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在他的脑海中,关于润滑脂研究的灵感,就如泉涌般不断涌现。

他瞬间回忆起之前实验中那些让他百思不得其解的现象,如今都有了清晰的答案。

比如之前润滑脂出现结晶网的问题。

陈宇凡靠刚刚涌入大脑的化学知识,已经能够完美解决了。

他现在清楚的知道,通过调整添加剂的种类和比例,就来改变晶体的生长环境,抑制结晶的形成。

在稠化剂架构不稳定导致甩油率高的问题上,他有了新的思路。

他完全可以利用化学合成的方法,设计出具有更稳定结构的稠化剂分子。

这种新的稠化剂分子能够更好地与基础油相互作用,增强润滑脂的附着性和稳定性。

对于酒精挥发过快的难题,陈宇凡想到可以通过化学改性的方式,来降低酒精的挥发性。

比如对酒精分子进行修饰,使其与其他物质形成更稳定的化学键,减缓挥发速度。

他还考虑在润滑脂中添加一些具有缓挥发性能的助剂,进一步控制酒精的挥发。

陈宇凡将头脑中的种种想法都暂时抛开,缓缓的睁开了双眼。

在他的眼中,有着难以掩盖兴奋的神色。

因为他知道......

今天晚上,这润滑脂或许有戏了!

.....................

“陈工,我们今晚还要继续吗?”

看到陈宇凡缓缓睁开眼睛,刘胜东微微凑近,声音压得很低,带着几分疲惫与犹豫小声问道。

他们今天晚上,已经在这狭窄闷热的实验室里一连经历了六次失败,每一次满怀期待地将研究出的润滑脂进行测试,得到的却都是残酷的结果,那些润滑脂完全无法使用,不是出现严重的结晶现象,就是在高温下迅速变质,根本达不到最基本的使用标准。

这接二连三的失败,对几人的心理,多少还是有些打击的。

尤其是刘胜东、李志明、小孙三人,在化学物质这方面,完全就是外行。

他们只能看到陈宇凡在实验台前忙碌地调配各种试剂、操控仪器,连陈宇凡的每一步操作都看不懂。

每一个步骤在他们眼中都像是神秘的符号,根本无法理解背后的原理。

这种无法参与、无法理解的挫败感是非常强烈的,就像陷入了一片黑暗的沼泽,越挣扎陷得越深。

再加上,他们已经在此鏖战了九个小时,实验室里的灯光似乎都变得昏黄而疲惫,身体上的酸痛、眼睛的酸涩,心理上遭受的一次次打击,让每个人脸上都布满了颓然的神色,仿佛被一层灰暗的阴霾笼罩。

陈宇凡扫视了一眼几人的状态,目光在每个人脸上停留片刻,他完全能够理解,搞科研实在是太身心俱疲了。

哪怕他是即将踏入暗劲的武者,拥有远超常人的精力,在经历了这么多复杂的实验步骤和不断的失败后,刚才都有些疲惫了,那种疲惫不仅仅是身体上的劳累,更是精神上的损耗。

更何况刘胜东他们这些普通人呢,他们承受的压力和疲惫只会更多。

“我能理解大家的心情,也辛苦大家了。”

“但现在,我们还不能放弃......”陈宇凡微微挺直腰板,目光坚定,轻声说道,声音虽然不大,却在这略显压抑的实验室里清晰地回荡。

然而,这样的话语并没有很好的安慰效果。

若是在平时,这种充满鼓励和坚持的话语肯定是能够振奋人心的,就像一阵春风,能吹散人们心中的阴霾。

但在这种大伙都有些绝望的时刻,鸡血和鸡汤都已经没用了,大家的内心被一次次的失败打击得千疮百孔,需要的不再是空洞的鼓励,而是实实在在的希望。

只有看到润滑脂研究成功的希望,大家才能够重新燃起斗志,重新让疲惫的身躯再次行动起来,就像在黑暗中看到一丝曙光,才能有勇气继续前行。

“刚才几次失败的原因,我们都已经总结出来了,而且我全都想到了解决方案......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三次实验之内,我就能做出以蓖麻油为基础油的润滑脂的初版!”

