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每晚一个核故事 > 第351章 诱敌之计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太史慈回到吴军水寨,向陆逊等人表王浓情厚意,可意立孙登为吴王。

众人喜出望外,一同驾船前往袁营拜见。

哎呀,我简直有些感谢司马懿了!

要不是仲达我怎能一下子得到这么多当世名将。

太史慈、吕蒙、徐盛都是一代人杰,行军杀敌,统兵布阵,冠绝天下。

陆逊运筹帷幄,神机妙算足可名列中原五大军师之内。

谷利忠肝义胆,守节不屈,武将典范。

怎么说呢?哇塞、哇塞,酷毙了。

五人全都封乡侯,太史慈为南阳太守、吕蒙为汝南太守、徐盛九江太守、谷利江陵太守。

陆逊随军回朝,任大司空。

虽然少了一只胳膊,我对这个战略家还是不放心,觉得把他带到北方去会好一些。

陆逊自然明白。

这人颇有些贾诩的意味,揣着明白装糊涂。

你不问他不说,但每次说出口,必然惊天地泣鬼神。

三日之后,为孙权发丧。

水军、陆军、吴军加起来总共四十万人。

上至公卿大将、下到士兵伙夫尽皆挂孝。

白旗白帆迎风招展。

广达五六十里的大江江面,与临近的南岸陆地上雪白一片。哭声震天。

“咚咚咚咚”四声炮响,上千只号角齐鸣,吹得乌云遮月,天地昏黄,冷风萧瑟。

悲哀的气氛在惨淡愁云的映衬下更趋炽烈,凝结不散。

“咚”又是一声炮响,中军内几十面白旗招展,四十万大军、在船上、陆地上齐刷刷跪倒。

一艘高挂白色莽纸、白帆的巨舰从中军内驶出。

停在江心。

我站在船头,面对孙仲谋的牌位祭台。

两边是文武大将。

我带头跪下去,朗诵贾诩撰写的祭文:“呜呼,吴王,天妒英才,英年早逝,我心实痛。

浊酒一杯,聊表寸心。哀哉仲谋,幼承家业,少年大志,十五而立。

临危受命,稳固江东,龙图霸业,纵横捭阖、剿抚山岳、重整岭南。

坐镇东南,威震天下。悉灭黄祖,以报父仇。

有情有义,忠孝两全,天下得权,百姓之幸。

吊君风度,碧眼紫须,黄龙下凡,得陪佳偶;

吊君气概,好酒为乐,广纳忠言,虚怀若谷,

温和有礼;吊君胆略,乘马射虎,驰骋大江;

吊君合肥,着眼大局,不为私仇,助我危难——”

想到这里我也不禁悲从中来,若非孙权胸怀大度,在合肥助我粮饷,岂有我的今日。

仲谋,安息,我会善待你的后人。

我热泪盈眶,大声嚎哭,身后的吴将,

听到祭文如此凄楚,如此感人真实,

更加哭天抢地,难以支持。

吕蒙等人险些哭死。

“吊君弘才,文武兼备,东吴六郡井井有条,

人民安居,百姓乐业,任贤任能,不拘一格;

想君当日,英姿勃发,纶巾儒服,谈笑自若;

哭君早逝,俯地流血。呜呼,仲谋,天下英主,

名垂千古,史册传芳。悲君情切,愁肠纠结,

肝肠寸断,肝脑涂地。天地昏冥,三军断魂,

子孙为其悲,属下哭断肠。

呜呼仲谋,生死永别!

袁熙不才,受君恩德,当涌泉报。

贼子猖狂,我当除之。

献头灵前,以慰英魂。

呜呼吴王,魂若来兮!!

冥冥灭灭,魂如有灵,以鉴我心;

助我大军,血洗冤屈,

嗜杀奸佞,还君公允。

从此天下,更无知音!

呜呼痛哉,生死永别!”

我念罢,痛哭流涕,泪如泉涌,哀伤不已。

回想孙仲谋半生,少年英主,的确是可圈可点。我心实痛!

“仲谋英灵不远,忠义之心,王霸之气,

助我扫平奸佞,夺回东吴,扶你之子,

继你之位,我袁熙再次歃血立誓,不除司马懿誓不为人!”

我愤然起身,手中冥纸挥洒,

自腰间撤出匕首,横在中指,

割破出血,滴入灵前酒碗之中。

众将纷纷破指滴血,合成血酒。

我喝了一口腥膻的血酒,奋力把碗摔碎,

拔出佩刀,横击船舷,厉声道:“今日誓师,誓与孙匡不同戴天,众将愿随我乎!!”

