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乾隆五十二年,乾隆帝在避暑山庄翻阅《四库全书》时发现书中谬误颇多,因此下令复校。乾隆五十六年,乾隆帝再次在避暑山庄翻阅全书时,又发现了错误,遂下令复校补漏。

在纪昀等人的直接过问和监督之下,《四库全书》终于完成了。此时,时间已到嘉庆九年。

这一项文化工程,共经历了三十多年的努力。

纪昀在其中的功劳显着,发挥着重要作用并占据了主导地位,是当之无愧的学术界一代宗师。】

<乾隆帝厉害啊!两次都是他发现了书中有错误诶。[点赞]>

<额,上面的那条评论……你是不是对乾隆帝有什么误解?>

<啊……之前不是说他学了几万多首诗嘛,就只有一首入了中学生的语文课本里,而且最后一句还疑似纪晓岚代笔[笑哭]>

<不是,乾隆毕竟是皇帝诶,他的文学素养和知识面肯定比许多人都要高啊,从他写了几万首诗就能看出来了吧[捂脸]想嘲笑他,但也不要一棍子打死了吧。>

<《四库全书》编了三十多年啊,我记得《永乐大典》好像几年就完成了。>

<纪晓岚的作用是啥?主纂修官?>

<反正就是对《四库全书》没好感……>

<编写出来后,那些孤本什么的,是不是都被毁了?>

<包毁的,清朝惯性如此,最爱做的事。>

[明永乐帝朱棣:可恶的清朝人!]

[宋熙宁四年王安石:不赞同他们如此编写方法。]

[宋熙宁四年苏轼:《四库全书》编写出来后有在市面上传播吗?]

[明景泰六年于谦:肯定不会。]

[明正德帝朱厚照:写诗写了几万首?!佩服,佩服……]

[明嘉靖帝朱厚熜:你看看他活了多少岁,你要是也活到了那个岁数也可以。]

[清乾隆帝爱新觉罗·弘历:……! ]

……

“他……”杜甫纠结地开口,“这位乾隆皇帝写了几万首诗仍被后人嘲笑……是因诗中的内容还是其他原因?”

“额,说他没才华吧,他又写了几万首。说他有才华吧,好像后人对他的评价不太行。”李白伸懒腰,仰着头道:“那就给我们看看他写的诗是什么样子?”

“嗯嗯,我也好奇这样一位皇帝诗人会写出什么样的诗。”

高适等人也纷纷附和。

没有太久的时间,光幕上已经出现了乾隆帝的诗歌精选。

而发送到光幕上的人则是道光年间的人。

伴随着一阵阵的笑声,众人心中还明白了一件大事。

那就是道光帝很难压制住百姓了。

……

道光帝气得不知如何是好,他当然不是觉得任由清代百姓笑话皇爷爷这件事让他感到不好,而是因为他现在的处境十分被动。

广袤的土地上,遍眼望去,南方尽是反贼。

此时的局面让他想到了元末明初和明末清初的境况。

“苍天啊!大清不能亡于朕之手啊!”

“为什么!天下还有何人能信任?!能托付?!”

“忠臣、良臣、贤臣又在何处?!”

……

【说起纪昀,我们对他的印象还有一个就是他也是写书的人!中学时我们有学过他的一篇文章《河中石兽》,它出自纪昀所写的《阅徽草堂笔记》之中。

这里简单介绍下,纪昀这个人和他创作的《阅徽草堂笔记》之间的故事。

创作时间是纪昀在担任《四库全书》总纂官十余年之后,通读《阅徽草堂笔记》全书不难发现此书和《四库全书》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甚至是有一定程度的影响纪昀的创作。

乾隆五十四年,纪昀年过花甲,开始写书。这个时间段,《四库全书》即将完成,纪昀的时间也相对宽松,写文的环境较之前相比宽松。

清朝乾隆晚期,封建皇权至高无上,并专制制度达到顶峰。乾隆帝更是刚愎自用、独断专行。作为朝臣,最大的危险是皇帝。纪昀在这一时期创作的《阅徽草堂笔记》虽也有揭露官场的黑暗,描写亲朋故友间的友谊,但也有对皇权的妥协。】