“你们...相信我吗?”

陈宇凡说着,抬头看向三人的眼睛,眼神中透着不容置疑的自信,语气坚定,目光炯炯有神,仿佛能穿透一切困难。

“三次之内?”

三人都有些许的恍惚,在口中喃喃说道,脸上写满了惊讶与怀疑,刚才,润滑脂的研究还仿佛深陷泥沼,成功看起来遥遥无期。

这才经过短暂的调整和休息,陈宇凡竟然就敢说三次之内,绝对成功了?

如果是换一人的话,他们肯定是不会相信这种鬼话的,在他们心中,科研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怎么可能如此轻易地就取得突破。

但是......

说出这句话的人,是陈宇凡。

这相当于在无形之中,给他们的心脏猛扎了一剂强心针!

毕竟陈宇凡已经在红星轧钢厂里,创造出了太多的奇迹,从解决复杂的机械故障,到研发出高效的生产工艺,每一次都让大家惊叹不已。

如果陈宇凡说可以。

那就一定可以!

如果只有一个人能够相信。

那也一定是陈宇凡!

不知道从何而来的动力,支撑着李志明从椅子上站起来,原本低垂的肩膀重新挺直,身体仿佛又恢复了干劲,眼中重新燃起了希望的火焰。

“陈工,我相信你!我们继续尝试!”

一旁的刘胜东也笑着点了点头,脸上的皱纹都透着一股豁达,“这不过也才失败了一晚上,我平时自己在厂里熬夜做研究,有时候半个月都没有结果,早都已经习惯了,所以我这把老骨头,还是能顶住的!”

“陈工,刘工,我也可以!”小孙也用力点了点头,年轻的脸上满是坚定,仿佛在这一刻充满了无尽的力量。

看着三个人重新恢复了干劲,陈宇凡满意的点了点头,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他对自己现在的化学技能,也充满了自信,那些复杂的化学知识和原理在他脑海中清晰有序,就像一幅精准的地图,指引着他前进的方向。

只要考虑到所有的细节和变量......三次试验之内,研究出一个初版、能够使用的蓖麻油润滑脂,应该不成问题!

陈宇凡也同样有信心!

...............

再来!

站在桌子前,看着笔记本上前几次试验失败的记录。

陈宇凡的头脑格外清晰,对所有的纰漏之处进行分析。

不放过蛛丝马迹,在脑海中展开头脑风暴。

陈宇凡紧盯着那瓶蓖麻油,眉头微蹙,目光中透着思索,认真地说道:“蓖麻油中的水份还是太多了,必须要对基础油进行脱水。”

