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三国S2逆天重来 > 第47章 冀州甄家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公元 201 年 5 月,风和日丽,万里无云。朝廷汉王刘备毅然决定率领三万精锐部队浩浩荡荡地前往冀州巡游。

与以往的巡游截然不同,此次不再是仅带着小部分的亲卫队轻装简行,而是大军开拔,旌旗蔽日,金戈铁马之声震彻天地,真可谓是气势磅礴,天下震动。

在这雄壮的队伍之中,汉王刘备身骑白马,英姿飒爽,身旁紧跟着骠骑大将军吕布,其威风凛凛,虎目含威。

而在他们身后,一众文臣武将十数人亦昂首挺胸,神态庄重。

冀州甄家,得知刘备即将到来的消息,甄家主母心急如焚,赶忙召集了甄家上下所有人齐聚一堂。

大堂之中,气氛凝重,众人神色各异。此次齐聚所讨论的问题极为关键,那便是要不要将甄姬进献给汉王刘备。

想当初,有方士曾为甄姬算命,断言她贵不可言。

如今天下,能当得起这“贵不可言”地位名号的,无非就是皇帝的皇后贵妃和汉王的王后王妃了。

明眼人皆心知肚明,这天下迟早是刘备的囊中之物。刘辩虽承蒙刘备的敬重和礼遇,严格来讲,也算不上傀儡,至少刘辩还握有一定的权力。

但也架不住这天下是刘备打下来的,就算刘备高风亮节不忍心夺侄子的皇位,他手下的人会愿意?刘备不进步,他们这些文武大臣怎么进步?他们不进步,跟着刘备打天下的那些将士还怎么进步?

即便刘备高风亮节,不忍心夺侄子的皇位,可他手下的人又岂能甘愿?

刘备若此时停滞不前,等于是与自己手下的所有人为敌。这绝非一个英明主公会做出的抉择。

所以在众人看来,无论刘备情愿与否,这天下迟早都会归于刘备之手。

那么,如今的王后王妃,不就等同于未来的皇后皇妃了么?

要是甄姬能成为皇妃,未来未必没有机会荣登皇后之位,那届时他们甄家必然能够乘风而起,扶摇直上。倘若甄姬还能为刘备生育个一儿半女,并助力儿子登上那至高之位,那甄家便会成为下一个权倾朝野的皇后外戚!如此诱人的前景,使得这个决议很快就得以通过,那便是必须将甄姬进献给刘备。至于甄姬的想法,哼,谁会在意?就算甄姬的几个哥哥里面有人于心不忍,在乎妹妹的感受,但那又能如何?他还能忤逆得过家族的集体决议?

另一方面,虽然汉王公布了新的婚姻法,然而在外人眼中,那不过是用来限制平民百姓和各级官吏的,跟他堂堂汉王又有何干系?而且甄姬美若天仙,倾国倾城,没理由刘备会不动心!

随后,家族便安排让人去通知甄姬她接下来的命运。当然了,她要是实在不愿意,到时候就只能主母和几兄弟轮番上阵,苦口婆心地劝她了。

……

后院之中,一处幽静所在,甄姬正安然地坐在石凳上看书,沉浸于书海之中的她,对即将降临的命运毫无所知。此刻,这份宁静马上就要被无情地打破了。

一位奴婢脚步匆匆地来到了这里,行过礼后,声音略显急促地传达了主母的决定。

甄姬闻言,缓缓放下手中的书卷,脸上没有歇斯底里的大吵大闹,也没有痛不欲生的悲愤欲绝,只有一片超乎寻常的平静,轻轻地点了点头。

对她来说,自从当初被方士说出那句“命贵不可言”之后,她就早已有了嫁给当权者的心理准备。

刘备,虽说年岁已长,但听闻是个仁义之君。可他真的是仁义之君么?

那他会遵守自己的新法,因为女子的反对从而取消这桩婚姻么?他会遵守自己的新法,不让父母强制让女子嫁给别人么?她不知道答案,但她满心好奇。

……

另外一边,袁术正坐在宽敞的书房中,滔滔不绝地说着,同时让身旁的文士将他的话语一字一句地写下来,准备给刘备去信。

他说得直白,文士写得也同样直白。信中主要便是询问刘备那个一妻两平妻的规定他到底要不要遵守。

还有,倘若要遵守,那些妾室又该如何处置?是给予丰厚的家财让她们回娘家?还是另有安排?

再者,那些歌姬舞姬又当如何?当然,袁术此举倒并非是有意挑衅刘备,只是他懒得去深思琢磨,索性就这般直截了当地问了出来。

而在另一处,刘表倒是没有这些纠结与烦恼。

他已然年迈,妻子或亡故或被休弃,妾室也早就不再纳娶。

如今,大不了将新收的妾室提拔到妻子的位置便罢。至于那些歌姬舞姬,他暂且养着,等到朝廷有明确规定之时再做定夺。

反正,在他看来,他也不觉得刘备会因为这点小事就大动干戈。

毕竟,刘备的新法里面也并未明确规定不允许养歌姬舞姬。

……

在冀州,同样陷入紧张震动之中的便是孔家了。如今的孔家家主此时无比庆幸,之前依照老祖的指示,把一些族人送往了海外。

如此一来,即便那天真的孔家被刘备屠杀,也能够不至于家族断根!

至于田地方面,一开始,他选择把能找到原主的田地都归还给原主。

然而,结果却令人唏嘘,他发现很多被夺了田地的百姓压根活不下去,活着的没几个。

随后,实在无奈,他只能做出新的安排,将田地一部分归还给原主,一部分送给官府,还有一部分散给当地百姓。

他满心期望能在这段时间让孔家的名声再上一个台阶。

当然,之前那些抢夺田地的昏庸招数,必然是一个“临时”的管家所为。

是哪位“临时”的管家竟敢在孔家欺上瞒下,以至于造成如此严重的局面,大大败坏了孔家的名声。

甚至,此人已经被送往了官府,并且在当天夜里,在羞愧之下,畏罪自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