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抗战之振兴中华风云 > 第531章 平顺、黎城、涉县根据地建设发展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531章 平顺、黎城、涉县根据地建设发展

鉴于此时已经到了3月底,很快就将迎来适宜的种植时节。所以陈振华未雨绸缪,早早地下令安排人员前往晋省、豫省,甚至更远的地区大量采购优质的烟草种子和土豆种子,为后续的烟草种植和土豆种植工作做好充分准备。

等到4月中旬来临,大规模的种植工作便会有序的展开。至于鸡、鸭、鹅、牛、羊等家禽和牲畜的养殖,其实早就已经有条不紊地开展起来,并且进展顺利,不存在任何问题。

包括在各个营连驻扎的地方,针对性的挖掘和修葺一些鱼塘,确保生活用水的同时,也扩充了在各个鱼塘里养殖鱼类,通过这些努力,确保鱼类养殖产业,逐渐成为了独立旅的肉类来源重要支柱之一。

对于那些已经建设完工的服装厂、制鞋厂、食品加工厂、弹药制造厂、武器修理厂、冷兵器打造厂、面粉厂、榨油厂、包括小吃制作培训厂,也在众人的期待中渐渐启动并投入运营。

这一举措为更多的抗日民众提供了就业机会,使他们能够积极参与其中,为根据地的经济发展得以贡献更多的力量。

在创造出更多经济效益的同时,也显着提升了当地的制造水平,尤其是小型炼钢厂建设计划,在获得了富家滩煤矿的大量优质煤炭之后,陈振华还打算建设一座小型炼钢厂,从而确保黄崖洞兵工厂需要的钢铁供应。

因为本就从太原兵工厂收取了4座炼钢炉,所以此时的陈振华对于黄崖洞兵工厂的微型炼钢炉越来越不满意,战争最终打的就是钢铁消耗。

君不见花旗国在二战中的钢铁产量,用花旗国将领的话说,轴心国对于同盟国的大炮、坦克、舰船、飞机的消耗,远远赶不上花旗国制造的速度,所以最终同盟国才赢得了二战的胜利。

所以未来黄崖洞兵工厂对于钢铁的需求将会进一步的提升,尤其是随着大量中正式步枪的生产数量提升,这些逼迫着陈振华有着清晰而宏大的钢铁冶炼厂规划,因为空间里的大量钢铁,包括小鬼子破损的舰船和大量的铁轨,都已经渐渐的消耗了一半。

未来,陈振华肯定最终还是要依靠自身建设的钢铁厂,来进行钢铁的生产和供应,所以远在北平附近的龙烟钢铁厂和汉阳的钢铁厂,渐渐的进入到陈振华的战略视线中。

他打算将更多种类的物品制造和产品生产项目引入到根据地内。要知道,现今整个平顺县、黎城县、涉县等地,已经成功建设了好多处打铁处,数量多达几十处之多,虽然大部分都是用来打造冷兵器和各种铁制生产工具。

此外,陈振华还在黎城黄崖洞兵工厂,建立了一处专门的冷兵器制造厂,这家制造厂的组建凝聚了多方的力量,其中一部分人员是从兵工厂分流出来的技术骨干,还有一部分是陈振华精心组织的来自平顺县和黎城、涉县的优秀铁匠。

他们汇聚在一起,凭借着各自精湛的技艺和丰富的经验,为冷兵器的制造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在经济发展方面,陈振华不仅关注农业和制造业,还积极推动商业活动。他鼓励村民们将多余的农产品拿到集市上交易,促进了物资的流通和资金的回笼。

不仅如此,陈振华还刻意组织了贸易队伍,尤其独立二团的丁伟,更是被赋予这方面的重任,积极的借助独立旅掌握的物资,尤其是将陈振华空间里的大量物资,与周边地区进行各种物资的交换,获取了更多稀缺的资源和生产资料以及生产工具。

为了提高这些工厂的生产效率,陈振华创新了很多新的技术和管理方法,组织广大工人和村民们进行相应的技术和管理培训和学习。

同时独立旅还给所有根据地内的广大人民,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农民扩大开荒种植和牲畜养殖规模,对于表现出色的农户给予奖励和表彰,并且承担广大农民的生产收获的收购和安排。

