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几乎是当晚,郡主家的小谢大人要跟大理寺卿沈家的闺女定亲的消息,就传遍了大半京城。

当然,这个中间大嘴巴的大理寺大人们功不可没。

他们少卿要做寺卿大人的女婿了?!这事儿太惊人,大理寺的人都顾不上和刑部别苗头了。

特别是魏文元,他想到之前几次当着谢大人的面儿,就要跟人家沈大人说亲,这不是当人面撬人墙角吗?!

看来是时候让大哥再给他换一个地方了,翰林院不错翰林院也清闲,但随即他想起来谢大人他爹就在翰林院呀!难不成要他去刑部?

谢家沈家要定亲,魏大人在家急得团团转。

先是沈肃在会试考了第二名,然后又是何瑛产子,再之后又是沈沅要与小谢大人定亲,之后的五月十八又是殿试的日子,这沈家这两个月喜事儿是一件接着一件。

沈家的下人出去采买,那腰背挺得都比别人家直些。

这马上就要定亲了,定亲当事人,最近一见面说的还是案子的事儿,连沈老夫人都听说了这个案子的事儿,知道两个孩子天天为这事儿苦恼。

就在四月三十这天,谢回刚从沈家出来,半路上有个小孩子,跑上前塞了封信给他。

谢回在路边站定,打开之后快速扫过信上的字,就立刻又返回沈家找到沈耘。

“此事非同小可,得禀明圣上。”

“是,晚辈也是这个意思。”

两人没有耽搁,直接就进宫求见,这信是兖州知府刘明冲让人送来的,而且还是偷偷送出来的。

为的就是之前牵牵那个案子。

一州知府,送个信竟然还得偷偷摸摸,谢回此前在兖州查逍遥丸一案时,确实感觉到了兖州世家掌权,架空知府,却没想到已经到了这种地步。

根据信中所说,他们在找的那位程公子并不姓程,而是姓史,兖州史家,是盘踞多年的世家了,前朝势力更大,家族中大部分子弟都在京城为官,说几句史半朝都不为过,不过他们祖籍在兖州,大昭立朝后,开始着手打击世家豪族,史家便重新龟缩回他们的老巢兖州,族长子弟也大多不在京城做官,而是谋求外任。

看完了信昭明帝就一巴掌拍在桌上,“岂有此理!姓史的难道想在兖州当皇上不成?!”

信中说史家提前得知了海捕文书的事,竟不许官府张贴,也不许人议论,刘明冲虽然想明哲保身,可他到底还有良知,便想了办法偷偷送了信出来。

“有期,你带…”

皇上下意识就要让谢回去,随即又想到他再过几日就要定亲了,又改口,“算了,这回你就别去了。朕让老大去吧,都成亲了也该干点正事儿了。”

大皇子来的时候,看见谢回与沈耘在这儿,就想到谢回定亲的事,还乐呵呵地说了两句吉祥话。

“别犯傻了,朕有差事交给你。”

“啊?”

“啊什么啊?能不能行,不行我叫老二老三来了。”

大皇子赶紧道:“能行能行,父皇您说吧。”

皇上先让沈耘跟大皇子说了案子的事儿,然后对他大皇子说:

“朕要你带上禁军,去兖州史家把人抓了,记住了先不要走漏风声,不要让史家有机会准备。”

“是,儿臣领旨!”

大皇子很高兴,终于能够有差事了。

谢回接着补充道:“大皇子,还得劳烦您,护好兖州知府刘明冲的一家老小,不要让人害了。”

“行,我知道了。”

皇上自然也不放心让大皇子一人前去,这回他还让皇城司统领宇文牧,与大皇子一道去兖州。

大皇子能外出办差事了,让三皇子也羡慕不已,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才能领到正经差事。

三皇子妃瞧丈夫这样儿,就对他道:“父皇既然已经开始让大皇兄办差事,那早晚就轮到殿下您了,大皇兄比年岁您大些,这回差事才先轮到他呢。”

三皇子对妻子笑笑,“你说得对,早晚会轮到我的,不过除了差事,还有一事也很重要啊。”

“什么?”

“自然是给父皇生孙子…”

……

大皇子带人悄么声出了京城,大皇子原本没差事,而且从他成亲过后,柳家为了避嫌,都甚少和大皇子来往了,他人都快到兖州了,京城就没几个人知道他出去办差去了。

临近,京城各家都关注着两件事,一是每年都有的端午赛龙舟,二嘛自然就是谢家沈家定亲的事儿。

谢回家世出众,又长得一表人才,还得皇上看中,原本京城中想与郡主结亲家的世家就不少,但郡主自己早早就说过,儿子日后的婚事,得他自个儿点头才行。

这个时候众人都想到沈耘乃是大理寺卿,那不就是谢大人的上峰嘛!一时间大家都说沈家这是近水楼台了。

正式定亲前,男方家里要先让媒人上门提亲,女方同意男方才可上门议亲,之后便交换庚帖,两家写下订婚书,就表明亲事定下了。

沈老夫人放心不下孙女定亲的事儿,媒人上门前一天,她来问孙女儿:“到时候谢家送礼来,你可是要回礼的,那要回礼的鞋袜你可备好了?”

“祖母,我不会做针线,您也不是第一天知道呀。我做的东西,那能送出去吗?”

“谁叫你做了,你做的也没人敢穿,你拿来扎两针,意思意思,这就是个礼数。”

沈沅应下,“行,我待会儿就扎。”沈沅自己另外准备了回礼,一人一幅画,其他的都是家里准备的,包括鞋袜,她还特地问谢回要来尺寸让人做的呢。

“别待会儿了,现在就扎,我看着你扎。青黛,你去将东西拿来,让她扎两针。”

东西拿来了说两针就两针,绝没有多的。实在是再多扎几针,原本好好的东西,都要让她扎坏了。

康乐郡主请的媒人,就是周仲安的母亲,信国公夫人做媒人,这还是头一回呢。

五月初三,周夫人带着郡主府的礼上门,实际上大部分人家,媒人都是走个过场,两家人私底下肯定早就商量好了婚事。

周夫人来也是一样,来了先不说别的,就拉着沈沅把人一顿夸,硬生生夸了一刻钟都不带停的,沈沅这回总算是知道周大人是随了谁了。

到了初五这日,郡主和谢大人带着谢回一起上了沈家门,正式定下两个孩子的亲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