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民国大文豪 > 第257章 粤省来信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粤省的财政实力原本较为雄厚,被誉为全国的“模范省份”之一。

但是经过陈炯名叛乱的这一阵闹腾,此时粤省也出现了严重的财政危机。

省立银行为了筹款滥发纸币,导致货币价值急剧下跌,市面上出现了十分严重的通货膨胀。

而在省内各地驻防的军队也纷纷行动,趁机截留私吞税款,这进一步加剧了局势的动荡。

为了筹集到足够的军费,陈炯名甚至不惜将粤省的自来水厂、造币厂、电灯公司、电话局等重要的产业,乃至是全省的铁路、矿山都统统作为抵押物,向外国商人借下了高达三千万英镑的巨额债务。

而孙为了驱逐陈炯名,恢复革命政府,报昔日背叛之仇,引入了滇军和桂军,自然还要承担这些军队的饷银,这无疑又增加了粤省财政的重负。

在宋籽文到达广州的时候,粤省的财政和金融秩序已经是一片混乱了。

为了改变这一窘境,恢复经济金融秩序,孙决定设立新的中央银行。

在这关键时刻,不仅拥有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在沪上金融业亦颇有建树,而且还是自己妻弟的宋籽文前来投奔,自然就受到了他的赏识。

宋籽文立即被委以重任,负责拟订新的中央银行的相关条例与组织规范。

宋籽文在信中表示,当前粤省经济混乱不堪,中央银行的筹备工作又刚刚起步,千头万绪,他亟需得力助手。

因此,他再次诚挚地邀请李斯年能尽快前往粤省,共襄盛举。

读罢信件,李斯年不禁为宋籽文能在粤省迅速获得重用而感到由衷的高兴。

将宋籽文寄来的信件轻轻放在一旁,李斯缓缓地展开了另一封信件。

在这封信中,常先是感谢了去年李斯年和他交谈时所说的那些话。

正是那些对革命成功充满信心的话语,让他坚定了革命信念,也坚定了他追随孙,继续投身革命的决心。

此后,他一直留在孙的身边,经过不懈努力,终于迎来了重掌军权的宝贵机会。

就在本月的月中,他已经被正式任命为大本营的参谋长一职,让他的仕途前进了一大步。

信中,常还兴奋地告诉李斯年,他已经从近期的报纸上面,了解到了关于李斯年在武汉所做出的英勇壮举。

而且孙也知道了这件事情,他对李斯年同样是赞不绝口,对李斯年的勇气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孙还从前往粤省的人民党员那里,了解到了李斯年在武汉期间,对于如何开展工人运动所提出的一系列的独到见解和建议。

这些建议让孙也深受启发,他称赞李斯年是国内罕见的真正了解工人运动精髓的专家。

此时,随着革命运动的不断深入,孙愈发认识到了工人阶级对于革命的重要性,“扶助农工”的思想在他心中已经逐渐成形。

他开始积极争取工人阶级对于革命活动的支持与参与。

京汉铁路工人罢工事件爆发后,孙就曾迅速行动,委托人民党人向铁路工会捐赠了2000元,以此表达他对此次工人斗争的坚定支持。

但是,在信件的后半部分,常也流露出了一丝无奈与忧虑。

他提到自己在国人党内部,总能能隐隐的感受到来自粤省籍成员的压制与排挤,这让他倍感压力。

因此,他恳请李斯年能利用其父亲李举人的影响力,为他推荐一些来自浙省的杰出人才,尤其是浙省奉化的家乡子弟,以增强他在党内的支持力量。

同时,常再次向李斯年发出了诚挚的邀请,希望他能够前往粤省协助工作,并且这次邀请不仅仅局限于李斯年本人,还包括了他的大哥李斯盛、二哥李斯世,甚至是大侄子李源顺,希望他们能够一同前往,共襄革命盛举。

此时,由于革命尚未取得最后的成功,孙这位公认的领袖人物也还在世,所以国人党内部总体上还是保持着相对统一,不像后来那种四分五裂的状态。

党内仅有的分歧,也仅仅是围绕在是否与人民党合作的问题上,形成了左派与右派两大阵营。

但是,从国人党的前身同盟会开始,其内部的人事安排与职务任命便已显现出一种很强的地域色彩,尤其是粤省籍成员,其地域归属感与影响力尤为显着。

在革命初期,粤省一直作为国人党活动的主要根据地,被誉为“革命的摇篮”。

辛亥革命成功之前,孙领导的十次反清起义,其中有六次发生在粤省,三次发生在相邻的桂省,无数粤省儿女为了革命事业的成功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例如,着名的“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中,就有四十人来自粤省,这使得粤籍的国人党员普遍带有一种“正统”的自豪感,在党内享有独特的地位与尊重。

孙作为国人党的领袖,同样出生于粤省。

从他领导革命以来,身边便逐渐聚集了一批以粤籍为主的忠实追随者。

兴中会成立之初的286名会员中,竟然有271人来自粤省,占比高达90%以上,这一数据生动地反映了粤省在国人党历史中的重要地位与影响。

当时孙所倚重的核心领导干部中,有所谓的“上三”和“下三”之说。

具体而言,“上三”指的是胡汉民、汪填海和廖仲恺这三个人,“下三”则是指朱执信、邓铿和古应芬三人,而这六个人也都是清一色的粤省人。

在国人党的一次重要会议上,由于众多来自粤省的代表听不懂其他省份代表的发言,甚至有人直接提议,应将大会的各项重要报告和决议内容都翻译成粤语,以便大家更好地理解与讨论。

令人惊讶的是,当天主持会议的主席竟然也同意了这一颇为特殊的要求。

因此,在众多粤省大佬的面前,常这位浙省人就显得有些势单力薄了。

对于这一现实,他在这封信中也是颇多抱怨之词。

其实在同盟会初创之时,浙籍成员也有不少人,像是徐锡麟、秋瑾、陶成章、陈其美、章太炎、沈钧儒等人,他们均曾为革命事业抛头颅洒热血。

但遗憾的是,这些人中多数英年早逝,未能形成一股较大的势力。

尤其是常某人的结拜兄长兼大靠山陈其美,正是他一手提携和栽培了常。

可惜,陈其美不幸遭到了袁大头派遣的刺客暗杀,这使得常失去了最坚实的后盾,在党内的支持力量大打折扣。

此后,他不得不更加紧密地追随在孙的身后,甚至在某些艰难时刻,一度萌生了退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