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崇祯十三年(1640年)八月末,在京师千里之外的重庆,杨嗣昌接到了崇祯帝让他不再借款的命令,同时让他抓紧剿灭农民军。

而在半个月之前,秦良玉已经带着大军出发,赶往了辽东。

经过最终的商议,秦良玉带了一万五千名士兵前往辽东,而马祥麟带着五千白杆军,准备与杨嗣昌一起回到襄阳,镇守这一座战略重城。

剩余的一万白杆兵则被留给了马万年与马万春两兄弟。

经过商量,赵安决定将马万年与马万春兄弟二人,编入马钰的第一兵团。

马家的一万白杆兵,与赵安养在马家的三万白杆兵,也编入马钰的第一兵团,作为第六军。

马万年担任第六军军长的职务,马万春担任第六军下属师长的职务。

马家兄弟算是一举成为了安国军的中高级军官,其中马万年今年不过20岁,是全军最年轻的军级干部,马万春今年不过16岁,是全军最年轻的师级干部。

马家兄弟的任命也难免引起了众人的议论,不过大家羡慕归羡慕,大家都知道,人马家兄弟不仅仅是属于“带资进组”。

人家还是兵团司令马钰以及赵安委员长的侄儿,一般人肯定是无法与他们相比的。

马家兄弟参加安国军的行为也成为了一个典范,开始不断的有土司派自己家族中的年轻人,带着私兵加入安国军。

赵安对此,来者不拒。

如此一来,马钰的第一兵团就变成了一个混合兵团,下辖的三个军中,除了第一军为纯粹的汉人。

第6、第7军都有大量的各种少数民族,这些少数民族士兵在军纪上十分的散乱,而且喜欢喝酒。

因为赵安的安国军的军饷很高,而且从不拖欠,使得很多的少数民族士兵在发了军饷之后,就去买地瓜烧喝,喝醉之后与当地的商贩闹了不少的矛盾。

赵安对此也十分的头疼,但是也没有过多的惩罚那些士兵,毕竟华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

少数民族也属于华夏文明的一部分,只不过是以汉民族为主体。

如何处理好与少民族的关系,这关乎整个华夏的稳定与繁荣。

在赵安看来,最好的方法还是通过不断的汉化,用汉文化不断的潜移默化的去影响他们。

让他们说汉语,吃汉食,过汉节……长此以往,在少数民族与汉民族杂居的地方,就会孕育出新的文化,更贴近汉文化的新文化。

汉文明的强大同化能力是毋庸置疑的,就算是历史上的满清,他们入关后,哪怕是他们采用了一些激烈的手段,比如强迫汉人剃发异服,妄想汉人被女真文化改变。

但是事实上,最后被影响的还是他们,后世的东北已经变成变成了华夏不可分割的一块土地。

在赵安看来,这些少数民族士兵都是亲安国军的土司势力派来的,毕竟打仗是卖命的活,他们愿意将族内的士兵派到赵安的军中,本就是一种莫大的信任。

至于他们军纪差,喜欢喝酒闹事,这也不是针对赵安,主要是因为他们的天性就如此,虽然不好,但是也要讲究处理的方法。

经过思考,赵安决定在少数民族军中推行官话教育,教他们说西南官话,同时对于其中的优秀者,赵安教他们识字。

同时为了避免他们喝酒闹事,赵安决定,在以后的每个月的休沐时间,赵安组织他们参加集体活动。

为了帮助他们发泄多余的精力,赵安将足球搞了出来 。

每个月组织一次足球比赛,还会邀请少数民族士兵的家属前来参加活动,在这一天将不再允许他们喝酒。

除此之外,赵安还耍了一个小心机,在派人前去请少数民族士兵家属的时候,会尽量的邀请他们未婚的妹妹姐姐之类的亲人。

等他们来了之后,再派汉族士兵也好,军官也好,去招待他们。

如果有看对眼的,赵安就鼓励他们结亲。

互相通婚,在赵安看来是一种最有效,也是最好的民族融合方式。

赵安这些年来,一直致力于与西南少数民族的联姻,赵家有许多的族人,都被赵安安排娶了少数民族的妻子。

后世的满清与蒙古世代联姻,所以就算是到了满清快要灭亡的时候,僧格林沁依然带领着数万蒙古骑兵,替满清卖命。

对于满清,赵安是厌恶的,但是不能不承认的是,满清在处理民族关系的问题上上,远胜传统的汉王朝。

满清的版图也远超大明,最难得的是,满清在新疆、西藏这样的地方,实现了完全的统治,而不仅仅是传统中原王朝那样,采用藩属国的管理方式。

赵安是一个实用主义者,什么方式的效果好,赵安就采用哪种方式,绝对不会因为讨厌发明这个方法的人,就放弃使用这个方法。

马钰的第一兵团,此次补充了大量的少数民族,而赵火的第三兵团则补充的都是各地征兵上来的汉人。

汉人的管理就要轻松多了,赵火新组建的两个军第八军军长赵图,第九军军长刘臣。

这个刘臣也是早年间就被赵安看好的一个人,与韩烈一样,刘臣也与赵家联姻,今年32岁的年纪,已经有了两个孩子。

赵图则是赵安的一个小侄子,也是与赵安最亲近的一个侄子,赵安对他给予厚望,希望将来他可以取代赵火的位置,成为赵家族人在军方的代表。

在这半年的时间里,赵安最大的收获不是西南三省的军政改革,而赵安终于又让马钰的肚子大了起来。

这半年的时间里,赵安与马钰经常回家吃饭,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崇祯十三年(1640年)的年末,马钰被诊断已经怀孕三个月了。

所以在崇祯十四年(1641年)的新年,赵家格外的高兴。

虽然赵安已经有了一位长子赵华,但是对于这个即将降临的小生命,大家还是给予了厚望。

马百乘与马三刀也趁着过年特意从贵州赶了回来,经过这一年时间的清洗,西南三省的局面已经趋于稳定。

毕竟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赵安的政策都是利于他们的,少数的官绅反抗,在绝对的武力面前,他们的反抗并没有翻起什么浪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