“我等愿意追随晋王,攻杀奸佞,至死无悔!”众将纷纷拜倒,磕头出血。

吕蒙、太史慈抢出哭嚎:“大王,我二人受吴王大恩,不能不报,

请大王拨兵派将,我二人愿为马前卒,迎战司马懿。”

“壮哉!二将听令,封你二人为左右先锋,统领本部人马,

并巨舰三十艘,前出三百里水面下寨,务必诱使司马懿来攻。

寡人要在新都水面和司马老贼决战!”

“遵命——”吕蒙、太史慈答应的虽然痛快,不过并不太明白,这其中的道理。

只有陆逊知道。

这是贾诩的主意,故意诱使司马懿来战,

为的是让司马懿把下游的大江让给荀彧。

司马懿上游抗敌,荀彧的淮南军就可以一路入吴了。

司马懿没想到陆逊能够活下来,更加没想到太史慈等人誓师降袁,

更加更加没有想到,袁熙为孙权发丧,竟然使吴国大乱,

所有将领都忐忑不安,疑窦丛生,人心惶惶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这个时候,假若他畏缩不前,拒绝迎敌,说不定会激起叛乱。

可是,要西进迎敌,最大的问题就是淮南。

所有的情况都表明,淮南荀彧、鲁肃,已经准备妥当,随时会过江作战。

他们在等待时机。

司马懿从一开始打的算盘就是合刘备、袁氏,三分东吴。

自己干掉孙匡,占据丹阳、吴郡,

诸葛亮占据会稽庐陵;袁兵夺取九江、彭泽。

以后找到机会他再慢慢发展,所以,南线和西线的战斗他基本不管。

他只是把注意力集中在淮南兵的身上。

可是此刻的形势,自己阴谋暴露,

如果不迎敌辟谣,势必会遭到吕范、凌统等人的反扑。

得不偿失。

司马懿权衡了利弊,决定迎敌。

同时让孙匡下诏辟谣。

称袁熙是造谣污蔑,而太史慈等人纯属无耻投敌,捏造事实。

东吴诸将在半信半疑的时候,心生疑点,

为何司马懿在主公危在旦夕的一刻,撤兵东来。

为何他不与袁兵直接交锋?

这种情形下,司马懿没选择,迎敌!!

司马懿有他的打算,他集中了孙氏三代人经营的总共五千条战船,把家底都搭上去。

搞了一支庞大无敌的舰队。

准备在水上迅速消灭或击退袁军主力。

然后回师,横行大江,切断荀彧归路,

彻底消灭淮南军,或许可以乘机占领淮南也说不定。

为此司马懿做了严密而谨慎的布防。

董袭、虞犯、周舫、凌统随军出征。

朱然、孙恒帅战船五百,在长江从虎林至丹徒一线千里之地,

布下三百处烽火台,战船每日往来巡弋,

一有敌情,立即点起狼烟报警。

吕范、全琮驻守吴郡。

桓阶、朱治、孙辅、孙皎、杜袭驻守石头城;

程昱、吕虔、孙贲驻守京口。

每一部兵力五万。

想要用这些东吴名将把淮南军彻底的拖死,

为自己在水路打败袁兵争取宝贵时间。

众人见司马懿出兵迎敌,疑心稍稍减弱。

吕蒙、太史慈,已经帅兵在三百里外的新都水域下了水寨,

派兵佯攻芜湖,诱使司马懿来攻。

两人完全没有想到能够获得袁熙如此大的信任,

不但让指挥原班人马,而且把‘航空母舰’拨派来使用。

有了这种巨舰,对打败司马懿更加有信心了。

司马懿两日后整军出发,三日后和吕蒙军相隔百里立下水寨。

袁军战略的主战场开始东移,没有了司马懿水师的羁绊,荀彧蠢蠢欲动!!

