。
而祭仲杀了雍纠,立即带兵包围新郑皇宫,抓捕郑厉公,等到来到皇宫才发现,郑厉公已经出逃。
祭仲无奈之下,只得前去卫国,迎接郑昭公,他告诉郑昭公,自己当初是迫不得已,希望郑昭公能够原谅自己。
郑昭公出逃卫国之后,三番五次联合卫国,齐国,陈国 ,宋国,蔡国伐郑厉公,但是都没有成功。
如今祭仲过来主动示好,并且他知道祭仲当初是拥立自己为君的,要不是祭仲,郑庄公有可能当初就废掉自己,立公子突为太子。
如今祭仲既然请求原谅,自己又能不费吹灰之力回国复位,郑昭公很高兴,当即答应,正式回到新郑复位郑国国君。
而郑厉公逃到蔡国之后,立即联系自己的叔父原繁,以及高渠弥,但是此刻郑昭公已经回国继位。
原繁认为,郑昭公原本就是国君,只不过后来郑厉公夺位,现在既然郑昭公回来了,为了郑国政局安稳,不能在帮助郑厉公回国和郑昭公内斗,这样会使郑国衰败,削弱郑国实力。
所以原繁断然拒绝了郑厉公的请求,但是高渠弥一直不喜欢郑昭公,两人不合,于是他告诉郑厉公,自己可以派人帮助他拿下栋邑,作为根据地和郑昭公抗衡。
随后高渠弥指使手下前往栋邑(现今河南许昌市禹州县),要求栋邑大夫檀伯出兵帮助郑厉公,夺取新郑。
谁知道栋邑大夫檀伯断然拒绝,并不想参与郑国内乱,于是高渠弥指使手下,煽动栋邑人,拥护郑厉公,杀了檀伯,迎接郑厉公进入栋邑。
郑厉公来到栋邑后,立即以郑国国君的名义向各国诸侯发出通告,并迅速与宋国、蔡国、陈国、鲁国等诸侯国达成协议,组成联军一同攻打新郑。
他们希望通过这次战争行动,恢复自己失去的国君之位,重新夺回权力。
然而,郑昭公早已预料到郑厉公会采取这样的行动,因此提前做好了应对准备。
他积极与齐国和卫国建立友好关系,寻求外部支持。当郑厉公率领联军进攻时,郑昭公并没有退缩,而是奋起抵抗。
最终,郑厉公领导的联军在战斗中失败,被郑昭公成功击退。
面对这一结果,其他诸侯意识到无法攻克新郑,纷纷选择撤军回国。
郑厉公无奈之下只能退回栋邑,重新思考下一步的战略计划。同时,他向宋庄公求助,希望得到更多的支持和援助。
宋庄公考虑到自身利益,决定派遣一部分宋国军队驻扎在栋邑,协助郑厉公守卫这座城池,以防止郑昭公对栋邑发动攻击。
此外,郑昭公刚即位不久,深知国内存在许多反对势力,需要时间来巩固自己的地位,并清除政治对手。因此,他暂时无暇顾及郑厉公,而专注于稳定国内局势。
就这样,郑国陷入分裂状态,郑昭公占领了新郑及周边大片领土,成为郑国的实际控制者;
而郑厉公则盘踞在栋邑及新郑以南附近狭小区域,与郑昭公形成对峙局面。
两人之间的紧张局势持续升级,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双方只是暂时没有进一步的军事冲突。
欢迎阅读下一章,高渠弥弑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