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三国S2逆天重来 > 第22章 大汉盛世进行时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一个月后,在阳光的映照下,刘备等人历经长途跋涉,终于浩浩荡荡地回到了洛阳。

只见那巍峨的城门缓缓开启,诸葛亮、荀彧等人早早便守候在此,他们身着庄重的服饰,神色激动,第一时间快步前来迎接。众人相见,脸上皆洋溢着欣喜与感慨。

之后,他们一同来到汉王府的一处宽敞的厅堂,商议起了关于幽州的安排……。

诸葛亮面对着刘备,郑重地提议道,既然幽州有着如此至关重要的地位,何不就在幽州开始推行扬州之政呢!毕竟这一政策需要大量的物资和金钱投入。

那么,必然要先询问一下如今掌管内政的荀彧。

荀彧微微蹙眉,陷入了一番沉思,少顷之后,他点了点头表示赞同,并且荀彧还进一步提出,可以安排一定数量的士卒前往,先在那片肥沃的黑土地上进行军队屯田!

再配合着如今已经稳固的两熟种子,在幽州执行大力推广生育计划,定然完全不成问题!

甚至,这一计划还可以同时在并州也加以推广。

针对这个全新的问题,他们重新展开了深入的商议。

最后经过初步决定。

其一,在幽州和并州同时大力施行推广生育计划,并且要在中原地区征召农民,让他们与军队一同前往幽州上面的那片黑土地进行屯田,以此来有效解决粮食供应的问题。

其二,并州则要大力发展草原养殖牛羊等行业,马匹的养殖可以暂时放缓,适当发展即可,并且决定把足智多谋的荀攸派往并州,去协助张辽。

其三,西凉方面要开始积极探索草原上那些从未去过的地方,精心绘制地图并带回,以便于后续的进一步开拓。

最后,那西汉时期的丝绸之路必须要重新开辟,西域之地务必收归大汉的掌控!在此期间,要仔细找寻当初逃跑的鲜卑族和羌族,在行动过程中务必要小心谨慎,切不可打草惊蛇,以免让他们再次逃窜。

商议完毕后,众人心情畅快,夜晚降临,汉王府内灯火辉煌。

随即摆开盛宴……欢庆这来之不易的聚会!

……

……

公元 198 年五月初,阳光温暖地洒在大地上。

此时的大汉,在历经几年的持续发展之后,呈现出的繁荣景象大大出乎了所有人的预料。

先是在那神奇的两熟种子与广袤黑土地相互配合的情况下,一开始确实出现了一些不适应的状况。

然而,在农家学子们夜以继日的不懈调整与深入研究之下,终归是成功克服了重重困难。

军队的士卒们,农民们,还有那些经过教化而来的野人也纷纷贡献着自己的力量,这三方齐心协力,使得整个幽州的黑土地上呈现出一片繁忙而又生机勃勃的景象。

如今,这片土地所产的粮食已经足以满足幽州、并州、青州、冀州、徐州这整整五州百姓的日常所需。

也正因为有了如此充足的粮食保障,畜牧业得到了极为大力的发展。

那养鸡场中,一群群鸡欢快地啄食着;养鸭池边,鸭群嘎嘎欢叫;养牛棚里,壮硕的牛儿悠然自得。

甚至在农家和医家两家齐心协力的合作之下,连猪也研究出了新的养殖方式,以往那难闻的异味几乎消失殆尽。

在这肉食供应充足的情况下,百姓们的生活有了极大改善,他们的身体也变得越发壮实了许多。

走在大街小巷中,可以看到人们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孩子们欢快地奔跑嬉戏,处处都充满着生机与活力,呈现出一片繁荣昌盛、安居乐业的美好景象。

而在大汉的南方,扬州依旧如往昔般繁荣昌盛。

那繁华的街道,熙熙攘攘的人群,热闹的集市,无不彰显着它的活力与兴盛。

要说在这其中变化最大的,那当属交州了。

孙策等人历经艰难险阻归来之后,带回了大量极为珍贵的情报。

不仅如此,他们还带回了不少金银,那些金银在阳光下闪烁着耀眼的光芒,仿佛在诉说着他们海外冒险的传奇经历。

而且,他们还带回了一些奇特无比的植物,这些植物形态各异,让人看了啧啧称奇。

得益于他们在海外的大力开拓以及带回来的丰富物资,交州的发展势头愈发迅猛。

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各项建设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甚至已经在沿海地区迅速建立起了新的城池,那巍峨的城墙、整齐的街道,都展现出了蓬勃的发展态势。

交州的人口推广计划,也在幽州和并州施行推广生育计划的第二年开始了。

人们积极地投入其中,为交州的未来添砖加瓦。

西凉方面,却并没有特别显着的进展。只因为在丝绸之路上有一个名叫楼兰的地方消失了。

原本这里可以作为一个重要的中转点,承载着来来往往的商队和行人。

但如今没了楼兰,前方就全是一望无际的戈壁荒漠,前行变得极为艰难,让人难以为继,仿佛一道难以跨越的屏障,阻碍了进一步的探索与发展。

之后便要说到墨家方面了。在墨家的研究领域中,曾致力于对兽皮、布以及纸这三方面的深入探索。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和尝试,最后就只剩下布和纸这两个方面还在持续钻研。

虽然如今的养殖业已经取得了大大发展,为人们提供了相对丰富的资源,然而,若想要以此来作为制作书本的材料从而供得起天下人读书,那着实还是有些太过于奢望了。

最终,尽管纸在不断地优化改进,但依旧存在容易破损的问题。

到了最后现在这个阶段,主要是将那些更为高级的知识书写在竹简以及经过改良后的布上,以供人们学习研究,毕竟竹简和改良后的布相对更加坚固耐用;而那些相对不是那么高级的知识,则被写在纸上,供人们去了解和掌握。

但,接下来的事情却也渐渐来到了一个比较棘手的阶段了!

那便是究竟该用什么样的知识来教化天下万民呢?是要用儒家那一套强调道德伦理的学说?还是用法家那以严刑峻法规范社会秩序的理念?亦或者是让百家各自抒发己见,呈现出一种百花齐放的态势呢?

当确定要着手编写能够教化天下的书籍之时,天下无数的读书人犹如嗅到了某种特殊气息一般,闻风而动。

一时间,各种论调、观点此起彼伏,然而一开始,这并没有造成多大的实质性影响,一切似乎都还只是在酝酿之中,一直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