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中国名人传记大全 > 第60章 赵高——指鹿为马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赵高,秦朝末年的权臣,以其深沉的权谋、狡黠的手段以及颠覆朝纲的行径而闻名于史册。

他的一生,如同一部复杂的政治戏剧,既展现了个人野心的极致膨胀,也反映了秦帝国末期的动荡与衰败。

一 生平概述

生于赵国,赵高自幼命运多舛,因家族获罪而被秦军俘虏,后被施以宫刑,成为秦宫中的宦官。

尽管身世悲凉,赵高却展现出了超乎常人的智慧与才学,尤其是对律法的精通,这使他在秦始皇身边逐渐崭露头角。

秦始皇对赵高的能力颇为赏识,不仅让他担任了中车府令,掌管皇帝的车马出行,还让他教自己的少子胡亥学习法律。

随着秦始皇的去世,赵高开始施展其惊天的政治手腕。

他伙同丞相李斯秘不发丧,并伪造诏书,逼死本该继承帝位的公子扶苏及大将蒙恬,从而扶持年幼且易于控制的胡亥登基,即秦二世。

这一系列举动,标志着赵高正式步入权力的核心,开始了他对秦朝政权的实际掌控。

赵高在秦二世时期,独揽朝政,排除异己,将秦朝推向了更加黑暗的深渊。

他利用秦二世的享乐之心,不断怂恿其征敛重税,大兴土木。

同时制造冤狱,诛杀忠良,如逼死丞相李斯,使得朝野上下人心惶惶,民不聊生。

在这个过程中,赵高巧妙地隐藏了自己的真实意图,表面上对秦二世极尽谄媚,实则一步步削弱皇权,为自己篡权铺路。

最为人所熟知的是“指鹿为马”的典故。

赵高为了试探朝臣对自己的忠诚度,故意在朝会上将一只鹿说成是马,以此来区分谁是自己的党羽,谁是反对者。

这一荒谬的场景,成为了赵高专横跋扈、颠倒黑白的象征,也是秦朝末年政治腐败、道德沦丧的写照。

然而,赵高的权势之路并未长久。

随着陈胜、吴广起义的爆发,秦朝的统治摇摇欲坠,赵高意识到秦二世已成傀儡,于是密谋弑君,另立子婴为秦王。

然而,子婴并非昏庸之辈,他深知赵高的险恶用心,在即位仪式上设计除掉了赵高,结束了这位乱政者的生涯。

赵高的一生,以悲剧收场,他的名字也因此成为了历史上奸臣的代名词。

赵高的故事,是对权力欲望与人性贪婪的深刻警示。

他的存在,加速了秦朝的灭亡,同时也为中国历史留下了一段关于阴谋与背叛的沉重篇章。

在后世的评价中,赵高常常被视作奸诈、残忍的象征。

但也不乏学者从更广阔的视角审视,认为他是特定历史环境下权力斗争的产物,其行为映射出古代宫廷政治的残酷与复杂。

无论如何,赵高的一生,无疑是中国历史上值得深入研究与反思的重要案例。

二 主要罪行

赵高在秦二世胡亥即位后,权势熏天,一手导演了秦朝迅速衰亡的悲剧。

赵高的罪行繁多,且影响深远,以下是他最为人所诟病的主要罪状:

