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既然姓氏成为了古代社会等级秩序的外在表现形式,那么又从何时起,咱们开始以姓名相称了呢?

在宗法制度下,西周宗室依靠血缘传承和姻亲连接,构成了一套“姓与氏”的关系网。

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天子势微,诸侯奋起,社会变革不断发生,分封制、宗法制受到破坏,原本靠着血缘姻亲构筑的贵族网络渐渐失效了。

于诸侯而言,而原本的大宗成了吉祥物,原本的小宗也却一跃成为大宗奈何不得的庞然大物。

于普通贵族而言,在诸侯国变法图强时,庶民与贵族之间的坚实壁垒就已经开始松动,用姓氏来明贵贱的做法逐渐失去了意义。】

三国

刘备叹了一口气: “周王室强大时,诸侯国自然就是小宗,周王室弱小时,诸侯国就也想做大宗了。”

这与现在的大汉也没什么区别了……

三国作为史圈顶流,众人的音点不少,在发现可以买天幕中的那些东西之后,大家的目光都放到了史书上,给姜澜溪贡献了不少佣金。

史书到手后,重势力集体萎了,打生打死这么多年,结果却便宜给了司马家,更可气的是,司马家得了天下居然不好好对待,搞出了“五胡乱华、衣冠南渡”的惨剧。

气的曹操把司马懿全家下了大狱,等候处置呢。

【所以战国之后姓氏之别就已经开始混乱起来,秦朝统一后废止分封制,这对宗法制、姓氏制度也是非常大的冲击了。

学者们也大多认为经过了秦末的农民大起义和楚汉战争等社会大动乱,因为种种原因,有人“以姓为姓”,有人“以氏为姓”。

自此姓氏逐渐合二为一,这也不再是一项“特权”,而是华夏大地上生活之人理当享有的权利。】

宋朝

赵匡胤:“姓氏制度与宗法制、分封制相关,始皇帝废分封后,原本就有些落寞的姓氏制度只会更受打击。”

赵普:“秦末时期,各势力起兵,混乱的姓氏也让人难以介绍身份,姓氏合一乃是大势所趋。”

【正由于汉代人的姓氏概念已经模糊,所以司马迁在写《史记》时也会有姓氏不分的现象出现。

他笼统地称某人“姓某氏”,而不说他是“某姓某氏”,比如说孔子“字仲尼,姓孔氏”,秦始皇“姓赵氏”,汉高祖“姓刘氏”。

在夏、殷、秦三篇本纪末尾,都说了“其后分封,以国为姓”,接着却列举了一连串分封出来的氏名,这给后人理解先秦的姓氏增加很多的困难。

所以顾炎武评价说:“姓氏之称,自太史公始混而为一。”】

汉朝

刘彻:“……去叫人,整理一些典籍给太史令送去!”

司马谈:“多谢陛下,臣定会让小儿多多学习的!”

司马迁:“啊……这……”对不起!我的错!行了吧!

【而在这里的最大“受害者”就是始皇大大本人了,目前他的称呼基本有赵政、秦政、嬴政三种。

赵政的由来是史记的“姓赵氏”,这个一般有两种解释,一种是说秦氏与赵氏源出于嬴姓同一祖先,而赵氏发迹以后,秦氏要利用赵氏的荣誉来抬高自身的地位,所以也自称为赵氏;另一种说始皇大大“生于赵,故曰赵政”。

但是不管是哪一种说法,称即位之前的秦王政为“赵政”是可以的,但是即位后的秦王政和一统天下的始皇帝再称“赵政”就不合适了,毕竟氏是用来 “明贵贱”的。】

唐朝

房玄龄也说起了这事,“恶来其后为秦,他的弟弟季胜其后为赵,季胜的孙子曾为周王朝立大功,所以赢姓家族的其他支系都以此为荣,并冒用赵氏、赵城来自我标榜,所以秦王室先祖曾经肯定是称过赵氏的。”

长孙无忌:“嬴姓的这一支因为养殖马匹有功,有了单独的封地秦邑,开始称为秦氏,这样又怎会再以赵为氏呢?”

孔颖达也说道:“《史记》中,也有“秦赢”、“秦侯”、“秦仲”这样的说法。”

房玄龄点头道:“若说始皇帝的远祖虽然称过“赵氏”,但近祖怎么也不应该是 “赵氏”了。”

清朝

梁玉绳听着天幕,也很是赞同:“哪里有秦国的君主却以赵国为氏的理由?”

【《史记》中没有出现秦政这个称呼,但是其他的国君却有类似的称呼,如《夏本纪》称桀为“夏桀”,《周本纪》称纣为“商纣”、“殷纣”。

《左传》践土之盟的载书中称晋文公为“晋重”、鲁僖公为“鲁申”、卫成公为“卫武”、蔡庄公为“蔡甲午”、郑文公为“郑捷”、齐昭公为“齐潘”、宋成公为“宋王臣”……

如果秦王政能穿越过去参与这个会盟,那肯定要以这个格式称为“秦政”了,这也与郑樵的“天子诸侯建国,故以国为氏”的说法相符。

而我们目前常规叫法的“嬴政”,其实是混淆了姓、氏概念后的叫法,不过这个叫法传播得太久,太过深入人心了,所以也无所谓正误了。】

汉朝

邓绥倒是想起了一事,“我记得史记之中还有吕政的记载?”

底下的臣子有些不好意思,说道:“班大人曾议论过始皇帝的出身,后面……”

班固曾再一次私下说过秦始皇的小话,后面有人将班固的议论收入《史记》,秦毕竟是前朝,为了政治正确一下,大家就默契的忽略掉了,称始皇为“吕政”,意思说他不是子楚的儿子,而是吕不韦的后代。

邓绥无语的摆了摆手,这些大臣……

【说完了姓氏,咱们也来唠唠名字。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记载:“名,命也。从口夕,夕者,冥也,冥不相见,故以口自名。”

在他看来,“名”最早的作用可能是在照明不发达的情况下,人们于漆黑的夜晚自报家门。

远古时期的人们起名基本是“近取诸身,远取诸物”,而在先秦时期,名大多只有一个字的,比如蒙恬、蒙毅、韩非,李斯……

这也影响到了后面的汉代,刘盈、刘恒、刘彻、卫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