在此,要特别感谢一下周瑜,他把诸葛亮拖死在会稽,刘备军寸步难进。

名将,就是名将。

荀彧将主力大军瞄准京口。

京口是孙坚所建。

江东第一个扼守长江的重镇。

这里地邻三江,城防设施坚固。

号称‘铁瓮城’。

意思是固若金汤,像个钢铁铸造的坛子。

此城地处吴头楚尾,居于南北陆路要冲。

同时是刘表和淮南袁术的对象。

周围大江环绕,地形险要,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

荀彧、子龙驻军的江都和京口一水之隔,遥遥相望。

江都也是一座战略坚城,城池比京口还大。

不过,眼下作用不大,因为淮南军志在出击。

司马懿一动,荀彧、鲁肃、刘晔三路渡江。

不为别的,只是让朱然、孙恒的船队故此而失彼。

荀彧声东击西。

让鲁肃在皖城做出渡江的态势,吸引朱然注力。

朱然的主要防御阵地是濡须口,他觉得淮南军多半会出合肥,攻打石头城。

理由很简单,京口的防御太坚固了,是块硬骨头,轻易啃不下来。

却没料到荀彧从一开始,就把目光投向了京口。

理由也非常简单,因为京口是距离吴郡最近的一条路。

基于这点,荀彧设计让刘晔、雷绪帅不到两万兵马出合肥,

至巢湖,兵锋直指濡须口。

一路上命士兵拉开距离,多设旌旗,鼓噪呐喊,声闻十里。

惹得大路尘土滚滚,仿佛有几十万大军在行进。

用来吸引朱然军主力。

朱然也是东吴不可多得的主力战将。

派人探明情况,立即作出决定,

要采取围魏救赵的办法,趁着淮南军主力集中在濡须口,

帅军从皖城一线攻陷寿春,东吴就安全了。

孙恒也觉得有道理。

所以只留下大将审德帅一万兵在北岸羡溪城附近扎营,挡住刘晔。

两人却帅主力大军沿长江西进,在皖城附近登陆。

预备主动出击,大破淮南兵。

挫败其过江入侵的野心。

荀彧听到这个消息后,连连拍手,大笑不止:“吾计成矣!”

两人在北岸登陆,派人前去哨探,

回来报告说,城头上旌旗寥寥,防守异常的稀松。

而且附近的官道上车辙纵横,足迹明显,前几日很可能有大队人马调动。

朱然和孙恒相视一笑,心想,果然不出我之所料,皖城已经空虚了。

两人也不立营寨了,挥军向皖城扑去。

来到城下一看,朱然差点把嘴巴笑歪了。真是天助我也!

城头上只剩下十几面破布条一样的旌旗,防守的士兵,

除了十几岁的娃娃,就是七十几岁的爷爷,

每隔两三个垛口才有一个人绰枪而立。

虚弱的士兵,仿佛一松手就能摔倒在地上。

朱然挺枪立马在城下大叫:“我乃东吴大将朱然,识趣的赶快投降!”

半天城头上跑出来一个傻乎乎的武将,往下一看吓得面如土色,说话都结巴了:“朱然?你怎么来了?”朱然仔细一看,原来是熟人:“这不是孙高吗?你投不投降?”

孙高脸色一变;“要我投降,看你有没有本事了。”

转身下城,组织了一支规模在三千到四千的老弱残兵杀出城外。

朱然都替他脸红,这种队伍也好意思拿出来丢人现眼。

向后一挥手,精锐吴军杀了上去。

守军都是炮灰兵,和吴军一碰即溃,纷纷逃跑,

孙高一看不好,转头向城内逃去。

快要接近城门的时候,忽然城角转出一只人马,

截断了归路,孙恒从马上大叫:“叛徒孙高还不下马受降?”

孙高一看回不去了,转身向西门跑去,朱然在后面紧追不舍,四五里外就被追上。

东吴骑兵,瞬间合围,把孙高围在核心。

朱然挺大斧前来砍杀,没用三合孙高抵挡不住。

转头又跑,被人砍伤马腿,跌下马背。

灰头土脸的孙高,顾不得疼痛,趴在地上大喊:“投降,我投降了。别杀我。”

朱然心说,这软骨头,不见棺材不掉泪。

“捉活的,捉活的。”

士兵连踢带推把孙高带到朱然面前。

孙高噗通跪倒,嬉皮笑脸道:“朱将军,咱以前关系可不错,你就放过兄弟这一把吧。”

朱然阴笑道:“放过你可以,你怎么报答我,报答吴王?”

孙高眼珠一转道:“你若是放过我,我愿意前往石亭,帮你杀了守将晏明,

到时候,只要将军从外面接应一下,我立即打开城门迎接入城,如何?”

朱然本来就想让他做内应,没想到孙高还挺机灵,自己说了出来,点头道:“你要是敢诈降,我饶不了你。”

孙高道:“我诈降又有什么用,你也看到了,皖城到合肥这一路,兵力加起来还不到两万,根本对你构不成威胁。”

朱然道:“淮南的大军都到哪里去了?”

孙高道:“都集中到濡须口去了。”

朱然心说,真是上天不灭东吴,竟然被我看出了这个破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