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京师到象州,约有2200里。
象州的州府,位于郁林城。
一个月后,祖明澈抵达郁林城,住进刺史府。
住进刺史府之后,他和胡芸儿查看周边的地形,发现象州有很多山,距离郁林城不远便有个大瑶山脉。
胡芸儿去大瑶山考察,走遍周围百里,找到一片山谷。山谷三面环山,只在西面有开口,有一条小路通往外面。山谷里有两三百亩土地,住着十几户人家。
她派了一位王府管家,跟那十几户人家去谈,每家给一些银子,300-500两,让他们搬迁到别处。
山谷里土地贫瘠,一亩地只能卖2-3两银子,而搬迁到大瑶山之外,在平地购买良田,则需要8-10两银子一亩,300两银子能买二十亩良田,还能盖一座房屋。因此,那十几户人家听说有这种冤大头,都痛痛快快的搬走了。
接下来,胡芸儿让管家请人,在山谷里修建房屋,将原来百姓居住的茅草屋推倒重建。等到房屋建好之后,她在山谷里脉下一颗中型聚灵珠,然后布置法阵,将灵脉封锁在山谷里。
因为山谷比较小,原本只要有一条小型灵脉就够了,但她在这里埋下中型聚灵珠,衍生出一条中型灵脉,大大提升了灵气的浓度。
自此之后,胡芸儿和老爷子祖永寿,以及婆婆郭红袖,连同一部分王府原有人员,在山谷里住下来。另有一部分人,住在刺史府。而祖明澈呢,白天去刺史府工作,晚上回山谷修炼,他是筑基修士,来去如飞,几十里山路很快就到,只不过在施展青云仙步的时候,他需要借助于符箓来遮掩身形,否则落在普通人眼里会有麻烦。
苍兰国周边有四大宗门,其中白骨门距离象州比较近,直线距离约有千里,因而不时会有白骨门修士出现在郁林附近。
胡芸儿布置的法阵比较复杂。她原先在京师布置法阵的时候,功力还很低,对于阵法的理解较弱,而且京师重地受龙脉干扰,不敢埋下中型聚灵珠。没有中型灵脉,带不动复杂的法阵,所以她在京师布置的法阵比较弱,使用的阵盘乃是自制的。
现在到了大瑶山,天高皇帝远,她取出在青云门遗址得到的阵盘,可以布置相对复杂的法阵了。
她在青云门遗址得到不少阵盘,那些阵盘大多出自炼阵师“易水真君”。
易水真君是青云门的内门长老,合道级别的大修士,她炼制的阵盘有不同品级,有的极其复杂,属于高阶灵阵;有的略微简单,属于中阶灵阵。至于说低阶灵阵,都被她丢弃了,没保留下来。
灵阵分为1-9品,3品以下属于低阶灵阵,4-6品属于中阶灵阵,7-9品属于高阶灵阵。中阶灵阵需要中型灵脉来带动,高阶灵阵则需要大型灵脉,甚至巨型灵脉来带动。在没有灵脉的情况下,也可以用极品灵石提供灵能,但会消耗大量的灵石,日久天长,无法承受。
不同品级的法阵,能对付不同级别的修士。1-3品的灵阵可以对付金丹以下的修士;4-6品的灵阵,可以对付金丹和元婴级别的修士;7-9阶的灵阵用来对付步虚、合道级别的大修士。
胡芸儿挑选了个6品阵盘,这样的法阵足以应对金丹真人和普通的元婴真君了。有了法阵的保护,有了稳定的基地,才可以静心修炼,一点点积累实力。
而祖明澈呢,也不是每天去刺史府,他请了两位赋闲的举人做师爷,同时将权利尽可能下放给长史、录事参军和诸曹参军。 诸曹参军包括财政、刑法、农田以及户粮等方面的行政官员,由录事参军统辖。
因此,他可以隔几天去一趟刺史府,甚至十天半月露个面就行。
他这个刺史不负责掌军,有三千兵马驻守象州,归司马张汝亮统领。
张汝亮是泰平帝赵凌帧的亲戚。
赵凌帧有三宫六院,他最宠爱的西宫娘娘名叫“张芝”,张芝的父亲叫张璧,张璧是黄阶宗师,被封为“常乐侯”。张璧有7个儿子和5个女儿。张汝亮排第三,年龄比张芝大两岁,所以严格意义上说,张汝亮算赵凌帧的“三舅子”。
常乐侯张璧,以前做过“卫将军”,曾经被柱国大将军祖永寿当众呵斥,所以张家和祖家关系不睦。
张汝亮做了象州司马,按理官职比刺史小,但他不来刺史府拜会,还想给祖明澈找麻烦。
他手下三千兵马,其中有四位高阶武师,二十多位中阶武师,没有一位武道宗师。别说武道宗师了,就算九阶武师,也不是寻常人物。按照苍兰国的规矩,九阶武师为国效力几年,可以被封为伯爵。
张汝亮手下四位高手,有两位是张璧当年从军营里拣选出来的,还有两位则是皇上派来的大内高手,一等侍卫。这些人中,只有一位九阶武师,名叫“孙琦”,此人年过七旬,刚进阶不久,还没完成为国效力的任务,所以尚未被封爵。
孙琦被派到象州军营,只要在这里待够年数,就可以封伯爵了。但这有个前提,他要听从皇家指令。张汝亮是代表皇上镇守象州的,所以孙琦要听司马张汝亮的话。
孙琦接受张汝亮的指令,让他另外三名高阶武师,暗地里对付祖明澈,即便不能杀了祖明澈,也要剪除他身边的人,包括妻子、儿女和随从人员。这件事不能明着做,必须在荒郊野外,杳无人烟的地方下手。
可是胡芸儿和祖明澈很谨慎,每次出门都激活符箓,让人看不见踪迹,在数十里外的山谷里安定下来,孙琦等人竟然毫无察觉。
祖明澈若因为公务出城的话,往往带着数十名护卫,其中包括黄阶宗师张伦。从外表看,张伦乃是一介老朽,只是一位驾车的老汉,谁知道他是战场上退下来的老兵,跟着祖永寿努力修炼,最终脱胎换骨的武道宗师呢?