在工业生产方面,陈振华注重产品质量的提升,他要求服装厂和制鞋厂等工厂不断改进工艺,生产出更舒适、美观、耐用的产品,以满足市场需求。

对于冷兵器制造厂,他强调要结合实战需求,打造出精良的武器装备,提升部队的战斗力。

陈振华还积极与外界联系,争取更多的支持和合作,借助花旗国的记者,争取与花旗国搭上联系。

与其他抗日根据地分享经验和资源,共同应对困难和挑战。通过这些努力,平顺县、黎城、涉县三处根据地的经济发展蒸蒸日上,为抗日斗争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毕竟对于未来的发展而言,八路军若要实现长远而稳固的成长,就必须更多地实现自给自足,将发展经济置于至关重要的位置,而绝不能一味地持续依赖缴获来维持军备。

正是基于这样清晰而深刻的认识,陈振华当下便以坚定的决心和果断的行动着手精心打造一系列的发展规划与工作部署。

如今,兵工厂的人员规模已经呈现出逐步递增的良好态势。在这其中,生产线的建设工作尤为关键。

陈振华极具前瞻性地再次新增了一条子弹和一条手榴弹生产线,这一举措无疑为子弹的高效生产奠定了坚实基础。

与此同时,枪械维修人员的数量也实现了显着的扩充,已达到 2000 人之多,正是这一庞大且专业的维修团队,为前线部队的武器持续保持良好状态提供了有力保障,未来这支维修人员,还将成为新枪械制造人员的主力。

随着人员的增加和生产线的优化,整个兵工厂的制造人员如今已接近 6000 人的规模,但是陈振华依然不满足,但是三个县城的很多劳动力已经被挖掘的差不多了,所以这也是陈振华准备发动晋东南战役的根本原因。

劳动力的需求,迫使陈振华将战略目光放的更远,先晋东南,再冀豫两省,未来整个华北地区和西北地区,最终全国,将是陈振华努力的方向。

如此充足的人力,无疑为独立旅以及 386 旅,乃至 129 师的部分军备供应提供了坚实的支撑,确保为其提供更多优质的枪支弹药已不再是难题。

在陈振华的领导下,为了提高兵工厂的生产效率,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首先,经常组织技术培训和经验交流活动,让熟练工人向新手传授技巧,大大缩短了新员工的成长周期,提高了整体工人的技能水平。

其次,对生产流程进行了细致的优化,去除了一些繁琐且不必要的环节,使生产更加紧凑高效。

再者,引入了激励机制,对产量高、质量优的工人给予奖励,充分调动了大家的工作积极性。

在兵工厂人员齐心协力、全力以赴的运作之下,生产成果斐然,每个月能够成功修复并制造出 3000 支性能卓越、质量可靠的枪支,几乎每个月都可以支持独立旅建设一个新加强团的枪械需求。

而在子弹的生产方面,更是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每月子弹的产量高达 15 万发,这一数字的背后,是工人们夜以继日的辛勤付出,是先进生产技术的有效应用,也是严格质量把控的有力体现。

这一成果令陈振华倍感欣慰和自豪,也为前线的将士们提供了充足的“弹药支援”,这让陈振华有了更多的子弹来提升神枪手的实弹射击训练。

至于迫击炮炮弹的生产,同样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目前每月能够稳定生产出 300 枚威力强大、精度可靠的81毫米的迫击炮炮弹。

虽然这一数量在当前阶段满足一定的作战需求尚且困难,但随着战事的发展和部队规模的扩大,产量的进一步提升势在必行,而现在迫击炮炮弹和掷弹筒炮弹的供应,百分之九十以上还是依靠那些突如其来的缴获,自然少不了陈振华的功劳。

后续随着广大官兵在生产过程中熟练度的不断提升,以及生产工艺的持续优化,迫击炮炮弹的产量必然还会有显着的提高,为战场的火力覆盖提供更加强有力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