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花,灵芝呢?给我们瞧瞧。”三个女人快步围拢上来。
刘喜花兴奋地指向面前的竹篮,眉飞色舞说:“呐,这不就是嘛!瞧瞧这尺寸,够大个儿吧?有三支呢。”
她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
然而,面对如此稀有少见的灵芝,其他三个女人并没有表现出应有的惊讶和羡慕,反而你看看我,我瞅瞅你,一脸的嫉妒。
其中一人淡淡地回应说:“嗯,也就一般般吧。”
另一个接口说:“我有个亲戚,曾经挖到过比这个还要大很多的灵芝呢。”
最后一个女人也说:“今年灵芝的行情可不太好哦,听说其他公社好多人都挖到了,镇上的药店都不怎么乐意收购啦。”
听到这些话,刘喜花原本满心欢喜的心情瞬间凉了半截。
她瞪大眼睛,难以置信地喃喃自语:“不收?那我不是白白辛苦一场……”
想到这里,一股失望之情涌上心头,让她不禁有些沮丧起来。
看到刘喜花一脸颓废消沉、黯然神伤的模样,三人之中年龄最大的一人开口说:“喜花啊,要不把你这灵芝给我吧,我在 A城那边有熟人,可以托他帮忙卖出去。”
刘喜花紧紧咬住嘴唇,沉默片刻后回答说:“不用了,还是我自己拿去卖掉吧。”
那女人挑眉,继续劝说:“你难道信不过我吗?咱们可都是同个村小队的呀,我怎么可能会欺骗你呢?”
另外两人是这人的跟班,也附和着说:“就是,你这样子倒像是觉得珍嫂会骗走你的灵芝似的。”
然而,面对这三个人的劝说和诱惑,刘喜花心中并未产生丝毫动摇。
她轻轻摇了摇头,“我女儿缺奶粉,我得将这灵芝马上换成钱,就不麻烦珍嫂子了。”
刘喜花提着篮子捏着铲子,又去了别处。
这三个女人剜了刘喜花一眼,在刘喜花刚才挖到灵芝的地方,也寻起了草药,但她们将松树周围几丈的地全挖松了,也没有找到一片值钱的草药。
“那个刘喜花蠢得要死,怎么会捡到灵芝的?老天真是不公平。”三个女人都愤愤然。
-
刘喜花挖了灵芝,又在林子里寻了些别的草药,估摸着时间也不早了,提着篮子回了刘家。
刘母抱着姜晓晓,站在大门前的村路旁,跟邻居们在聊天。
看到刘喜花回来了,她拍拍姜晓晓的小脚脚,笑着指着刘喜花说,“晓晓,快看谁回来了?”
姜晓晓的视力还分辨不了较远的物体,只看到一个模糊的影子。
但她能感知到,这是刘喜花回来了,她将头朝脚步声方向扭过去,挥了挥小手。
刘喜花想抱抱她,可又一想没洗手,只拍了拍姜晓晓的鞋子。
“妈,我挖了些草药回来,给晓晓换奶粉。”刘喜花将手里的提篮举了举,笑着说。
在厨房烧饭的刘长平媳妇,听到刘喜花的声音,忙走到厨房门口来,揶揄说,“哟,喜花能干啊,挖了什么值钱草药啊?”
老三刘长发的媳妇也走来故意笑着说,“挖了不少人参吧?二姐?”
两个跟刘母聊天的妇人,也纷纷朝刘喜花望来。
刘母听出两个媳妇的话中意思,冷着脸说,“说得那人参能遍地跑似的,你们又挖了多少人参?”
刘长平媳妇和刘长发媳妇,脸色不愉,一起睇了眼刘喜花,转身正要往厨房走,这时,只听刘喜花又说,“人参没有挖到,但我挖到了三支灵芝。”
两人互相看一眼,一起朝刘喜花跑去。
刘喜花将提篮的草药扒拉开,取出放在下面的灵芝给大家看,“还可以吧?不知能不能换两罐子奶粉。”
刘母看着灵芝,啧啧称赞说,“这三支灵芝有半斤重了吧,当然能换两罐奶粉了,可能会换三罐也说不定呢。”
刘喜花笑着松了口气,“那就好。”
和刘母聊天的两个邻居,笑着夸刘喜花运气好。
刘家两个媳妇却拉长了脸,心里嫉妒得冒泡。
-
在刘家吃了午饭后,刘母让大儿子刘长平送送刘喜花。
刘长平将那些土豆和白菜,装进刘喜花带来的提篮里,把草药和灵芝放在最上面,又在上面盖了顶旧草帽,对大家说是盖草药免得风吹坏了。
他媳妇冷笑,“草药就得风干才好卖,你倒是不让晒,不是灵芝吗?怎么成了金疙瘩一样。”
刘长平知道她喜欢阴阳怪气,只当没听见,陪刘喜花往姜家走来。
兄妹俩边走边聊天,十来分钟的路,走了近一个小时。
姜母看了看天,冷着脸朝刘喜花说,“太阳都偏西才回,你不做事,你娘家大哥不做事的?怎么还要他送你?”
刘长平听出姜母在责怪刘喜花回娘家去得太久了,重重哼了声,“喜花上回回娘家,还是大年初二,这都农历三月了,她就不能回娘家的?”
姜母气得眼睛瞪圆,“娃都没生下一个,她好意思回娘家?”
姜晓晓愤怒,【大舅,奶奶又骂妈了,你快帮妈说话呀】
刘长平吃惊地看向姜晓晓,他居然听到了外甥女的心声?
“哥……”刘喜花怕吵起来,悄悄拉了拉刘长平的袖子。
刘长平看了眼姜晓晓,推开刘喜花的手,冷着脸说,“姜家婶娘,她怀的娃不少,可一直没生下来,你们家平时是怎么待她的?我们刘家可从没问过一句话,今天她去挖草药回得迟了些,你就阴阳怪气地说她,你这婆婆做得可有点过份啊!”
他说话的声音很大,引得过路的人停步朝这里看来。
姜母的脸色挂不住,讪讪说,“喜花大哥,进屋说话吧?”
“不,今天就在这里把话说清楚!”刘长平叉着腰,又说,“喜花怀第一胎时,你们家一天都没让她歇着,还让她去挑担子,说是能挣多的工分,结果娃掉了。后来又怀上,又是不让她休息,她娃又掉了。姜家婶娘,我看你们家成心不想让她生娃吧?”
过路的人摇摇头,指着姜母说,“你这老婶子可不对啊,媳妇怀娃可是大事啊,怎么叫她挑担子呢?”
姜母脸色更加挂不住,“是她自己要去挑担子的,怪不得我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