<哦,是河中石兽啊……现在还记得里面的最后一句话:“然则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提《阅徽草堂笔记》还真没什么印象,但是《河中石兽》还是记得的,这篇文章是要求全部背诵的吧?>

<写文环境的话,是说那个时期的文字狱吗?我记得好像康熙晚期一直到乾隆晚期,文字狱盛行欸。纪昀在这个阶段写书,确实不太容易啊。>

<但是纪昀不是乾隆帝很看重的人吗?宠臣?>

<你搞错了吧,乾隆帝的宠臣不是和珅吗?民间都传出和珅是乾隆帝的早死妃子的转世了。>

<哈哈哈,你这野史还挺野的[捂脸]不过我听到的事另一个版本,是说乾隆帝和和珅有一腿,和珅呢找了个男宠,男宠白嫩文弱,和珅十分喜爱,但是这事被乾隆知道了,很吃醋,直接下令把男宠赶走了[捂脸]>

<妈诶,你们看的野史都好野,你们说的这些是不是出自和珅的传记啊?我记得好像写他的那本书里有很多野史。>

<怎么就不能是真的了?古人本来就玩得花啊,男女都爱找男宠,养优伶。>

<乾隆帝早期确实是文治武功无可挑剔的皇帝,但是晚年的一系列操作属实是拉低了自己的档次。>

<在封建皇权专制的巅峰下写书,还能指望写出什么抨击皇权的书?保全自我就很不错了。>

[清乾隆时期和珅:?!纪晓岚写的东西都进后世的课本了?!]

[清乾隆时期纪昀:怎么了啊~不行?]

[宋太祖赵匡胤:文字狱不可取。]

[明正德帝朱厚照:野史好野啊,爱看[吃瓜]]

[清乾隆帝爱新觉罗·弘历:光幕又乱说了些什么东西!]

[清乾隆时期纪昀:臣对陛下忠心可鉴,绝无二心!]

[清乾隆时期和珅:臣……臣也是如此!怎么就来了那么多莫名其妙的野史呢!]

[清乾隆时期和珅:陛下就是千古一帝,文治武功是其余皇帝远远比不上的。]

[唐太宗李世民:……算了。]

[汉武帝刘彻:就不多说了。]

[明洪武帝朱元璋:满清鞑子算个屁的千古一帝!真好意思吹!]

[清乾隆帝爱新觉罗·弘历:呵呵,朕也懒得废话,功过自有后人评说,但是……]

[明洪武帝朱元璋:?]

[清乾隆帝爱新觉罗·弘历:但是朕可以改史书上对你的评价啊……]

……

赵匡胤在对待文人这方面是比较宽松的,譬如前南唐国主李煜。

就算李煜写了再多悲春伤秋的词,什么借古讽今啊……赵匡胤仍是让李煜好好活着。

“朕依稀记得我宋朝也有位大词人遭受过文字狱。”

赵普:“是神宗时期的苏轼。”

“对,是苏轼,就是他。”对于苏轼,赵匡胤可以说是熟悉了。苏轼喜好自光幕上发评论,与弟弟的感情深厚,得皇帝的看重,深受后人的喜爱……

总之,赵匡胤很羡慕苏轼。

“一个王朝发生文字狱,显然这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赵匡胤摇头,“希望我宋一朝不再发生这种事情。”

……

“满清鞑子!”

朱元璋骂骂咧咧,对光幕上清朝皇帝说的话感到非常气愤。

扫了眼身边,能出气的人只有他了……

“老四!”

朱棣:“?”

不祥的预感又来了……

朱棣退后一步,朱元璋不满地皱着眉,“给朕站住!”

……

纪昀心下惶恐不安, 光幕上多数说的是真话,但就是说得太真了……

在这社会环境下,要想保全性命是不能太高调的。

和珅的政治嗅觉很灵敏,他知道陛下不会因为光幕上的野史生气发怒于自己,但同时他又感受到自己的好日子 恐怕也要到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