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重用乐毅

这时候,燕昭王看到齐愍王骄横自大,不得人心,就对乐毅说:“如今齐王无道,正是我们雪耻的时候,我打算发动全国人马去打齐国,你看怎么样?”乐毅说:“齐国地广人多,靠我们一个国家去打,恐怕不行。大王要攻打齐国,一定要跟别的国家联合起来。”燕昭王就派乐毅到赵国跟赵惠文王接上了头,另派人跟韩、魏两国取得联络,还叫赵国去联络秦国。

这些国家看不惯齐国的霸道,都愿意跟燕国一起发兵。公元前284年,燕昭王拜乐毅为上将军,统率五国兵马,浩浩荡荡杀奔齐国。齐愍王听说五国联军打过来,也着了慌,把全国兵马集中起来抵抗联军,在济水的西面打了一仗。由于乐毅善于指挥,五国人马士气旺盛,把齐国军队打得一败涂地,齐愍王逃回临淄去了。

赵、韩、秦、魏的将士打了胜仗,各自占领了齐国的几座城,不想再打下去了。只有乐毅不肯罢休,他亲自率领燕国军队,长驱直入,一直打下了齐国都城临淄。齐愍王不得不出走,最后在莒城被人杀死。燕昭王认为乐毅立了大功,亲自到济水边劳军,论功行赏,封乐毅为昌国君。

秦开却胡

战国七雄之一的燕国,曾有一次大规模的成功扩张行动,为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这便是秦开却东胡取辽东的战功。历史资料有二:“燕有贤将秦开,为质于胡,胡甚信之。归而袭破走东胡,东胡却千余里,与荆轲刺秦王秦舞阳者,开之孙也。”《史记.匈奴列传》[6]

“后子孙稍骄虐,国人离志,燕乃遣将秦开攻其西方,取地二千余里,至满番汗为界,朝鲜遂弱”《三国志.东夷传》注引《魏略》史料没有指出具体年代,今人多以秦开破东胡为燕昭王时事。 却可大致推出。燕昭王为全力谋齐,乃以燕国贵胄(包括秦开)入质东胡以求稳定后方。

至燕武成王时,深悉东胡虚实的秦开回国。武成王乃以秦开统大军北击东胡,大获全胜,东胡向北退却逃遁,燕国北境大展,号称拓地“千余里”。燕军又乘胜东击辽水一带的朝鲜,夺取了辽东的广大地区,极边甚至伸过今鸭绿江以南。

“直至满番汗为界”。秦开之功,堪与乐毅媲美秦开就是在东胡的一次掠夺中被强势的胡人作为人质走进东胡的。也许是北方游牧民族所处地理位置的差异,没有多少粮食可以果腹,更没有中原精细的衣饰可以安逸,他们有的只是一望无际的白云和地上奔走无常的牛羊。

为了生存,他们南下。依仗着自己强壮的体魄,骚扰中原,横行乡里,烧杀抢掠,燕地边城的居民只能背井离乡,丢下身后曾经的故乡。秦开就这样背景下走进东胡的。一次贩马途中,蓄谋已久的秦开脱离了队伍,恰巧燕国的队伍巡防经过。回国后,秦开被任命为大将,开始了他训练兵士生涯。

此时燕国国君为历史上有名的燕昭王(还有一说,说秦开却胡的年代在武成王)随着昭王励精图志,燕国国力已经逐渐强盛,眼看东北边境人民遭难,他下定决心彻底平定边患。对于带兵打仗的人选,他思考了很长时间,最后决定将率军驱胡重任交给在东胡做过人质的秦开。

秦开是燕国名将,非常富于作战经验,久经沙场,百战百胜,并对东胡的情况十分熟悉,公元前283年秦开率军迎战东胡,燕军自西向东,由妫水流域(今延庆境内)向密云地区的渔水(今白河)、鲍丘水(今潮河)流域推进,一路斩关夺隘,马踏平川,东胡军虽奋力抵抗,却无法阻挡燕军凌厉的攻势,只得一路退却,燕军乘胜追击,接连收复失地。

