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一旁的韦晓宝立刻想到,今年是 1675 年,恰好是高丽肃宗王李焞即位之时。

这位李焞在位长达 50 年,一改其父显宗李棩对清廷称臣的态度,始终将满清视为胡夷,霸占中原汉室江山定然不能长久。

因此,他长期打着反清复明的旗号,与台湾的邓氏和明朝遗民过往甚密。

“那你为什么会帮德川家?”韦晓宝插言道。

“我在德川甲申家做客,听闻有华夏满清的人在江户城捣乱,就陪同德川甲申来了。”朴击焕说道。

“看在你王反清复明的份上,今天的事就不与你计较了。”韦晓宝说完又对双儿道:“双儿,解了他的穴道,放了他。”

“是,相公。”双儿答道。

解了穴道的朴志焕说道:“请问公子贵姓?是湾湾邓氏的,还是明朝那府的?”

“我乃天地会之人,姓韦名小宝。”韦小宝应声答道。

“你可是手刃鳌拜的韦香主?”朴志焕满脸惊讶地问道。

“你竟然晓得我?”韦小宝疑惑地反问道。

“韦香主乃是我朴家的大恩人,请受朴志焕一拜。”言罢,朴志焕扑通一声双膝跪地,毕恭毕敬地行了一个大礼。

朴志焕抬头目光凝视着韦晓宝,见韦恩公满脸疑惑不解。他顿了顿,缓缓说道:“这件事要追溯到四十年前,那是明崇祯九年(公元 1636 年),后金大汗皇太极妄自尊大,自称皇帝,国号大清。”

“他邀请我高丽王仁祖李倧去朝贺他的登基典礼,然而,仁祖以高丽国乃明朝藩属为由,断然拒绝承认大清国的地位。”

“皇太极大发雷霆,立即发兵征讨高丽。这场战争发生在丙子年,因此被称为丙子之役。”

朴志焕的思绪似乎飘回到了四十年前,他沉思片刻,接着说道:“那时我年方 16岁,刚刚从军。我的父亲和祖父都是高丽国的武将,父亲率领军队驻守在鸭绿江。”

“十万清军铁骑如汹涌的潮水般渡江而来,敌军的先锋正是号称清军第一猛将的鳌拜。父亲实力不济,惨死在鳌拜的刀下。”

“随后,清军发挥野战的优势,避开城池不攻,一路长驱直入,直逼高丽都城汉城。\"

“我的祖父是汉城的守将,他率领守军与清军激战 40 余日,毫不退缩,斩杀无数敌军。”

“然而,仁祖李倧受到朝中投降派的影响,最终决定投降。在汉江南岸的三田渡,他向皇太极行三跪九叩之礼,使清国成为了高丽的宗主国。”

“就在那天,为了发泄私愤,那可恶的鳌拜竟当着我国文武大臣的面,将我祖父残忍杀害。”说到这里,朴志焕已是老泪纵横。

“前年惊闻天地会韦香主手刃恶贯满盈的鳌拜,我朴家感激涕零,焚香祭拜祖先,以告慰祖父和父亲的在天之灵,必世世代代铭记韦恩公的大恩大德。”

言罢,朴志焕再次跪地叩拜。

韦晓宝暗想,这鳌拜果然是罪大恶极,自己前生杀了他竟收获如此多的好处,先是庒家报恩送来双儿,后有天地会拥立为香主,而今又遇报杀亲之仇的朴家后辈。

“快快请起!”

韦晓宝看着跪在地上的朴志焕说道:“你身为高丽人,为何身着倭国武士的服装?”

“回恩公,如今我高丽显宗李棩已逝,肃宗李焞即位,显宗在位时屈服于清国的淫威之下,而今,我肃宗人在曹营心在汉,秘密联络各方义士,重举反清复明的大旗,因此派我来倭国联络各方反清义士,为行事方便,才说倭语,着倭装。”

“恩公斩杀了德川甲申的儿子,那德川甲申是德川幕府大将军的亲兄弟,任幕府老中一职,司掌倭国行政副职,位高权重,还望恩公早做打算。”

德川幕府的行政官职分为大老(国务卿)、老中(副国务卿)、侧用人(部长)、奏者番(省长)、高家(市长)、大目付(县长)、町奉行(镇长)、勘定奉行(村长)。

韦晓宝心里暗自思忖,江户城乃是德川幕府的大本营,如今自己杀了德川家的人,此地显然是不能再逗留了。

“好,我们现在就速速离开江户城。”韦晓宝当机立断道。

“承蒙恩公不弃,小老儿这些年常在倭国走动,对倭国还算略知一二,如果恩公不介意,小老儿愿为恩公引路。”朴志焕自告奋勇地说道。

韦晓宝闻听此言,心想有一个熟悉环境的人带路,倒也不失为一件好事。

“我们要前往京都处理一些事务,你是否愿意一同前往?”

“愿意,愿意,能为恩公效犬马之劳,实乃小老儿的荣幸。”朴志焕激动万分地回答道。

随后,双儿搀扶着苏荃,一行数人浩浩荡荡地出了江户城。

出城后,朴志焕前往一户庄园购买了一辆马车和两匹快马。

苏荃、灵召和何惕宝在车厢内安坐,朴志焕则驾驭着马车,双儿与韦晓宝则各自骑着一匹快马,如左右护法般守护在马车两侧。

韦晓宝一行人刚刚离开江户城,江户城便立刻进入了戒严状态,大街小巷挤满了军士,他们挨家挨户地展开了严密的搜查。

德川幕府,忍着丧子之痛和断臂之痛的德川甲申,正在向大将军德川甲康汇报今天的事。

“这些可恶的华夏人是怎么怎么来到倭国的,是那个商队带来的?查,必须给我查清楚,我们要终身禁止他们再到倭国来,收回他们的签倭令,还要向他们讨要说法。”德川甲康咆哮道。

签倭令,是德川甲康为了国际贸易只进不出,搞出来的新玩意。

由于现在的倭国仍处于小冰河时期,粮食、布匹等生活物资匮乏,需要从国外进口,因此,倭国同大清国一样,也执行了闭海锁国。

与大清全面禁海不一样,倭国只是不允许本国物资出海出国,但允许持签倭令的外国商队,运送物资到倭国来,但只能用倭国盛产的金银铜作交易,不能用其他物质交换。

不一会儿,江户码头上传来消息,这伙华夏人是搭乘运送粮食的大宝船来的。

这回德川甲康有点棘手了,按自己刚才吩咐的办,还有3800万斤粮食没收回,岂不是要血本无归吗?

但自己亲弟弟家的仇要是不报,家族里也没法交待。

“那大宝船可还在江户城?”德川甲康问道。

“己于昨日装了铜锭后离开了江户巷。”

“这么说这伙歹人没有乘船离开,仍然滞留在倭国。”

“是的”

“传令下去,让那几个逃回来的武士描述,让幕府最好的画师画像,全国通缉这伙华夏歹徒!”德川甲康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