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小栓子缓缓开口,“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

言语流畅并无磕绊,可见是记忆上佳且有反复念诵,对于一个从来没有接触过书本的小孩子,能做到这样已经很不错了。

宋不辞点点头道,“那你可知道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小栓子有些茫然的摇摇头,他并不是很能理解。

宋不辞解释道,“这句话出自四书的《论语》,大意是说,君子吃饭不要求饱足,居住不要求安定,工作上勤劳敏捷,说话却谨慎,接近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并向他学习,纠正自己的缺点,这样,就可以说是好学了。”

他本是顺口解释,是为了告诉他光会背还不行,还得知道里面的意思,却不想小栓子却突然抬头看向他,

“先生,做君子就要不能吃饱饭、不能住的安定吗?”

勤奋决定高度,而深度思考决定深度。

深度思考是理解和分析问题的关键能力,它的前提就是一颗主动探索和质疑的心,而这,往往是很多人最欠缺的,尤其是在这个时代的底层人士,他们更多的是被动的接受。

对于小栓子的发问,宋不辞是有些惊喜的。

宋木匠不懂学问上的事,但他也觉得这样不对,他们一辈子求的不就是个三餐温饱,片瓦遮身嘛?

他挠挠头,“那、那不然小栓子就不做君子了,只识字就好了,咱们庄户人家也做不来那君子。”

宋不辞笑而不答,只问小栓子,“你平日里不干活的时候喜欢做些什么呢?”

小栓子又恢复了一开始的怯声,“我、我喜欢坐秋千。”

村里大榕树下的秋千是孩子们的聚集地,但小栓子因着小时候的事少了些活泼好动,甚至不怎么喜欢热闹。

小栓子的爷爷心疼孙儿,在他们家院子里的大核桃树上,给他用草绳绑了根秋千,虽然绳子勒屁股,但他很喜欢那种荡起来的感觉,让他觉得自己好像住在风里,整个人都轻快起来。

宋不辞微笑,“那你这几天坐了吗?”

小栓子摇摇头有些怀念,他这几天不干活的时候一直在练字,“没有。”

“所以你为了练字,放弃了心爱的秋千对吗?”

小栓子点点头。

宋不辞又道,“所以你是勤快、有毅力,而且好学的,对吗?

小栓子有些不好意思的抿了抿唇,但眼底有着羞涩的愉悦。

宋不辞继续,“那你会要求黑蛋儿、月牙、大牛或者村里其他孩子他们都去那样做吗?”

“不会。”

小栓子诧异,他为什么要要求别人去那样做呢?

“所以,君子为了学习而做到食无求饱,居无求安这些,就是很好学了。”

“但这些只是为了说明一个好学君子的品质,为了学习可以放弃一些优异的生活,就像你为了练字放弃了玩秋千一样。”

“但是,这不是把它当成一种标准、规则去要求君子都这么做,就像你不会要求村里的孩子都跟你一样去练字而不玩耍。”

“更不是在树立一个评判的标准。”

宋不辞在说的过程中,小栓子眼底的疑惑慢慢散去,眼里渐渐升起豁然开朗的光亮,仿佛在说,原来是这个意思。

他大着胆子开口,“先生是说,可能大牛他们没有像我一样不坐秋千而去练字,但不是说他们就不勤奋、不好学,不是没有好的品质,对吗?”

“对。”

宋不辞眼中闪烁着欣慰,孺子可教也,于是,他乘胜追击,

“所以,无论是读书做学问,还是做事,我们不单单是要记住要理解,还要通过我们的理解去深入的思考,发现事物的本质。”

他看着小栓子温声道,“你,能理解吗?”

小栓子眼底闪着亮晶晶的光,声音也自信了许多,“先生,我明白了。”

“二狗,你讲的真好,我也明白了嘞!”

宋木匠笑开了花,真不愧是他们县里年龄最小的童生,“二狗,你可真聪明!”

宋不辞笑而不语,他一直不觉得自己多聪明,不过是自幼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罢了。

反倒是小栓子,真的是一个很有天分的孩子。

“先生,你们在说什么呢?”

黑蛋儿带着几个小孩子走了进来,有的有大人跟着,有的没有,他晃眼看了一下,没有大人跟着的多是女孩儿,甚至冬花和小梅这两个跟他差不多大的孩子还红着眼眶。

他心下有了数,重男轻女是根深蒂固的,宋家村虽说没有出现过虐打女孩儿的情况,但到底也没思想开明到人人都能将女儿和儿子都放在平等的位置。

他抿了抿唇,转头看向黑蛋儿,意味深长道,“在说你们练字练的怎么样了。”

黑蛋儿立马心虚的眼珠子乱飘,他挠挠屁股不说话了。

“练字?你不是说二狗让你们来跟他识字?他还教你们写字了?”他背后的宋永德眼珠子一瞪,“你现在在地上写给我看看!”

黑蛋儿哭丧着脸,他练了几下就不想练了,那字儿笔画可太多了,他看了就会,一写就忘!

他只想识字读书,不想练字啊!

自家的种什么德行自家清楚,宋永德当时就黑了脸,黑蛋儿见情况不对拔腿就要跑,却被宋永德一把揪住,提到院子外面就是一顿爱的教育。

宋不辞无奈的摇摇头,黑蛋儿和小栓子就是两个极端,一个太安静,一个太跳脱。

不过,他转头看向院子里提着东西的人,微微蹙起眉头,“叔、婶子,我这就是个草台班子,你们不用拿东西过来。”

“嗨,”院子里的人七嘴八舌,“也不是什么值钱的,就是些平时用的着的,咱不能让你白费功夫不是。”

“就是就是!”

他们来也匆匆去也匆匆,说完也不给宋不辞说话的机会,叮嘱了自家孩子两句就匆匆离开了。

宋不辞看着院子里的野菜鸡蛋粮食等叹了口气,这哪儿是送孩子来送的,这送的是对他的重视和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