在连连胜利之下,燕军士气更加旺盛,一鼓作气向东北追歼东胡。抵抗无用,一直退却到千余里外的今西辽河上游。此时的秦开站在燕北边地,谋划安定策略。效法赵国,动员军民大修障塞,于是长达两千多公里的燕国北长城如今依旧存于建平北部,不过只是其中的一段,不过只是如今风雨的侵蚀,残存破败,却也依稀可辨燕为巩固新区,也效赵之所为,动员军民大修障塞,是为长达两千多公里的燕国北长城。

后来,燕又在广袤的新领土上陆续设立了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诸郡,燕在幅员上一跃超过赵齐越三国,仅次于秦楚,在列国中位居第三。

人物评价

司马迁:“召公奭可谓仁矣!甘棠且思之,况其人乎?燕(北)[外]迫蛮貉,内措齐、晋,崎岖强国之闲,最为弱小,几灭者数矣。然社稷血食者八九百岁,於姬姓独后亡,岂非召公之烈邪?”[2]

喜好道法

燕昭王是哙王的儿子,即位以后,非常爱好修炼成仙的道术。他朝中有个叫甘需的大臣就是个仙人,常给燕昭王讲述登昆仑山修道的事,告诉他只要去掉心中的私欲,不接触女色和游乐,什么也不想,什么也不作,清心寡欲,就可以得道。

燕昭王照甘需的要求实行了很久。有一次仙人谷将子驾云来到燕昭王宫中对他说,“西王母将要降临,她要看看你修道的情况,指点你修炼的诀窍。”过了一年,西王母果然降临,和燕昭王一起在燧林游玩,告诉他炎帝钻木取火的方法。

到了夜间,就点燃起桂树的膏脂照明,这时突然有很多飞蛾口衔着火聚集到燕昭王宫中,火球变成了圆丘形的砂珠,燕昭王就把它们串成了玉佩。燕昭王登上离太阳最近的一座高台上,得到了神鸟衔来的一颗宝珠,这宝珠能使人避开太阳的炎热。后来西王母又三次降临燕昭王的宫中。

而燕昭王忙于攻城略地,处理国事,没有遵照甘需当初说的话去静心修炼,王母就再也没来过。甘需说:“西王母所设的酒宴,不是人世间的东西,那些玉酒金液,都是需要万年的时间酿制用来供神仙享用的,燕昭王既然吃了,自然就得道了,只要虚心高洁的静修,自然会保持长生的。”

后来甘需也升天而去,三十三年后,燕昭王无病而死。他死后身体骨骼十分柔软,身上散发出的香气溢满于宫中。燕昭王死后,他的儿子惠王作了国君。鞭打太子一天,燕国王宫里的内侍和卫兵都在交头接耳的议论,燕昭王为何一反常态,竟怒气汹汹地把太子打了二十大板。

原来太子受了大夫骑劫的挑唆,向昭王进谗言,说大将乐毅费了三年工夫还打不下齐国的莒城和即墨两个地方,是乐毅阴谋以恩德感化两地的齐国百姓,等齐民真归顺了,乐毅便可当上齐王。

昭王始终认为乐毅是知己,一听此话便蹦了起来,给太子一顿好揍,指着太子的鼻子骂他是个忘恩负义的畜牲,说:“先王的仇是谁给咱们报的?乐毅的功劳简直没法说,咱们把他当作恩人还不够尊敬,你们还要说他的坏话!就是他真做了齐王,也是应该的。”昭王责打了太子后,立即派使者拿节杖去见乐毅,立乐毅为齐王。

乐毅十分感动,对天起誓,情愿死也不接受封王的命令。此后,乐毅更加尽心尽力地为燕国效劳。在中国历史上,大张旗鼓的招贤纳士之举,莫过于燕昭王高筑黄金台。唐代大诗人李白曾写过一首五言诗颂扬这千古佳话:“燕昭延郭隗,遂筑黄金台。

据辛方赵至,邹衍复齐来……”高筑黄金台燕昭王为了广招天下有才之士来帮助他兴国复仇。他就询问了大臣郭隗。郭隗说出了自己的打算:“大王您如果真想招贤纳才,不妨就从我身上做起,让天下人都看到,像我这样不才的人尚且收到您如此的尊重,何况那些德才大大超过我的人呢?