祖永寿从军的时间很长,20岁开始从军,30岁担任虎贲校尉,35岁任中郎将,40岁卫将军,50岁任骠骑将军,60岁任大将军,直到85岁才退下来。在他从军65年的过程中,每年拣选二十位亲兵,一路培养下来,总共培养了上千人,大多数人因为年迈死去,还有人回到故乡,跟子孙住在一起,颐养天年。到最后只剩下八位高阶武师,无论如何都不肯离去,一直待在苍南王府养老。
张伦是那八位亲兵中,第一个晋升宗师的人,现年83岁。
黄阶宗师能活140岁,如果他不继续进阶,还有五六十年好活。
他不觉得自己年迈,所以宁愿跟着三少爷鞍前马后。
另外七名老兵则跟随祖永寿住在山谷里。
按理说,祖明澈是筑基修士,身边压根儿不需要护卫。但他为了不暴露身份,所以能不出手就不出手,包括先前在战场上,他转战数千里,从未暴露筑基期的功力,对外展示的形象乃是中阶武师。
因此,皇家得到的资讯,都说他功力不高,因为少年残疾的缘故,习武艰难,今生无法成为武道宗师,因此才会弃武习文,考中状元。如果习武资质很好的话,又怎会在儒学方面耗费精力呢?
张伦八十多岁的年纪,若想继续进阶延寿,自然离不开丹药。他知道祖明澈会炼制灵丹,祖家的丹药都是由祖明澈提供的,所以他降低身份,甘愿做驾车的老仆,
除了张伦之外,祖明澈还有一百名侍卫,被他分成几个组,一部分护卫刺史府,一部分跟着他出门公干,视察象州各县。
那些侍卫的功力有高有低,因为年龄不同,习武资质有差别。
祖明澈选人时,最关注是否忠心,然后是功力,至于说习武资质嘛,好坏没那么重要,反正大浪淘沙,日久天长,是金子总会发光。
这些人都经历了战场的考验,虽然高阶武师不多,但合在一起很有杀伐力。
为什么缺乏高阶武师呢?
当初祖青云镇守北方的时候,手下三十万将士,自然有不少高阶武师,但在北蒙国进犯的时候,苍兰国兵败如山倒,那些高阶武师先逃走了,只有中低阶武师和大量士兵滞留在雁门关外,所以被祖明澈收编的兵将中,缺乏高阶武师,即便有都尉和百夫长,也接受朝廷封赏,没有跟着祖明澈来象州。
但祖家作为大将军之家,除了那几位老兵外,还有自己培养的年轻武师。
祖永寿和祖青云统领过千军万马,麾下曾经有很多兵将,后来那些兵将退役了,回到故乡娶妻生子,他们的子孙后代中,如果冒出优秀的年轻人,还想送到祖家来接受培养。因此之故,祖家可以一呼百应,祖明远前往苍梧省的时候,选了八百人带走;祖明澈出关迎战的时候,又选了一百位年轻人从军。
经过数年的培养,有些经过培养的年轻人,离开祖家,进入军营,担任武官。那些人承祖家的情,而祖家不需要他们报恩。那个情分一直保留着,父传子,子传孙,有些家族能传好几代。
尤其是近年来,因为祖明澈炼制的灵丹太多了,自己用不了,又没法拿出去卖,所以不时拿出来,奖赏给依附于祖家的年轻人,还有以一些丹药送至苍梧省,让那些年轻人加速成长。迄今为止,长兄祖明远的麾下,已经培养出十几位高阶武师;而祖明澈的手下也有两位七阶武师,这两位七阶武师分别叫黄柏、李进,年龄都不到四十岁。
不到四十岁的七阶武师,已经算是天之骄子了。
苍兰国的武修平均年龄,七阶武师的是60岁,八阶武师是70岁,九阶武师是80岁,黄阶宗师是100岁!像大将军祖青云,是在63成为黄阶宗师的。祖永寿成为黄阶宗师的时候,已经有82岁了。此后到119岁,才成为玄阶宗师。
这是在主要靠自己修行,缺乏高人提携的情况下。如果投入宗门的话,进阶比凡俗世间快得多。宗门实力越强,年轻人进阶越快。有些顶尖的大宗门,作为大修士的子女,从娘胎里开始伐毛洗髓,十几岁开始筑基,那也没什么好奇怪的!而若是仙人的后裔,生下来就是仙苗,三岁筑基,十岁金丹,那也有可能!
人,生来不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