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问,本是荆南一流寇。
士颂清远起兵,北定荆南四郡的时,他便跟着流寇部队加入了士颂集团。
后来,因战功和战伤,进入了武陵书院外围的印刷体系,做些辅助管理工作。
但谁也没想到,郭问其人,对于印刷技术,颇具天赋。
在印刷厂待上一段时间后,他便学会了诸多的印刷技术。后来也算是成为了《武陵传语》在交州地区,负责印刷的小头目。
这段时间,随着楚侯汇票的流通,他越来越觉得,自己可以通过印刷假钞来获得暴利。
除了印刷技术中的一两个具体技术,他没有涉及过,他只能自己琢磨推测。
但即便如此,他依旧制作出了大批以假乱真的楚侯汇票。
虽然很快就被发现,但他也早就带着假汇票兑换的金币南下,逃入了扶南国。
在扶南国,他得到了相国余赞的庇护,参与到了扶南国的汇票研究和设计中。
就在他本以为,自己可以更名改姓,在扶南国享受生活时,暗组的人,出现在了他的面前。
他这才知道,原来自己一直都在暗组的掌握之中。
这些黑衣人,仿佛就是从阴影中走出来的人一样。悄无声息地站在了你的面前,而你请来护卫自己的人,要么已经被击晕,要么就已经被杀了。
只是按照暗组的手段,这些扶南国的武士护卫,只怕被杀了都不知道自己怎么死的,
他们的尸体,也都会被暗组好好处理,然后,便是这些人神奇的失踪。
“老郭,你当年也是荆南的亡命之徒,也是跟着郭石将军一起,辅助主公打下荆南基业的故旧老兵了。”
“为何现在见了故人,脸色却如此难看。”黑衣人戴着面罩,郭问看不起这人的表情,但显然这人的嘴角上扬,带着讽刺的微笑。
讽刺的背后,则是赤裸裸地威胁。
“你,你们想要我做什么?以你们的本事,想要我的命,早就可以拿去了。”
“即便是抓捕回去,明正典刑,也绝非难事。但你们都没有那样做,而是这样出现在我面前,一定是要我做什么,对不对?”
郭问看起来是在做试探性的询问,但又何尝不是在自我安慰。
“算你聪明。”黑衣人冷笑一声,走入郭问书房,随手关上房门。
而后,才慢慢说道:“你在交州,明明身为印刷主管,却私自印刷假钞,本是灭门死罪。”
“后面,你更是抛妻弃子,带着大批财物南走,投靠敌邦,泄露机密。一桩桩,一件件,都是十恶不赦之罪。”
“但如你所言,现在的你,还真有那么一点点作用。你既然被扶南国所重视,主导扶南国汇票的设计印刷,现在,你就有了为自己赎罪的机会。”
“一,交出所有的汇票母版,给我们带走一份。”
“二,保证扶南国新发行的汇票版本,和我们带回去的母版一致。”
郭问听到这话,后背发冷。
若自己真交出去了母版,以楚国的印刷实力,那转手就是大批的“真版”的扶南国汇票流入扶南国。
扶南国最后一次自救的货币改革举动,不但改变不了扶南国现有货币陷入绝境的情况,反而还会让扶南国失去最后的民间信任。
官方的所有货币规则,都会变成笑话。
而自己这个负责模板制作的人,只怕也难逃一死。
“你若是这么做了,你留在楚国妻儿,不但会免去逃犯家属的身份,还会摇身一变,成为死间家属,受到优待。”
“左右周围的人,也都会他们改变看法,你的后代,也会有科举上的优待,改变整个家族的命运。”
“至于你个人。也不一定会死。”
“等到扶南国的新版货币流通之后,我们会安排你离开扶南国,打着你去南洋诸岛国推广扶南国货币的名义,出海南洋。”
“等到扶南国货币崩溃时,你都不在扶南国国内了。”
“而且我们还会放出流言,小小扶南国的印刷技术,在我楚国面前根本不值一提,我们随手就能仿制出来。”
“到时候,即便是你在扶南国内,也没有人会觉得是你的错,而只会感叹我楚国之强。”
“当然了,你若是一心为了扶南国尽忠,背叛故国。我们自然也有办法,让你求生不得求死不能。嘿嘿,那时候,你最大的期望便是求我们给你个痛快。”
“别说了,我同意,我给你们母版。”郭问不傻,这时候若是不同意,他知道自己的下场。
对面已经给了好处,又给了警告,自己若是敬酒不吃吃罚酒,一心为扶南国效死,那自己这么些年,才算是白活了。
不到半刻功夫,这些母版便被暗组带来的工匠们完成了复刻。
其中一人,郭问也认识,正是当年他麾下被调走的高级工匠张倔头。
一直传说张倔头被调入了汇票体系,一生有花不完的钱,现在看来,只怕这张倔头还真是制汇票的人之一了。
张倔头看了自己一眼,满是鄙视,而后完成他的工作,便在暗组的护卫下,离开了自己的府邸,只留下郭问一人,独自唏嘘后悔。
若是当年自己不贪心,若是自己按照流程提出调任的申请,自己现在的生活,是不是会更好呢?
当然,他不知道的是,和他一样,被暗组盯上的人,在扶南国,可不止他一个。
雕刻模板的,书写密语的,准备暗记的,几乎所有人,都被暗组所拿捏。
等待扶南国的,将是一场惨绝人寰的金融大崩溃。
随着楚国军队的集结,扶南国和楚国的军队在两国边界上,越发地剑拔弩张。
仿佛只要有任何的风吹草动,就会引发双方的一场恶战。
但对比早就暗中准备好了的楚国,扶南国上下,处于极度的劣势中。
虽然说扶南王硬着头皮说,自己扶南国的粮食,坚决不卖给楚国,断绝和楚国的往来以“惩罚”楚国,让楚国的粮食储备计划,受到不小的阻碍。
但早就计划着坑扶南国一把的士颂,又怎么会对此没有任何的防备呢?