这样国内外的贤才就会不远千里向我国聚集了。”燕昭王按照郭隗的主意,盖了一座金碧辉煌的宫殿。选择了一个吉祥的日子,举行隆重的仪式,恭恭敬敬地把郭隗请到新宫殿里去住。燕王每天都要像学生请教老师那样前去探望。

昭王还在沂水之滨,修筑了一座高台,用以招徕天下贤士。台上放置了几千两黄金,作为赠送给贤士的进见礼。这座高台便是着名的“黄金台”。

燕惠王(出生年月日不详─公元前272年),姬姓,名不详,燕昭王之子,战国时期燕国国君,公元前279年―公元前272年在位。公元前279年,燕昭王去世,燕惠王即位。燕惠王为太子时,与将军乐毅有过节。

燕惠王即位后,因中齐国反间计,对乐毅有所猜忌,任用骑劫代任其职,乐毅逃亡赵国。公元前279年,齐将田单以火牛阵大败燕军,骑劫战死,齐国收复全部失地。燕惠王责备乐毅逃到赵国,乐毅回致一封《报燕惠王书》。

公元前272年,燕惠王去世,其子燕武成王继位。继承王位燕惠王,姬姓,名不详,是燕昭王之子。燕昭王在位时,将其立为太子。

燕昭王三十三年(公元前279年),燕昭王去世,燕惠王即位。[1]因忌兵败燕惠王做太子时,对将军乐毅有些不满。燕惠王即位后,齐国将领田单得知燕惠王与乐毅之间有矛盾,就对燕国实施反间计,散布谣言说:“齐国没有被攻下的城邑只剩两座,而所以没有尽快地攻下来,

听说是乐毅与燕国新即位的国君之间有些不和,乐毅断断续续用兵故意拖延时间且留在齐国,是准备在齐国称王。齐国所害怕的,就是燕国派别的将领前来。”当时燕惠王本来就已经猜忌乐毅,又听到齐国反间计的挑拨,就派骑劫代替乐毅担任将领,并要召回乐毅。

乐毅心中知晓燕惠王派人代替自己是不怀好意,害怕自己回国后被杀,于是向西逃亡,投奔赵国。同年,田单与骑劫交战,田单设计一系列骗局哄骗燕军,并且凭借即墨(今山东省平度市东南)的兵力,以火牛阵在即墨城下大败骑劫,骑劫战死,燕军退回燕国,田单辗转追逐燕国败兵。

田单向北直追到河上,因此收复齐国全部失地。田单从莒城迎接齐襄王,返回齐国都城临淄。[

致歉乐毅

燕军大败后,燕惠王后悔用骑劫代替乐毅,因而惨遭兵败将亡,丧失所得的齐国土地。同时,燕惠王怨恨乐毅投降赵国,害怕赵国任用乐毅,趁燕国无力之际前来攻打。

于是燕惠王便派人斥责乐毅,同时向他致歉,说:“先王把整个燕国委托给将军,将军为燕国战败齐国,替先王报了深仇大恨,天下没有不震惊的,我哪有一天敢忘记将军的功劳呢!正遇上先王离去,我本人初继位,是左右的人耽误了我。

而我之所以派骑劫代替将军,为的是将军经年累月的风餐露宿,太过辛苦,故请你回来休养调息,并商讨国事。而将军却误听传言,以为跟我有不和的地方,就抛弃燕国投降赵国。将军这样做,为自己打算固然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如何报答先王对将军的知遇之恩呢?”

乐毅听后,于是回信给燕惠王,此即《报燕惠王书》。于是,燕惠王封乐毅之子乐间为昌国君。而乐毅和燕国通好,往来于燕国、赵国之间,燕国、赵国都任命他担任客卿。[

去世

燕惠王七年(公元前272年),燕惠王去世(《史记·赵世家》则记载,燕惠王是在公元前271年遭国相、成安君公孙操杀害)[],其子燕武成王即位。[

为政举措

燕惠王在位时期,因对将领乐毅不满,而中齐国将领田单的反间计,以骑劫代替乐毅担任主帅[],结果致使燕军大败,骑劫战死,燕国丢失所占领的齐国土地。[

历史评价

司马贞《史记索隐》:“燕王受间,空闻报书。”

