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视频穿越时空后,我粉丝破亿! > 第52章 诗人于唐朝——杜甫(二)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52章 诗人于唐朝——杜甫(二)

【结果那就可想而知了,杜甫的诗写得再好,权贵们也不可能欣赏啊!

于是杜甫就这样蹉跎了四年,受够了毒打之后,他终于接受了现实,搞对了走后门的正确姿势。

就这样杜甫开始给权贵歌功颂德,很快他就结交到了一些朋友。

为了达到入仕为官的目的,杜甫两次献赋蓬莱宫,玄宗也曾为他的才气所奇,这样的大才竟然没能进入朝堂,这简直离谱!

所以命集贤院召试文章,杜甫因此终于得到了展示才华的机遇。】

唐朝

李世民满意的点点头,这个子孙应该还是有些可取之处的,虽然好骗了些,但是对贤才的态度还是很端正的!

这一下,杜甫应该能进入朝廷当官了吧。

李隆基也是松了一口气,但他又有些不好的预感,天幕之前说他落榜几次来着?

【这个命令出来,整个长安都要炸了,当时备受追捧的一哥李白都没这个待遇啊,他杜甫凭什么啊?

于是在他考试的时候,读书人们就在考试院门外等着他,也就是所谓的\"集贤学士如堵墙,观我落笔中书堂\"。

这么风光的景象,大家都很激动是不是?

先别激动了,这场考试的主考官还是李林甫!

李林甫告诉玄宗,朝廷的官位已经满了,没有空位给杜甫,不如先让杜甫等一等,朝廷里有了空位再说。

唐玄宗一听,哎,这很合理啊!就这样答应了。

于是杜甫博得了“词感帝王尊”的虚名, 和“参列选序”的资格,没有能取得一官半职。】

“甫甫相争”

“你说李隆基不行吧,他还算行。你说他行吧,他又不行”

“来自皇帝的傲慢呗,是真是假能怎样,他又不缺能人”

汉朝

刘彻是真的摸不着头脑,帝王既然给了杜甫专属考试的殊荣,那这个人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帝王的面子啊!

哪怕他真的不行,给他个虚职架起来呢!不然让帝王的面子往哪里放?

唐朝

李世民:“……”他感觉自己总有一天会被李隆基给气死!

本以为自家大孙子会青云直上的杜审言:“……”

这个时空的李林甫都已经麻了,他向来有青云志,就等着以后出人头地呢,结果这个破天幕一出,他封侯拜相的前途全被毁了。

而且别说未来的前程了,他恐怕现在就有危机上门了!

要知道现在的杜家可还没有家道中落呢,自己把人家孙子的路给断了,人家能放过他吗?

哪怕李林甫现在恨死这个害他的天幕了,也不得不低头准备去向杜家道歉,但愿上面的人看他知错能改的份上,不说能启用他,至少别针对他!

还真别说,李林甫猜对了,杜审言咽不下心中这口气,已经在那里算时间了,他家宝贝大孙三十岁时候的宰相,此时肯定已经出生了!

竖子竟敢欺负他家孙子,不知道就算了,可他这个爷爷既然知道了就不能放任不管,他得给那个胆大包天的李林甫一点颜色瞧瞧!

毕竟一个口蜜腹剑的奸臣,皇家远亲的身份可没办法给他再搭一条登天梯出来!

【因为李林甫的从中作梗, 杜甫没能立刻当上官, 反而当了好几年的预备役。

可他收入微薄,却居住在寸土寸金的首都,那真是穷的饭都要吃不起了的程度。

这一等就等到了天宝十四年,杜甫终于在朋友的举荐下,被任命为\"河西尉\"。

这个\"河西尉\"其实就是催粮官, 是个欺压百姓的小官,“不作河西尉,凄凉为折腰”,杜甫的风骨不允许他去做这样一个骑在人民头上的小官吏,于是婉拒了。

于是给他改派去做右卫率府兵曹参军,这是一个看守兵甲器仗,管理门禁锁铜的低级官僚。

说实在的,年少壮志凌云的杜甫想要“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结果命运跟他开了一个玩笑,给了他一个“文不能安邦,武不能定国\"的职位,这与他的政治理想差距太大了,甚至有些滑稽。

可是杜甫年纪已经很大了,当时他已经有四十多岁了,为了生计所以杜甫不得不委屈求全,接受了这个官职。

可……命运总是……

那一年杜甫往奉先省家,刚刚进到家门就听到哭泣声,原来是他的小儿子饿死了。

杜甫如遭雷劈,他的儿子死了,饿死了!