首先是在自己“被迫”做出让步的那段时间内,士颂就已经让人使用扶南国版的楚侯汇票,采购了大批的扶南国粮食。
到了现在秋后,双方关系破裂,扶南国粮食大丰收。
扶南国这边,以为士颂只能看着扶南国的粮食,却无法用正常途径购买,一定会影响楚国的屯粮计划。
不过,士颂在南洋海军把持了扶南国的海岸线后,依旧派人暗中大批收购粮食。
毕竟换个角度来说,对于扶南国的百姓,尤其是农民而言,他们的粮食若是卖不出去,也只能放在自家仓库里面,成为陈粮。
以后想要卖掉,只能是降价处理。
但现在又暗中出现的销售途径,许多人还是愿意接受的。
当然,最为要命的,便是楚侯汇票相关的各种谣言漫天飞。
什么楚国不认这钱了,什么楚国认这钱,但是扶南国和楚国开战,现在想要兑换根本没有兑换途径。
什么现在兑换是一比一兑换,以后兑换就需要折价兑换。
当然了,真实的楚侯汇票兑换的情况,也都夹杂在这些真真假假的消息里面传到了扶南国。
但不论什么消息,手上的楚侯汇票似乎要贬值了,要不值钱了的情绪,直接导致了扶南国发生动荡。
百姓不愿意和楚国开战,或者至少是在自家的钱没有兑换之前,不希望扶南国和楚国开战。
也就是在这种时候,扶南国官方宣布了扶南国版本的汇票将要发布的消息。
“正告所有扶南同胞,我扶南国乃南疆大邦,不受任何国度之管制要挟。扶南国之民,当使用扶南国之汇票,与楚国无关。”
“自今日起,所有扶南国百姓,可将手中之外邦汇票,等额兑换为扶南国汇票,外国汇票将由扶南国国主亲自前往讨要。扶南国之汇票,可用于缴纳各项税收,徭役抵扣,从官府购买生活物资等所有用处。”
扶南国的公告一出,一条条,一件件,把扶南国的汇票用途都列了出来。
用扶南国未来数十年的税收来做担保,赢得了下层百姓和上层世家们的信任。
不管真的假的,许多人都拿着自己手上的楚侯汇票,来找到扶南国设立的兑换机构,把钱兑换成为了扶南国汇票。
然后,在扶南国相国余赞的主导下,扶南国甚至开始了“计划经济”,将诸多货品的价格明码标价,避免物价的膨胀,避免货币的崩溃。
而且这方法的效果,貌似相当不错,不说有多么大的成就,但是对于整个扶南国社会的动荡,是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治理效果。
不论是百姓还是世家,在自己手上的钱财有了保障之后,都消停了不少。
但最危险的时候,往往就是自以为最安全的时候。
正当扶南国国主在前线放下心来,继续率领军队和陆逊对峙,觉得自己可以靠扶南国丰富的粮食产量,来拖垮对面的楚国时。他背后的扶南国,却爆发了新一轮的问题。
那就是这一年的冬天来临时,即便是扶南国没有所谓的寒冬。但人心冷了,比任何凛冽的寒风都要可怕。
扶南国自己生产制作的汇票,发行不到一个月,市面上忽然出现了大批的扶南国汇票。
即便是扶南国官方规定了各类物品的价格,不论是粮食,铁器,木材,布匹,陶瓷器皿等等物品,只要是能在市面上出现的物资,都被大量的采购。
然后这些物资就消失不见了。
是的,仿佛被卖了之后就从这个世界消失了一样。
一没有被转手卖出去,二来,甚至都没有被偷偷运送出境的痕迹。
扶南国百姓手上的实际物资,通通变成了扶南国汇票。
甚至在扶南国都城,百姓们一觉醒来后,发现满大街都是扶南国汇票的金币票据,面额有大有小,而且全部都是真钱。
至少,不论是他们,还是扶南国朝廷的检验人员,都无法分别出这些钱的真假。
而原因,其实也很简单。
那就是这些出现在扶南国各大城镇的扶南国汇票,全部都是真钱。
都是士颂让自家的印钞场,根据扶南国流出的汇票母版,以及各种防伪策略,直接做得真钞,比扶南国的真汇票还要真的汇票。
然后,这些价值上万亿钱的汇票,出现在了扶南国的大街小巷中。
扶南国百姓们忽然发现,自己手上的钱,似乎变成了比废纸还要不值钱的东西,诸多信任官府的家族,现在是欲哭无泪。
他们家的家产,可谓就此凭空消散。
大批的百姓,拿着捡来的钱交税,扶南国相国余赞当然不会认。
只是现在他已经被逼入了绝境,他还没有想出来应对的办法,就听到了有百姓揭竿而起的消息。
而这些揭竿而起的百姓们口中,大批的扶南国百姓听闻了一个新的消息。那就是楚侯汇票依旧算数,只要把范金生赶下台,和楚国议和,他们手上的楚侯汇票,就依旧还能当钱用。
至少,能换成铜币,银币等硬金属货币。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尤其是穷疯了,破产了的人。
这些被逼入绝境的人,但凡有一丝希望,他们就会为了活下去而拼命!
这无关品格,这是人性!
不论那个国家,哪个民族都是一样的。
或许,会有少数人,其人格光辉耀眼,但绝大多数普通人,都会选择让自己个人,获得最大利益的立场,并去为之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