燕武成王(出生年月日不详—公元前258年),姬姓,名不详。公元前271年—公元前258年在位,战国时期燕国第四十一任君主。继位原因成谜,他是在燕惠王被弑后即位的,在他即位后,曾引起赵国的不满。

武成王七年(公元前265年),齐国田单征伐燕国,攻占中阳。武成王十四年(公元前258年),武成王去世,燕孝王即位。燕武成王,姬姓,名不详。

燕惠王七年(公元前272年),燕惠王去世,燕武成王即位。[]燕武成王七年(公元前265年),齐国将领田单率军攻打燕国,夺取燕国的中阳。[

]燕武成王十四年(公元前258年),燕武成王去世,其子燕孝王即位。

燕孝王(出生年月日不详─公元前255年),姬姓燕氏,本名失考,公元前257年燕武成王死后继位为王,立姬喜为太子,在位三年而卒。

燕孝王,战国时期燕国第四十二任君主。这期间,秦国灭东周,迁九鼎。这时期燕国可能筑有长城,自造阳至襄平(今辽宁辽阳),并设置了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五郡。近人王国良推论“ 燕筑北长城,不在燕王喜时,就在孝王末年”。

史籍记载《史记·卷三十四·燕召公世家第四》

燕王喜(出生年月日不详 - 死亡日期不详),姬姓燕氏,名喜,燕国蓟城(今北京市)人,战国时燕国第43任国君,燕惠王的曾孙。燕王喜即位第四年,伐赵国,赵将廉颇击破燕军,杀燕将栗腹,围燕。

乃使主和之将渠为相,围乃解。十三年剧辛攻赵,为赵将庞煖所破。二十三年,太子丹在秦国为质子,逃回。二十八年,太子丹使荆轲刺秦王,未成。秦攻燕,王亡走辽东,后为秦军所虏,燕国灭亡。

在位三十三年。公元前255年(燕孝王三年),喜的父亲燕孝王去世,于是喜继承燕国国君之位,史称燕王喜。[]公元前251年(燕王喜四年),燕王喜命令丞相栗腹与赵国结成联盟,将五百金赠送赵孝成王为酒资。

栗腹返回燕国禀报燕王喜说:“赵国国内年轻力壮者都在长平之战中战死,他们的孤儿还未成年,可以趁机攻伐。”燕王喜召昌国君乐间咨询此事。乐间回答说:“赵国是四面作战的国家,它的人民都熟习军事,不可以攻伐。”

燕王喜说:“我以五倍的兵力攻伐它。”乐间还是认为不可以。燕王喜发怒,群臣都认为可以攻伐。于是调动两军,二千辆兵车,栗腹率领一部攻伐鄗邑,卿秦率领一部攻伐代邑。

惟独大夫将渠对燕王喜说:“与人互通关卡结成联盟,将五百金送给人家的君王饮酒,使者返回禀报就回头攻伐人家,不吉祥,此战不能取胜。”燕王喜不听,亲自率领偏师随后进发。

将渠拉着燕王喜腰间的印带阻止他说:“大王绝不要亲自前往,前往不会取胜。”燕王喜用脚蹬开将渠。将渠流泪说:“微臣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大王啊!”燕军抵达宋子,赵国派廉颇率军,在鄗邑击破栗腹之军,乐乘在代邑击破卿秦之军。

乐间逃到赵国。廉颇追逐燕军五百余里,包围了燕国国都,燕国人请求讲和,赵国人不允许,一定要让将渠出来调和。将渠主持议和,赵国人听从将渠,解除对燕国的包围。[

]公元前243年(燕王喜十二年),赵国派大将李牧攻打燕国,夺取燕国的武遂、方城。剧辛原先居住在赵国,与庞暖友善,不久逃亡到燕国。当时赵国多次被秦军围困,赵国大将廉颇离开赵国,赵国任命庞暖为将军,燕王喜见此想趁赵国的困敝而攻伐赵国。

燕王喜向剧辛咨询,剧辛说:“庞煖容易对付。”燕国派剧辛率军攻打赵国,赵国派庞暖迎击,俘获燕军二万人,杀死剧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