说出去谁能信?一个官老爷的儿子,居然活生生饿死了?

长安城里的权贵过得奢侈无比,底层的百姓却穷的要饿死了。

他们好像是生活在同一个大唐,但好像又不是同一个世界。

杜甫浑浑噩噩地安葬了自己的小儿子,之后就长安十年的感受和沿途见闻,写成了着名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这首诗中最着名的一句就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了。】

“这句话真的很震撼”

“感觉老杜当时是崩溃的,他要是贪了点,也许儿子就不至于饿死了吧”

“老杜不是那样的人”

“能看到人民苦难的人,怎么会压迫人民?

天幕下的权贵们很是尴尬,这也太打他们的脸了!

唐朝

李世民:“……”

长安城下的百姓,还是官吏之子,这样的人被饿死了!更不用说普通百姓了。

总感觉接下来会有大乱子发生,大唐是不是要完蛋了!

算了,儿孙自有儿孙福吧,反正他也不能去掐死那个孽障!

他拿起毛笔,将这句话写了下来,隋朝末年战乱丛生,他是见过底层百姓们生活的,如今日子安稳,难免让他有些忘记当年的心情了,把这句诗张贴在太极宫中,也好时刻警醒自己。

另一边的杜审言:“我的孙儿!我的孙儿怎么就这么惨哦!”

赶回家找父亲的杜闲见自家老爹的模样,只觉得一个头两个大!凑到杜审言的身边宽慰道:“阿耶,你快起来吧,这些事情还没发生呢!”

……

杜甫心情复杂,他未来的妻子还没有嫁给他,他就已经知道了两人的幼子会被饿死,这亲是结还是不结啊,而且他怎么感觉这有一种王朝末年的气息呢?

不能吧,他们陛下是个有为的帝王啊,他们大唐四海升平,万民欢乐,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怎么可能会有这种感觉呢?自己真是脑子不清醒了!

(*杜甫的时间是开元二十四年之后,李隆基的时间是天宝六年)

另一边的李隆基看到这句诗之后,心里满是不满,他能理解杜甫的儿子饿死后的悲痛, 但你再是悲痛,也不能写什么“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吧,你儿子饿死了,你去怪你爹不给你恩荫啊!你去怪李林甫玩弄权柄蒙蔽君上啊!你去怪自己挣不到钱维持不了生计啊!

为什么要强行把问题发散到整个大唐!还牵扯到他这个皇帝身上!这愤世嫉俗的模样真是太过分了!

杨国忠虽不如李林甫那般善于琢磨君王的心思,但他又不傻,察觉到李隆基的不满,连忙上去宽慰:“陛下,那些个文人面对君王时就是喜欢鸡蛋里挑骨头,好显示他们的正确!这种负面的文章肯定的他们的喜欢,所以这人才被叫做诗圣!”

“前面的哪个皇朝没有权贵?哪个朝代的权贵不是奢靡成风的?”

“大唐在您的治理下,百姓的日子过得可是比从前好多了!”

“这个杜甫竟然盯着不够完美的一面批判,完全不理陛下一手缔造的盛世之景,太过可恶!”

主打一个错误都是别人的,陛下您啊,是朵洁白无暇的白莲花呢!

杨国忠见李隆基的面色舒缓下来,接着说道:“皇恩浩荡!杜甫才能给他单独科举的恩荣,才有当官的机会,此恩重如山,他不感恩反而嫌弃官小!不尊君上,理应处死!”

