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都市言情 > 人生尴尬事 > 第4章 《人生尴尬事》第4部他的尴尬婚姻,母亲千里寻子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4章 《人生尴尬事》第4部他的尴尬婚姻,母亲千里寻子

第157章,妈妈踏上了寻子路

岁岁爆竹声中辞,年年烟花影里回。梦里故乡慈母泪,滴滴穿石盼儿归。……

这计王氏两个儿子飘零在外,当妈的一人在家独守家业。孤苦一人的她,六十多岁的老太太,日日思夜夜想,无时不刻的在思念着两个儿子啊,对儿子的思念苦衷,能对谁说,能对哪个去讲啊。

几年来,每当夜晚妈妈思念两个儿子,寂寞难耐的时候,她总是眼望着星空,对着星星说话,对照月亮诉说衷肠。

这一天夜里,月亮突然说话了:“现在你可以动身去找儿子了,你的儿子现在需要你了,如果你再不去找,再过些年你衰老了,可是连路都走不动了,你在没能力去帮衬儿子了,那时你后悔都来不及的,你还是现在去找他们吧。”

“谢谢月亮,那我就先求求你了月亮,你告诉我,他们在哪里,你帮我找儿子好不好啊”。

老太太话音刚落,突然间,星星和月亮一起大笑起来了,这一笑把老人家笑醒了,原来老人家方才有些神情恍惚,迷迷糊糊的和星空中的星星月亮聊起了天。当她神志清醒以后,便对星星和月亮千恩万谢起来,她谢谢星空给了她智慧和力量,这让她萌生了一种新奇的想法,接下来她带着这个想法去睡觉了……

夜里,朦朦胧胧中,他的儿子回来了,两个儿子都回来了,喜气洋洋的回来的。这个叫声妈妈,那个也叫声妈妈,喜得老太太不知如何是好了,好一阵子她才想起让两个儿子进屋说话,“儿子们,快进屋说话,妈妈要给你么做好吃的,快呀,怎么还不进屋啊”。

两个儿子说:“妈妈,我们都成家了,娶妻生子了,我们的孩子都在等着您老人家去看护,您就赶快跟儿子走吧,您的孙子孙女,正在等着您呐。您就快些跟我们走吧。”

“那好,等妈妈收拾收拾东西就跟你们走,可是我去你们谁家呀,”

老大计如方说:“我是老大,当然要先去我家了,”

老二计如林说,“我是小的,敬老爱幼吗,当然要先去我家了”。

这下子当妈妈的可就犯了难了,按理说该先去老大家,他该是先成的家,老二可以缓一缓。可是老二年幼应该先行得到照顾的,老大老二都需要,那可怎么办。就在这时两个儿子吵了起来。老太太一急,醒了,原来是个梦。

这梦更叫老人家感到两个儿子在召唤着妈妈,需要妈妈的帮助,那我还迟疑什么,赶紧吧,我必须马上行动,不然我这辈子真的对不起孩子了。当妈的不为儿子做点事情,那还叫妈吗。想到这里,老人家毫不犹豫的做出了寻找儿子的决定。

古代有个孟姜女千里寻夫,我计王氏今天要来个千里寻子了。接下来老人家便开启了出寻的计划和行动。第一步她要想办法弄清儿子的去向,到底落脚在哪,找人就必须要有目标。第二她必须把家安置好,这样她决心已定,接下来她就付之行动了。

又是初秋的季节了,坎子村里再现丰收的景象。群山之上,秋日之美,更是别有一番风味。浓郁的雾气,迷离的景色铺展在人们的眼前。秋叶、蓝天、金黄的田野里的玉米和稻谷交相辉映,勾勒出一个风景如画的美丽世界来。坎子村真美啊。

这一天清晨,坎子沟计家人最后一位计王氏,老早就锁上了自家的门栓,也离开了她苦心经营多年的家园,出走了。这样一来坎子沟的计姓人家算是都走空了。

计王氏终于踏上她的寻子之路,她一步三回头的从坎子沟里来到坎子沟外,搭乘上了去往县城的公交车,一路颠簸的来到板城火车站,开始等待她要乘坐的火车的到来。

那这位计家老太太究竟是要去哪里找儿子?门栓上锁,说走就走了,这家她就不要了吗?她今后吃的口粮,一路的盘费,又怎么解决呀。这些事说实在的真不好办。那她为什么还非执意要走这条路呢?说实在的,这也是逼出来的办法,不这样又能怎样啊。

人嘛,人活着不就是要过得个人气吗,三口之家,两个儿子都走了,剩下个老太太空守门户,还有什么意义,又有什么意思?如果儿子不在人世了,那另当别论,既然两个活脱脱的大儿子都活得好好的,为什么就不能活在一起呢,而非要人为的分崩离析吗,好好的一家人干嘛偏要这样。老太太无论如何不能接受再继续这样的没有人气的日子了。

至于这个家,还要不要了,要啊,怎能不要,不就是三间房子和那十几亩土地吗,他的邻居给临时掌管着,到头来缺不了什么,也少不了什么。

这老太太也是个精明人,她早把这些都安置好了。她这一走,土地的出产,她都和邻居协调好了,五五分成总还是可以的吧,这样邻居也受益,她计王氏也有收获,这些琐事在她眼里怎能比上儿子重要啊。

还有那些浮财,包括鸡鸭畜禽和水果蔬菜,几天来她都折腾了,变换了人民币,该带的她就都带上了,有些东西该寄存的她也都寄存起来了,这倒好,最后她反倒落得个清闲自在。

至于口粮。其实几年来她家是三口之家,三个人的口粮她都一个人享用了,所以她有存储,几年来她都把所存的粮食变换成了粮票了,她手里有几百斤粮票那是没问题的。所以说,她的经济基础是没问题的。

那她想去哪里找儿子去呀,这话说来也巧了。有一天计王氏去县城兑换粮票时遇到了六沟的一个老相识,那人说六沟有个叫白广良的在锦州上班,说过曾遇到过坎子村一个叫计如林的人到东北找工作,这个白广良就托付一个司机把计如林介绍到铝合金厂了,这是去年白广良回六沟给他父母做忌日时说的。这一意外的消息,让当妈的计王氏兴奋不已了。这样一来才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啊。于是老人家认定了儿子就在锦州。欲知后事如何下回分解。

作者:金利王

公元2024年6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