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年并没有在报社多待,他与邵飘萍商量好了接下来报纸连载内容的安排之后,又从唐大姐那里取走了报社近期积累的一批投稿与读者来信,随后便离开了。
晚饭之后,夜色已深,李斯年坐在书房内,逐一拆开一封封读者来信,开始阅读起来。
他今天带回来的信件有整整一大袋,数量很多,足足有五六百封之多,都是指名写给李斯年负责的这个历史专栏的。
这些信件中,有的是最近一两周内新收到的,还没有来得及拆封。
另一些则是已经被拆封了,它们经过了报社工作人员的初步筛选,被认为内容价值较高,需要李斯年这位专栏作者亲自过目或回复的。
在此时,报纸作为最重要的大众传媒,以其庞大的发行量和广泛的覆盖面,成为了普通民众公开讨论政治事件、探讨社会问题的宝贵平台。
正因如此,各家报社对于读者来信都给予了高度的重视,不仅设立了专门的岗位,负责阅读和处理这些来信,还在报纸上开辟了读者来信专栏。
用以刊登展示民众意见,使民众的意见能够传达给相关的政府机构,进而对政府的决策产生影响。
以《京报》为例,每天收到的读者来信数量就可达上百封。
为此,报社特别雇佣了数名工作人员,专职负责拆信与回信工作。
并在报纸上面设置了“读者投函”专栏,精选来信中的热点话题进行刊登。
李斯年其实挺喜欢阅读读者来信的,也喜欢通过信件和读者进行交流。
他认为这是沟通作者与读者的桥梁,也是一个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的宝贵机会。
那些愿意给报纸专栏写信的人,大多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或是知识分子,或是青年学生。
他们的来信绝非简单的对刊登内容的褒贬之词,而是有着他们各自独到的见解与思考。
赞扬者和批评者都是有理有据。
赞扬者在给予正面肯定的同时,通常也会分享自己在阅读过程中所产生的共鸣,以及文章引发的思考,甚至可能会提到自己与文章中描述情境相似的经历。
而批评者也并非咄咄逼人,无理取闹。
他们的质疑与不解往往源自于对文章内容的深入思考,他们写信的目的在于向作者求证或寻求更清晰的解释,这无疑为作者提供了宝贵的反馈,有助于作者了解读者的阅读体验,帮助他在日后的写作中更加注重表述的清晰性和准确性。
李斯年首先查看了那些经过工作人员初步筛选的信件,其中对于《枪炮、病菌与钢铁》这篇文章就有很多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
一名热心的读者就在来信中写道:
“我一直以来都是贵报的忠实拥趸,近期有幸拜读了贵报连载的《枪炮、病菌与钢铁》一文。
这部作品凭借其深邃的历史洞察力以及别具一格的跨学科分析视角,给予了我前所未有的震撼与启迪,使我收获颇丰,感悟良多。
李斯年教授通过丰富的史料和生动的例证,以一种崭新的视角,将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展现在我的眼前。
特别是文章中关于地理环境、生物因素以及社会文化如何相互作用,进而影响不同文明发展轨迹的论述,极大地拓宽了我的视野,使我对人类社会演进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书中不仅探讨了为何某些文明能够脱颖而出,发展出先进的科技、强大的军事力量以及复杂的社会组织结构。
还深入分析了这些优势背后所隐藏的“不平等”因素,如地理条件的差异、疾病的传播路径等。
这些内容既引人深思,又发人深省,让我对人类历史的发展有了更多维度的认识。
然而,尽管文章内容丰富、思想深刻,但不可否认的是,部分章节对于像我这样的普通读者来说,确实存在一定的阅读难度。
专业术语的频繁出现、复杂的历史事件交织,以及跨学科的知识融合。
使得我在阅读过程中不时感到晦涩难懂,需要反复咀嚼,甚至有时需要借助外部资料来辅助理解。”
这位读者在来信中所提到的阅读体会,与邵主编之前所谈及的读者普遍反馈情况不谋而合,这一现象引起了李斯年的思考,让他有了一些新的想法。。
报纸,作为广泛流通的大众读物,其受众群体涵盖了各式各样的知识水平层次和学术背景。
因此,报纸上所刊载的文学、历史以及自然科学等内容,在很大程度上承担着科普的重任,旨在让广大读者都能从中获得知识与启发。
过于专业的东西会有一定的阅读门槛,反而不利于读者的理解和知识的传播。
李斯年意识到报纸的内容需要在保持专业性的同时,更加注重通俗易懂,降低阅读门槛,让每一个读者都能轻松愉快地接受并传播这些信息。
这一点,无疑是李斯年在今后的工作中应该引以为戒的。
这名热心的读者还对连载的《枪炮》一文提出了几点改进建议,让李斯年也思路大开。
他建议可以在文中适当增加注释或名词解释,对于出现的专业术语或特定历史事件,在文末或侧边附上简短明了的注释,以便读者能够快速理解其含义,减少阅读障碍。
他还提出了和李斯年之前相似的想法:开设读者互动栏目。
通过建立一个平台,让读者可以就阅读中的疑问进行交流讨论,甚至邀请相关领域专家进行答疑解惑,增强读者的参与感和收获感。
另外还有一点建议是李斯年所没有想到的。
这位读者建议在文章中适当加入图表、地图或历史图片,使文章图文并茂,这样既能增加阅读的趣味性,也能直观地展示文中描述的现象,降低理解难度。
这封读者来信篇幅很长,而且内容充实、言之有物,足见其对《枪炮》这篇文章的热爱与关注。
李斯年先生花了近半个小时的时间仔细阅读了这封信,并将其中的宝贵建议一一记录下来。
随后,他又花了同样多的时间,认真撰写了一封回信。
向这位热心的读者表达了诚挚的感谢,并就来信中提及的一些学术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解答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