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京城的万众瞩目下,早朝终于是开始了,群臣都按时的到达了,各自在自己的位置上站定。
早朝就这么开始了,最开始并没有说西南的战事,而是按照惯例开始各个尚书的奏报。
半个时辰后,这各方奏报都完成了,永兴帝也开始进入了正题直接道:“众卿家应该都知道了吧,西南之战我朝又赢了。”
群臣这时候开始跪地山呼,这都是惯例了,毕竟已经赢了三十年了,流程大家都熟悉的很,就是有那不熟悉的,也早就找人提点过了。
流程走完了,该是说正事的时候了,永兴帝继续道:“李内官,把这捷报给众卿家宣读一下吧。”
李内官双手接过捷报,然后就开始了宣读,随着宣读的进行这群臣心思各异。
像是韩章和叶奇这些聪明人,早就知道了袁文殊这封捷报里的意思,他这次压根就没给自己邀功。
这就打了其他人一个措手不及,因为这奏章上要是袁文殊功劳最大,那他们完全可以顺势谏言官家,让袁文殊回京。
毕竟要给其他人表现机会不是?可谁能想到袁文殊不按套路出牌,压根就不说自己的功劳,反而全都推给了麾下。
这可就难办了,他们之前商议好的计策就不能用了,这下只能是临时在想一个了。
李内官的宣读慢慢就结束了,把奏章呈给永兴帝后,就回自己的位置站着。
“这捷报也听完了,你们都说说吧,这赏赐怎么个章程啊?吏部先说说”永兴帝道
听到官家点了自己,叶奇出班道:“陛下,除袁少保和杨新外,其余将士都有例可循,依照成例即可。”
“至于这袁少保和杨新的封赏,那还需陛下乾刚独断才行。”叶奇回道
“那其余人等,就按以往成例,至于这袁卿和杨卿的封赏,内阁可有主意啊?”永兴帝继续问道
韩章出班道:“陛下,杨新的封赏好说,按以往惯例,封个归德将军即可,至于实职,那还需斟酌一二才行。”
“至于这袁少保的封赏,那非陛下决断不可,臣万不僭越。”韩章回道
“你们太极打得很好嘛,这绕来绕去,又绕回到朕这里来了,也罢,那这个恶人就朕来当吧。”
“传旨,此次西南大捷,袁文殊指挥若定,功勋卓着,朕心甚慰,特赏万亩皇庄五座,绸缎百匹,黄金万两,望其不负朕望,再立新功。”永兴帝下旨道
而听了这道圣旨的大臣们,此时神色各异,他们没想到,陛下真的没有晋袁文殊的官职,只是赏赐了些土地银钱。
虽说官家特意说了是万亩皇庄,他们觉得官家这次是大出血了,但是那和他们有什么关系?那是皇庄,顾名思义,就是皇帝的庄子,他愿意赏给谁就赏给谁,轮不到他们来管。
要说这朝堂上,大部分人听到这道圣旨后,心里都很高兴,毕竟这次袁文殊没捞到官职,只得了些土地银钱。
看袁文殊倒霉他们也高兴,谁让这孙子下手这么黑,把本该是他们的好处,都给独吞了呢?
这打了胜仗,没有什么实际好处不说,只得了些无关紧要的东西,可以说袁文殊已经是很倒霉了。
在这种情况下,他们要用什么理由,才能让官家下旨,召袁文殊回京?
这就体现出,西南有人的好处了,昨晚他们已经商议好了两种办法,一定能让官家,把袁文殊调回京。
叶奇出班道:“启奏陛下,臣有事要奏。”
永兴帝觉得很奇怪,这次自己并没有晋升袁文殊,韩章又要搞什么事情?
虽然心里奇怪,但是还是要听一听的,于是道:“叶爱卿有何事要奏啊?”
“回禀陛下,京察马上就要开始了,臣以为,可以让袁少保,先率领健卒营回京。”
“这一来,是让将士们休息休息,毕竟刚刚经历血战,这二来嘛,这些将士们也是好运道,这封赏和京察赶在了一起,除了这次封赏外,完全有望再进一步。”叶奇道
“爱卿说得倒也有理,朕看可行,众卿的意思呢?”永兴帝直接把球踢了出去。
果然,秦国公马上出班道:“启奏陛下,臣觉得此举不妥,这次只是小胜,现下还不知,大理一方会作何反应,此时调回大军,臣以为,此非明智之举。”
“秦国公说的也有道理,此次毕竟只是第一次交锋,此次之后,大理会作何反应尚未可知啊。”永兴帝道
“陛下,依臣看,完全可以另外派人率领大军前往,替换袁少保即可。”叶奇道
“陛下,此举断不可行,说句不那么恭敬的话,这西郊大营内,健卒营说第二就没人敢称第一”
“除非从边军调兵,否则,恐酿成大祸,望陛下慎重考虑,叶尚书此言,实乃误国。”秦国公斩钉截铁的道
听了秦国公这话,叶奇脸色变得非常难看,但一时又不知道说什么好,所以一时就愣在了原地。
永兴帝其实也有心让袁文殊回京,但此时他不能说话,要不然就显得偏心了。
那他的那点心思,不就暴露在群臣面前了吗?这么多年,他什么时候干过这种事?
不过他不急有人急啊,韩章此时必须得说话了,不能看着自己心腹出丑不是?
于是出班道:“启奏陛下,臣以为叶尚书也是好心,想着将士们辛苦,不想他们错过这大好机会,秦国公此言有些过了。”
“不过,叶尚书此言确有不妥之处,他毕竟是文人,于军阵之道不是那么了解,以至于闹出了笑话,还望陛下,看在他也是一番好意的份上,宽恕其妄言之罪。”
叶奇感激的望了韩章一眼跪地道:“还望陛下恕罪。”
“行了行了,也不是什么大事,不过只此一次,叶爱卿还是要长长记性才是,毕竟这军阵之道,爱卿并不了解,还是不要妄言的好。”永兴帝和稀泥道
“行了,此事容后再议,内阁的诸位爱卿,还有秦国公英国公,随朕到御书房议事,今儿就到这吧。”永兴帝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