他的眼神坚定,脑海里迅速勾勒出脱水的流程,转身便大步走向锅炉蒸汽管。

来到锅炉蒸汽管旁,陈宇凡附身仔细检查管道的连接处,伸手轻轻拧动阀门,感受其开合的顺畅度,同时查看蒸汽压力数值,确保一切正常。

确认无误后,陈宇凡找来一个特制的耐高温容器,将蓖麻油缓缓倒入其中,动作轻柔而稳定,生怕有一丝遗漏。

接着,他熟练地将锅炉蒸汽管接入容器,调整好蒸汽流量和温度,设定为120c,开始进行循环加热。

他站在一旁,眼睛紧紧盯着计时器,秒针的每一次跳动,都仿佛是在为这场脱水实验打着节拍,时间精确设定为30分钟。

在这30分钟里,陈宇凡一刻也没有离开,他时而凑近观察蓖麻油的状态变化,时而拿起笔在笔记本上记录下温度、时间以及观察到的细微现象。

随着计时器的蜂鸣声响起,加热时间结束,陈宇凡稍作停顿,在脑海里快速复盘刚才的加热过程,思考下一步的行动。

他转身快步走向车间主任程国平的办公室,轻敲房门,得到应允后推门而入。

在程国平办公室的柜子里,他的目光迅速锁定在两瓶红星二锅头上,瓶身贴着醒目的红色标签,上面“乙醇含量65%”的字样清晰可见。

陈宇凡拿起这两瓶二锅头,小心翼翼地返回实验室,心中暗自盘算着利用二锅头加入到蓖麻油中,通过共沸原理实现脱水。

回到实验室,他将红星二锅头放在实验台上,戴上手套,拿起量杯,精确量取一定量的二锅头。

随后,他缓缓地将二锅头倒入盛有蓖麻油的容器中,眼睛一刻也不离开混合液体,密切观察着两者融合时的反应。

在脱水过程中,陈宇凡的思绪飘回到第一次实验时出现的乳化问题,他暗下决心,一定要趁这次机会顺便解决这个难题。

他全神贯注地调整各种参数,时而微微皱眉,陷入沉思,时而快速记录下实验数据,反复对比分析,试图找到解决乳化问题的关键所在。

与此同时,陈宇凡拿起一旁的水垢粉,将其缓缓倒入盛有电池酸液的容器中,开始进行钙源提纯的操作。

他一边操作,一边向刘胜东、李志明、小孙详细讲解其中的原理,手中的动作不停,眼睛还不时看向他们,确保他们理解。

完成钙源提纯后,陈宇凡像是突然想起什么,眼神一亮,说道:“对了,还有一样关键的东西。”他指的是之前没想到要加入的松香粉。

他深知松香粉会在整个润滑脂中产生奇效,能显着提升润滑脂的某些性能,比如增强其粘附性和稳定性。

陈宇凡拿起装有松香粉的容器,仔细量取适量的粉末,向三人详细说明其作用和可能带来的效果,让大家心中有数。

在一直忙于化学原料调配的时候,陈宇凡停下手中的动作,转头看向刘胜东、李志明、小孙,开始安排工作。

“你们去给反应釜增加更精密的控温系统,这对我们控制反应条件至关重要,温度的精准控制直接影响润滑脂的质量。”陈宇凡认真地说道,眼神中透着信任。

“还有,把苏联援建机床的齿轮组拆解,做成一个剪切装置,精准调控剪切速率能大大提高我们成功的概率。”他补充道,同时用手比划着拆解和组装的大致步骤。

刘胜东、李志明、小孙听后,立刻行动起来,带着工具走向反应釜和机床。

刘胜东走到反应釜前,绕着它仔细研究其构造,眉头微皱,思考着如何安装更精密的控温系统,眼神中满是专注。

李志明则在一旁协助,递上工具,同时认真记录刘胜东提出的各种数据和要求,积极配合他的工作。

小孙来到苏联援建机床旁,熟练地拿起工具,开始拆解齿轮组,他的动作迅速且有条不紊,每一个步骤都精准无误。

三人紧密合作,经过一番忙碌,终于完成了机械改造工作。

陈宇凡看到他们完成任务,满意地点了点头,心中对即将开始的制备环节充满期待。

一切准备工作就绪,陈宇凡深吸一口气,平复了一下紧张的心情,开始了正式的制备环节。

他先将处理好的各种原料按照精确比例依次放入反应釜,每放入一种原料,都用玻璃棒轻轻搅拌均匀,确保混合充分。

为了让钙皂基体融合得更好,陈宇凡运转体内劲力,双手缓缓按在反应釜上,额头上微微渗出细密的汗珠。

劲力透过双手,以一种极其细微的方式传递到反应釜内的原料,从微观层面促进它们融合,这是在当前轧钢厂仪器不足的情况下,他想出的特殊办法。

陈宇凡心里想着,等以后条件改善了,一定要用高精尖的仪器来完成这一关键步骤,以实现更精准的控制。

随着时间的推移,反应釜内的原料在陈宇凡的操控下逐渐融合,状态越来越好,从最初的略显浑浊,逐渐变得均匀细腻。

........................

.

.

.

(卑微小作者求一切支持~)

........................

.

.

.

(卑微小作者求一切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