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和吕布的大战自然吸引了很多人的眼光,袁绍、袁术、孙策、张燕等人都注视着这一场的战斗,当然董仲颖也无法避免。
更何况他还要在最为正确的时间将刘备送过去。
所以,当吕布战事一开的时候,一封又一封的情报迅速传回了洛阳,传到了相国府上。
对于分析战局这样的事情,董仲颖并不怎么抵触,因为这比他亲自上战场好了太多的,分析战局又没有什么危险。
再加上分析战局纸上谈兵是大多数男人的爱好,董仲颖上辈子也看了不少的军事纪录片的,像这样“近距离”观察战局的机会还不用担责任的机会并不多,解说的更是一个又一个战场上的大师。
更何况,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能够偷师一二,学一两招,说不定将来会派上大用处。
“睢阳可一股而破。”张白骑说道,“张邈文人也,我没有曾听说过张邈擅长用兵的名声。”
“睢阳不是高城,守城并非智勇之士,外援的道路已经切断了,恐怕睢阳被破只是时间问题。”张白骑继续补充道。
张白骑的分析让众人频频点头,的确,张白骑虽然是一个女子,在用兵上她也有独到的地方。
“如果睢阳城破,下一步他们会怎么做呢?”李儒问道。
“如果我是曹操,我必然会留下一万人守睢阳,这样即使袁术想要攻击兖州,必须要先拔睢阳。”张白骑说道,“接下来我的目标是彭城,如果吕布坚守彭城,那么他就中了我的计策了,如果他放弃彭城,我就进一步兵进下邳。即使这一次不能够打下徐州,也可以大大削弱吕布的力量。”
“那你不准备留人防备相国了吗?”樊稠问道,“如果是我,我必然至少留下两万人防备相国可能的袭击。”
“要防备相国两万人可不够,不要忘记了相国可是亲自在洛阳。”张白骑说道,“所以我干脆什么都不留。”
张白骑的做法可谓不狠,既然防不住董仲颖,那就什么都不要留了,全部投入到徐州的进攻之中。
“如果我是吕布,我必然不会回去坚守,我所擅长的是骑兵,是匈奴人、鲜卑人这样来去如风的战法,如果回去坚守,那么我就是放弃了自己的长处,而选择了自己的短处了。”张白骑说道,“我会放弃彭城,择一大将退守下邳。”
“一方面退守下邳拉长了曹操的补给线,这样我的骑兵就可以有机可乘了,而且如果我在彭城埋伏一队人马,等曹操退军的时候突然劫抄后路,或许曹操就有全军覆没的危险。”
张白骑的话语说完,在场的大部分人都倒吸了一口冷气。
张白骑的策略太狠了。
先是放弃徐州最为富裕,也是人口最多的徐州州治彭城,然后诱导曹操去进攻下邳。
然后依靠骑兵的优势,想办法骚扰曹操的补给线,最后等曹操退军的时候再一次切断彭城,围歼曹操军队于徐州。
按照曹操的军纪,恐怕彭城的徐州人民将付出惨重的代价。
这让很多人想起来过去张白骑在凉州大破梁鹄的那一幕,在场的凉州人可是清楚的记得,张白骑直接将数万的老弱当做弃子让梁鹄上当的。
“如果张邈能够坚守住睢阳呢?”董仲颖问道。
他的问题让张白骑有些惊讶:“这不可能。”
张白骑当即就否定掉了这样的可能性,她再怎么看,都看不到睢阳有坚守成功的可能性,唯一的变数就是睢阳可以坚守一天还是一周的问题。
作为战场上的老麻雀,不,老喜鹊,张白骑知道一个道理,每一个赫赫有名的统帅必然有他独到的地方,毕竟在战场上生死才是判断一个人是否强大的特征。
既然董仲颖这个公认的大汉战神认为睢阳可以坚守,张白骑觉得自己必然有看漏的地方,不然睢阳不可能坚守的下来。
她又一次复盘了整个过程,一点也没有发现自己的漏洞在哪里,只能作罢。
“如果睢阳可以坚守,那么曹操的麻烦就大了。”张白骑说道。
她清楚的知道曹操现在的行动就是一场豪赌,如果睢阳打不下来,那么周围的势力一定会一口吃下他。
“不如我们让刘备出动吧。”贾诩突然插嘴道。
“现在是时候了吗?曹操和吕布胜负未分,现在让刘备出洛阳似乎有些早。”李儒说道。
对于操纵刘备和曹操两败俱伤这件事情,具体操作的人是李儒,他可不想在这个时候放刘备出洛阳。
“不,现在就是时候,如果晚了曹操就要败了。”贾诩说道。
“既然相国觉得曹操打不下睢阳,那么他就一定打不下。”贾诩的话语说的非常肯定,在场的人对于这个推论没有任何的异议,毕竟没有人比董仲颖更懂得打仗了。
“刘备起行必然要有所准备,至少二十多日,如果曹操二十多日没有攻克睢阳,恐怕兖州的局势就会有所改变,现在出发正好。”贾诩说道。
“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如果在曹操优势的情况下刘备前去相助,刘备最终只能在徐州分到几个郡,远远不如曹操,如果在吕布优势的情况下相助,即使最终曹操能够战胜吕布,那么最终曹操的实力大损,或许不是刘备的对手。”
“而现在刚刚好,曹操未败要败的时候,刘备突然相助,既可以大破吕布,又可以平衡刘备和曹操的实力。”贾诩说道。
贾诩的话语得到了众人的赞同,只不过董仲颖提出了众人的疑虑,那就是用什么样的借口让刘备出兵。
毕竟吕布可是奉诏讨伐曹操的。
“出兵?谁让刘备出兵打吕布了?”贾诩一脸无辜的说道。
“曹操在兖州逆行倒施,所以才会有吕布出兵讨伐他这件事情,既然曹操不是一个合格的兖州牧,那么让刘备当这个兖州牧也一样,这叫保一方的平安。”
真狠,这是所有人对于贾诩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