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南希努力消化着方蓉蓉的思维,踌躇地说道:“你的意思是我们一个企业投资四千五百万美元,不如六个企业投资三千万美元发展的快?”
“必然不如。白橡资本虽然在美国是排名前列的投行,也投资了不少企业,但是依旧只是一部分不是嘛。我们不是本土企业,海外开荒的难度要比美国本土难很多,这一点点的差距,对于pp来说,可能影响的利益就是上亿美元。如果我们吸纳六个股东,那么关系网自然要广的多。”
盛南希现在要考虑的就多了。
pp真的能有这么迅速,这么大的发展潜力吗?
方蓉蓉不会给他这么久的思考时间,直接给出了她的想法:“一千万美元,百分之五的股份。”
听得盛南希眼皮子直跳。
“我记得pp估值是十亿美元吧。”
“这是三个月前的估值,pp每个月的财报,盈利都在翻倍。”
进入九八年之后,华夏的互联网用户每年都在呈几何形增长。
尤其随着网吧数量的增长,pp的下载用户每个月都在翻倍。
不仅是pp,方明输入法的市场占有率也在提高。
随着互联网和电脑的发展,网吧的大量开设,一些设备简陋环境差的网吧,上网价格已经从四十元一小时降到了五块钱一小时。
主要的上网人群都是十三岁到十八岁之间的未成年人。
他们学习能力快,拼音熟练,比起五笔,方明输入法更加适合这些孩子。
方明输入法进入了爆发期。
输入法的团队和搜索引擎团队合作,对于词库不断地进行更新,通过搜索量积累技术,使得输入法更加智能。
打字的速度也在不断地上升。
除了一些专业的机构人员之外,大部分人都已经开始使用方明输入法。
市场占有率已经超过了五倍。
盛南希面对pp的数据,只能妥协。
毕竟数据实在是太好看了。
他在美国待了将近二十年,这二十年是美国互联高速发展的时期,他看过无数令人惊艳的企业数据,也见证的互联网的神奇。
但是依旧被pp的数据所震惊。
之前他们分析过,pp的成功除了自身软件的无可替代之外,如此飞速的发展,依靠的就是方蓉蓉创造的一整个互联网生态体系。
在这个生态体系里面,每一个部分的发展都是要比单独发展速度快的很多。
她的每一个软件都不是独立在外的,都是相辅相成,互相成就的。
这么一想,盛南希好像有些明白了方蓉蓉的想法和意图。
百分之二十的融资很少,但大家都明白方蓉蓉的意思。
仔细一想,如果是七家企业,那么百分之五的股份确实已经很高了。
“那我再回去考虑一下。”
盛南希决定还是回去考虑一下。
“当然可以。盛总,入股Rb不亏的。现在的一千万美元未来将会给你来带的是许许多多一千万美元。”
盛南希离开之后,明彩有些忐忑:“你说他能答应吗?一千万美元,只购买了百分之五的股份。”
方蓉蓉挑眉:“如果不愿意就算了,这是他的损失。”
明彩虽然也很自信,但是依旧有闯美的忐忑,但是方蓉蓉好像已经预见到了pp的大获全胜。
她的态度,让明彩更加期待起来。
之后跟IbK、oGh等风投谈判也是一样的条件。
这几家风投也都在考虑。
毕竟这个条件实在是超乎了他们的想象。
但并不是要的太多,而是份额太少。
所有人都在等待那个第一个妥协的人。
最后一家是环球集团。
这一次李锐亲自前来。
要知道能让李氏太子爷亲自出马的项目都是几十亿上百亿的大项目。
这几百万美元的投资,他竟然亲自前来,足以见得环球的重视。
也是李锐的示好。
方蓉蓉对此很领情。
“李总,咱们都是自己人,我就开门见山地说了。环球在美国的势力不如其他国际风投,但咱们得关系在这里,我可以给你百分之三。”
李锐很干脆,直接说道;“你们现在需要一个破冰人,给我百分之四,我愿意做破冰人。”
方蓉蓉思考了几秒,站了起来,朝着李锐伸出手来,笑着说道;“李总,合作愉快。”
李锐这才正视起了方蓉蓉,不仅有才华,在做决定的时候还够果断,这才是成事之人。
环球八百万美元投资Rb,占股百分之四的消息立刻就传了出来。
剩下六个风投公司立刻坐不住了。
谁也没有想到,环球会立刻签约,都不再拉扯一下吗?
盛南希叹了一口气,一拍桌子也不纠结了,投!
狼多肉少,先下手为强,这要是一旦没投上,损失就大了。
不仅仅是盛南希一个人这么想,剩下的风投公司也是如此。
一个礼拜,合同就签好了,投资到位。
只是得到的份额有多有少。
因为环球的份额占到了百分之四,所以有的企业的份额压缩了。
盛南希第一个联系方蓉蓉,当仁不让的拿下了百分之五。
IbK含泪压缩百分之一,获得了百分之四的投资。
剩下一个占股百分之四的是oGh。
加上环球,这四个公司占了百分之十七。
剩下三个公司,齐杰投资、LbG和宝珠资本各占百分之一。
百分之二十的股份,筹集了四千万美金。
前期投入的资金到位,pp就正式海外开荒了。
几大风投公司为pp保驾护航。
在融资这段时间,张扬除了选择风投之外,他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寻找Rb海外负责人。
“张总,我希望你能在Rb前期,挑起大梁。”
方蓉蓉对于张扬的规划不仅仅是技术方面,她希望张扬能够把控方明科技的海外业务。
明彩把控国内业务。
她可以统筹整体的方向,开发新的项目。
互联网的发展很快,她不是超人,精力有限,这些具体事务,是需要分配下去的。
张扬最终还是接下了重任。
即使他更加倾心于研发,但也明白,未来的发展道路,走上企业负责人是必然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