李隆基听完马屁,心情舒爽不少,又开始装模做样起来:“这也不能怪他!底层官员的收入微薄,应当提一提了。再说了,他毕竟是青史留名的圣人,怎么能轻易处死?杨国忠,得饶人处且饶人才是。”

杨国忠一副感动的样子,对着李隆基俯首就拜,“杜甫不敬君上,陛下却能包容于他!还能能将底层官吏的处境放在心上!陛下乃是当世明君!”

李隆基和杨国忠飙戏的时候,百姓们也是震惊不已,没想到这位官宦子弟,也能为底层百姓发出如此振聋发聩的声音。

“这句诗写的真好啊!”

他们默默地记下了杜甫的名字,这是圣人!

【公元755年,天宝十四年,这一年的大唐发生了一件很重要的大事!

这一年对杜甫来说是灰暗的,这一年杜甫放弃远大志向接受现实去做一个小官,这一年杜甫的儿子饿死了,这一年着名的\"安史之乱\"爆发了。

本来日趋尖锐化的阶级矛盾因此更加复杂化了,阶级矛盾,民族矛盾交织在一起,使国家和人民面临着沉重的灾难。

至此,国都六陷,天子九迁,安史之乱敲响了大唐的丧钟,摧毁了盛世大唐。

叛军攻破长安,唐玄宗仓皇逃窜,杜甫也不得不在动乱中携家四处逃难,处在贫贱、困苦的境遇之中,杜甫倍感人生的艰辛与磨难。】

“安禄山史思明该死该死”

“明明是开元盛世的缔造者却……”

“粉与黑都希望早死的男人”

“咱就是说,他改年号干什么!一直停留在开元不好吗!”

“要是开元年间发生安史之乱,那开元之治还能算不”

天幕下的人都给整不会了,开元盛世,这一听就是盛世之景啊,怎么就这样了呢?

姜澜溪看着弹幕,也把话题转到李隆基身上。

【怎么说呢,其实李隆基这个人还是很厉害的,他本身多才多艺,善骑射,通音律、历象之学。

早期的时候也是英明果断,锐意进取、励精图治,任用贤能,发展经济,提倡文教,使天下大治,对外更是能够重拳出击开疆拓土,所以后世史学家称那时候为开元盛世。

他那个时候在任用贤能这方面是真的有一手,历任宰相都是各有所长,尽忠职守,而他本人也能虚怀纳谏,因此那时政治清明,朝局稳定。

但他似乎以为,这些是他一个人的功劳,他努力过了,将大唐带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所以在大唐盛世之时可以享受了!

满足之下的他比起说话不好听的大臣更喜欢李林甫和杨国忠这样的谄媚人士,李林甫排挤走了很多能人,把整个朝堂搞得乌烟瘴气,而他死之后,杨国忠开始了风光无限的生活。

其实我在看这段历史的时候,我是真的无法理解他。

你们看,“安史之乱”的牵头人安禄山认了杨贵妃当义母,这么算的话,李隆基也能算是安禄山的义父对吧。

但是李隆基对安禄山的信任度比对他亲儿子的信任度要高得多!

他当年因为武惠妃的挑唆,让李隆基以为三位皇子要叛变,结果搞了个“一日杀三子”。

对权力有这么强的占有欲,那应该把大玩制衡之术或者将权力都收于手中才对,但李隆基却非常的信任安禄山。

李隆基早年设立了十镇节度使,节度使集军、民、财三政于一身,有多重要大家能明白吧?

而安禄山,他担任了三镇节度使!】

李世民捂着胸口,只觉得眼前一黑就倒了下去,还好长孙皇后和宫人扶的及时,没让人摔在地上。(他有风疾)

长孙皇后见李世民被气晕过去,也是气得不行,可眼下只能镇定下来指挥宫人,早早就被长孙皇后叫来的太医上去给自家陛下诊脉,开药。

说实话,长孙皇后是真的不明白,为什么这个李隆基都不相信亲子,却偏偏相信养子?

.......

说实话,李隆基也很是生气,他真是没想到未来的安禄山会辜负他的信任!

索性现在还来得及,现在的安禄山可还不是什么三镇节度使,他不过就是个御史大夫而已!

他冷笑着下旨:“把安禄山押来,朕要亲手杀了这个贼子!”

杨国忠连忙点头:“遵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