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祭祀,沈筝也起了个大早。
他们同安县书多,棉布多,最近祭祀也多。
感觉上次祭祀还在昨天,今儿个一转眼,就又要祭祀了。
系统更新进度已经冲破了八十大关,再过不久,沈筝就可以迎接礼包了。
穿衣洗漱,吃饭上车一气呵成。
今日县衙全班人马到齐,沈筝与余时章和梁复同乘,二人各戴一老花镜舍不得取,在沈筝眼中颇有点滑稽。
三人刚一坐稳,余时章就发了话:“那望远镜,本伯觉得不止漕运司需要,本伯那孙子......如今也算有了点皮面建树,往后指不定会被陛下派去边疆......”
沈筝与梁复哪儿能没想到这点。
但凡有战事的地方,就都需要望远镜。
大周是大家的大周,武官冲在前头,他们文官肯定得在后面搭把手,帮忙支棱起来。
“您放心。”沈筝给他们各倒一盏茶,“等下官和梁大人将镜子做出来,后面会多做些眼镜与望远镜,到时候咱们入京,送给余小将军当谢礼。还有您,您要多少尽管说,到时咱们入京,您就送给那些老朋友们,要让他们知道,你在同安县乐呵自在着呢。”
“给本伯做那么多作甚?”余时章心里偷乐,面上却不显,“有个八套十套的就够了,虽说本伯朋友倒多不少的,但也不是谁都配收下这份礼的。”
沈筝笑着应是,又说:“下官会将制造技术献给陛下,正如您所说,前线上的东西,马虎不得,下官也不想藏私。”
“不错。”余时章饮了口茶,觉得不够,又夸她:“好得很。对了,至多这个月底,咱们便要启程。走水路吧,免了奔波,快的话二十日左右就到了。”
他口中的“快的话”,便是船只少经停,尽量少装货或者不装货,少在半道上浪费时间,最好是直抵上京的客船。
但有一点......
“此次太后寿宴大办,上京码头应当会设禁,不允商船进入。”余时章说,“所以与卫阙一道,坐漕运司的船,是最好的。”
“就是不知道卫大人等不等的。”沈筝沉吟片刻,“卫大人说,他可能这几日便要回京,晚些下官与他谈谈吧。若咱们这边没船,其实走官道也成,时间差不多,就是一路奔波了些。”
望远镜带给卫阙的冲击太大了,他急着想回上京,沈筝等人都理解。
但余时章一想到要坐那么久马车,还是叹了口气,“本伯这把老骨头,颠着疼......”
沈筝低头看着脚下,车板一震一震的,像板子另一面装了个筋膜枪似的。
树脂.......
入京之后,她得打探打探树脂的消息了。
“您再忍忍。”沈筝说。
“忍忍,你就有办法了?”余时章问。
沈筝沉默片刻,“忍忍就痛过了。”
梁复刚笑出声,转念一想又觉得不对。
他不也是老骨头吗?
嘴角的笑容瞬间淡去,梁复沉默一会,又坏心眼问道:“要不要......让老乔和李大夫一起去?”
“他们去干什么?”余时章刚问出口,突然觉得又有这个必要,“倒也是,天花那头,李时源有功,纺织机和琉璃这头,老乔也有功。尽管他们入京无法面圣,但好歹也能露露脸,多认识些人。”
对李时源和乔老来说,此行百利。
沈筝在一旁听着,突然觉得......他们此行绝对安稳不了。
几个老的,几个小的,不是聚在一起吵嘴,就是聚在一起瞎闹。在同安县的时候都还好,地界大,大家能干的事儿也多,但若放在船上和马车上......
大家日日都要待在一起干瞪眼,能安生就怪了。
但......
“同安医馆怎么办?”沈筝突然问道:“千枝和李大夫都要去上京,医馆歇业......对百姓们不太方便,咱得想个法子。”
这段时日以来,百姓们早已依赖上了医馆。
因着日子越过越好,他们也是愈来愈惜命,总想着能活久一点,活好一点,这样就能多享受享受这大好日子。
故而原本生病硬捱的百姓,也逐渐变得“娇气”起来,有点头疼脑热的,都想着先去医馆瞧瞧。
余时章二人也反应过来,这是个问题。
三人陷入沉思,沈筝率先开口:“最近来同安县的大夫特别多,都想能将分馆开回家乡去,不若......先让李大夫抓个有本事的壮丁?”
这位“壮丁”得有本事,且还要是个靠谱的人。
“这好像还不够......”余时章抬起头来,“还得有人盯着才行。”
沈筝脑中浮现出一道身影,缓缓道:“下官心头......有个人选,下来可以寻李大夫谈谈,若他愿意去,那便开始抓壮丁,若他不愿意去,咱也不强求。”
“成。”三人一拍即合。
谈话间,车厢外头逐渐热闹起来,都不用细看,沈筝便知道快到地方了。
因着村子里的三合土地还在铺,故而马车无法直接驶到码头,只能在村中停下,所有人都一一下了车,结伴朝码头走去。
“沈大人!”一道极具活力的喊声传来。
沈筝一怔。
她就说,感觉今日少了点啥,这声音一传来,才终于对上了味儿。
她转身看向那一高一矮,一胖一瘦的身影。
“呵呵,来晚了,来晚了!”巴乐湛扶了扶官帽,乐呵呵快步过来,“本官今日起了个大早,竟还是差点比您晚到,都怪这笨车夫,路上换了根绳子,将时辰耽误了去。”
“见过沈大人。”方文修也笑着上前,恭敬道:“听闻今日码头祭祀,在下特来恭贺。”
他身后两个小厮怀中抱着的,是满当当的贺礼。
“二位人来了便是。”沈筝笑道:“此去码头还有一段脚程,咱们先过去吧。”
还未夯成的三合土地,马车轧不得,但人却走得,顺便还能踩紧实点。
众人自发排成几排,齐头并进,当起了“人肉夯路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