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河脸上带着绝然又释然的笑容:“若是日后查出来这陆东成果真有异,还请萧公子烧个纸告诉在下一声,在下在黄泉之下也能乐呵乐呵。”
“这有可难,”萧天洛痛快地拍向胸口:“一言九鼎,说到做到。”
当着沈渡的面,萧天洛就不好讲自己要替尹家兄妹为他收尸的话,意思到了就么。
不管能不能查出来,到时候都是他在尹河坟前给烧纸。
姬月娘疼得死去活来,底也被揭得差不多,沈渡让人过来查看她的情况,省得人死了。
尹河则又被押走,沈渡淡然道:“问斩时间即刻就要到,这一见就是最后一面。”
“倒也不算,行刑那日我必定到场,看着他人头落地。”萧天洛看着远去的尹河背影:“柳家姑娘不堪真相,难敌心中负重自尽而亡,他却是令人意外。”
“这样赴死何尝不是一种赎罪,行刑那日方才是解脱之时,此人活得洒脱,倒让本官生出几分佩服,也算是个敢做敢当的了,对了,突然想到此人也是折在萧公子手上。”
这,萧天洛讪笑道:“当初他潜入侯府刺杀于我,那岂能让他如愿。”
“他也算是求仁得仁了,关于那陆东成,本官记得萧公子也与他打过交道,如何想?”
萧天洛瞥了一眼正痛苦难耐的姬月娘,乍看之下,那囚衣被蹭得松散开,美景若隐若现。
他挪开眼神,轻咳道:“大人,你这是在考验属下的自制力吗?”
沈渡一怔,瞥过一眼后目色深沉,低喝道:“给她披上外衣,女囚如此,成何体统!”
萧天洛轻咳一声,沈渡黑着脸离开,身后,那姬月娘身上被盖上一张不知道从哪个男人身上脱下来的外衫,罩住了那诱人的风景。
姬月娘药效发作是真,故意抖落散开囚衣也是真,没人比她更了解男人的本性。
就算没有喜欢也能支棱起来,这也是为何从古至今美人计不绝的原因。
没想到这帮大理寺的榆木疙瘩们根本不上套,一个个眼神闪避,大有避嫌之意,萧天洛更是出言警告,要绝了自己的路,他就是自己的天降克星,冤孽啊!
沈渡最恼利用美色这种下三滥的手法,一脸嫌恶地带着萧天洛远离这间监牢。
待进了沈渡办公之所,两人继续刚才的话题,且不说这姬月娘还藏着多少事情没有交代。
“萧公子,我们话接刚才,陆东成此人与姬月娘曾经往来过密,这一点尹河也能做证,依你看,这陆东成有什么不寻常的地方?”沈渡问道。
萧天洛觉得奇怪,下意识觉得大理寺或许查过与姬月娘往来的人,这陆东成定在名单中。
活阎王能这么问应该是没有查出陆东成有什么猫腻。
与官场之人来往得多也是一名掮客该有的素养,官商不总走在一块吗?
“方才姬月娘是故意引我们留意陆东成,此人是否真的有倭国勾结,依在下看有待查证,咱们可不能被这女人带进沟里,沈大人说是不是?”
萧天洛直截了当地说道:“在下从前与这陆东成打交道,只觉得此人愿意舍利,比如上回的三十万两,还有与原商会会长李凡生割席,都以自保为基本准则。”
“最初与此人相识时,在他眼里侯府还是个落魄户,彼时显出几分张狂,可见这人人品也就那样,长着一双势利眼,尹河方才举报此人,定是见他与姬月娘往来密切。”
“但此人现在进入大理寺视线,就算藏着什么秘密,沈大人必定不会错过的,对吧?”
萧天洛的话让沈渡哑然失笑,真是什么话都让他说了,不过能听出来他对陆东成的观感不佳,也是,谁能对当初轻视、暗算过自己的人还和风细雨呢。
“本官有一问,还请萧公子解惑——萧公子可是有五听之术?”沈渡说道:“方才萧公子紧盯着姬月娘的表情,似在观察其表情,其实,萧公子是觉得陆东成有异的吧?”
“姬月娘的神情就能说明不少问题,陆东成不敢说有问题,但必定还要再查一查。”
沈渡双手背在身后:“方才萧公子的眼神与动作让本官想到,莫不是也熟悉五听之术。”
萧天洛是听得一头雾水:“五听?”
“一曰辞听,二曰色听,三曰气听,四曰耳听,五曰目听,是为五听之术,刑部与大理寺听讼便以这五听之术为基准。”沈渡双手一背,有些感慨:“可叹萧公子进了国子监。”
在他看来,萧天洛在五听上必定极有天赋!
萧天洛这才反应过来,这不就是古代的听讼制度嘛,五听制度在古代普遍应用于刑事诉讼,而色听,刚好对上了自己的对微表情的把握。
所谓察色判断,是指通过观察当事人的表情和神色,判断其有无异样,从而发现案件疑点,为查明案件真相提供线索。
察色判断要求官员深入地洞察当事人每一个细微的神情,敏锐地把握其中的端倪,从而为发现案件真实奠定基础。
而辞听判断是以心理学为依托,依据一般情况下正常人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状态,通过聆听当事人的声音如哭声来判断案件的蹊跷,从而为查明案件真相提供线索。
言辞判断是通过甄别当事人的陈述或供词,发现其中的真伪,从而为进一步调查取证和探明真相提供条件,在古代哪有什么监控取证,也没有技术手段,人证、供词为主。
要判断其真伪就尤为重要,古代的冤假错案那么多,就是因为人证易作假,颠倒黑白。
后来的技术手段越来越先进,还有天网的密布,才让冤假错越来越少。
反正这五听制度要说合理也合理,毕竟在古代也算比较全面的制度了,从取证到情理,也算是兼顾了法理,但是其缺陷也是十分明显。
因为过于强调利用察言观色来对证据做出判断,很容易造成主观判断失误,而在古代为了取证严刑逼供是常用手段,多少人吃不了苦头宁愿求个速死,错案就更多了。
萧天洛用后来人的眼光来看,五听制度实在是存在太大的漏洞,但哪怕在后世也没有完刑讼制度,起码在当下,五听算是综合性最强合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