1 篡改遗诏,拥立胡亥

赵高最为人所熟知的罪行是篡改秦始皇遗诏,将本应继位的公子扶苏和大将蒙恬排除在外,转而扶持了昏庸无能的胡亥上位。

这一举动彻底改变了秦朝的命运,也为日后秦朝的崩溃埋下了伏笔。

赵高利用胡亥对他的信任,以及李斯对权力的渴望,密谋篡改诏书,使扶苏自裁,蒙恬被害,为自己的专权铺平了道路。

2 残害忠良,排除异己

胡亥登基后,赵高以巩固帝位为名,实际上大肆残害忠良,排除一切可能威胁到自己地位的人。

他设计陷害丞相李斯,通过诬告使其遭受酷刑,最终被腰斩于市。

李斯之死,标志着赵高彻底控制了朝政,从此,无论是文武大臣还是皇室宗亲,只要稍有不满或疑虑,便难逃其毒手。

如右丞相冯去疾、将军冯劫等皆因不愿附和赵高而被迫自杀。

3 指鹿为马,愚弄君臣

赵高为试探朝臣是否绝对服从,上演了“指鹿为马”的着名一幕。

他在朝会上故意将一只鹿说成是马,以此来区分忠于他和敢于反对他的人。

这一荒诞的行为,不仅是赵高对权力的极端炫耀,更是对君主权威的极大羞辱。

它揭示了秦朝末年政治的黑暗与混乱,以及赵高对朝臣的彻底控制。

4 助长苛政,激化矛盾

赵高当权时期,不仅没有缓解秦朝因暴政而积累的社会矛盾,反而变本加厉,加重赋税,扩大徭役,使得民不聊生,怨声载道。

他的政策进一步加剧了秦朝末年的社会动荡,为陈胜、吴广起义等反秦运动提供了土壤,加速了秦朝的灭亡。

5 篡改律令,操纵司法

赵高还篡改法律,随意解释律令,将法律作为打击异己的工具。

他操纵司法系统,制造冤假错案,许多无辜之人因此而枉死。

这种做法彻底破坏了秦朝的法制基础,让人民失去了最后的安全感,进一步激发了社会的不满和反抗情绪。

6 贪婪无度,奢侈糜烂

赵高个人生活极为奢侈,他利用手中的权力大肆敛财,搜刮民脂民膏,过着穷奢极欲的生活。

他的贪婪不仅加剧了社会的贫富差距,也加深了民众对统治阶层的仇恨,为秦朝的崩溃又添了一把火。

7 最终结局

赵高的种种恶行,最终引发了朝野内外的强烈反弹。

秦朝末年,面对起义军的逼近,赵高先是设计害死了秦二世胡亥,随后试图自立为王,但在遭到群臣反对后,不得不改立子婴为王。

然而,子婴识破了赵高的阴谋,不久之后设计诛杀了赵高,结束了他罪恶滔天的一生。

赵高的死亡,虽然为秦朝短暂赢得了喘息之机,但已无法挽回秦朝覆灭的命运。

赵高的罪行,不仅是对秦朝的背叛,也是对历史的警示。

他的一系列恶行深刻地体现了权力腐蚀人性的可怕,以及缺乏有效监督机制下绝对权力的危险。

三 历史评价

赵高,作为秦朝末年最具争议的历史人物之一,其历史评价复杂多面。

既体现了对其个人品行与作为的批判,也反映了后世对秦朝灭亡原因的深刻反思。

以下是从不同角度对赵高进行的历史评价:

1 史家笔下的奸佞

在传统史学中,赵高被视为典型的乱臣贼子,是秦朝速亡的罪魁祸首之一。

《史记》等正史中,司马迁毫不留情地批评赵高“诈忠信以惑主,因谗言以蔽民,杀无辜以贵其志”。

将其定位为阴险狡诈、玩弄权术、篡改遗诏、排除异己的典型代表。

这种评价强调了赵高对皇权的僭越、对法治的破坏以及对国家稳定的严重冲击,认为他的行为加速了秦朝的灭亡,给后世带来了深重灾难。

2 政治权谋的高手

从政治策略的角度看,赵高被一些学者视为极富政治智慧和权谋技巧的人物。

他能够在复杂的政治环境中,利用自身优势,精准把握时机,通过一系列精心策划的行动,实现了个人权力的最大化。

尽管手段卑劣,但其对人性的洞察、对权力运作机制的熟练掌握,显示了高超的政治手腕。

这种评价并不意味着认同其道德立场,而是客观分析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如何运用权力的艺术。

3 法家思想的扭曲实践

赵高曾是精通法律之人,但其实际行为却与法家主张的公正无私、依法治国背道而驰。

有观点认为,赵高利用法律作为工具,任意曲解,为私欲服务,这实际上是对法家思想的一种极端扭曲和滥用。

这种评价揭示了赵高虽有法学背景,却未能成为法治精神的维护者,反而成为法律公正的破坏者,加深了人们对绝对权力腐蚀人性的认识。

4 社会变革的催化剂

从更宏观的社会历史进程来看,赵高的活动和秦朝的迅速崩溃,也被视为旧秩序向新秩序转变的催化剂。

一些历史学家认为,虽然赵高的个人行为不可原谅,但他所触发的混乱局面加速了秦朝的灭亡,间接为汉代的建立和社会制度的革新提供了条件。

这种评价强调了历史发展的辩证性,即使像赵高这样的负面角色,也在某种意义上推动了历史的前进。

5 道德与权力的警世寓言

赵高的故事,被广泛用作道德与权力关系的警世寓言。

他的经历警示后世君主和臣僚,过度的权力欲望和无底线的权谋操作终将导致个人和国家的毁灭。

在文学、戏剧及民间传说中,赵高常常被塑造为反派角色,用来教育人们要警惕身边的伪君子,重视道德伦理与权力的正当行使。

综上所述,赵高的历史评价是多维度的。

既包含对个人道德沦丧的谴责,也有对其政治才能的客观分析,更有对他在历史转折点上作用的深刻反思。

无论从哪个角度看,赵高都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无法忽视的存在,他的故事成为了衡量权力、道德与历史责任的标尺。

——————————

狼顾赵高乱秦时

烽火连天秦帝国,权谋深处赵高立。

曾为宦者侍帝王,一朝翻云成砥柱。

假诏传位乱嫡庶,二世昏聩成傀儡。

指鹿为马辨忠奸,天下瞠目寒心悸。

丞相府中藏野心,蚕食大秦如蚁蝼。

忠良惨遭屠龙刀,百姓泣血空遗咎。

金戈铁马诸侯起,帝国崩塌若流沙。

赵高祸国终自毙,留与后世千秋骂。

古往今来多少事,奸臣末路警世人。

权欲熏心诚可畏,莫让青史书孽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