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三国S2逆天重来 > 第36章 张角进行曲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公元 187 年五月初,阳光明媚,微风拂面。

在金碧辉煌的朝堂之上,气氛却异常紧张凝重。国师张角站在殿中央,目光坚定地向皇帝进言:“陛下,如今天下官员众多,但多为碌碌无为之辈。臣建议陛下颁布招贤令,广纳天下有才之士,不论其出身贵贱,唯才是举!”

此言一出,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整个朝廷为之震惊!

袁逢怒目圆睁,厉声呵斥道:“张角,你虽然是国师但是终归不过一介道士,竟敢干涉朝廷政事!再者,你有何颜面指责天下官员皆为碌碌之徒?仅凭你随口一言,便将众官吏的辛勤付出一笔勾销!”

说完,他转身面向刘协,义正言辞地说道:“陛下,国师张角此举实乃大逆不道,妄图动摇大汉根基!他视百姓安危如儿戏,理应严惩不贷,以儆效尤!唯有如此,方能安抚天下官吏之心,安定天下百姓之心。”

袁逢的话语掷地有声,其中深意在场众人皆心知肚明。

很明显,如果皇帝真的下旨颁发这道招贤令,那么像袁家这样的世家大族将不再听从号令。

若不惩处张角以示警告,这些世家权贵们胆敢集体罢官,届时天下必将陷入混乱,百姓生活也将苦不堪言。

张角平静地看着愤怒的袁逢,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不易察觉的笑容。

他轻轻挥动衣袖,示意身边的黄巾力士将各地呈送上来的关于地主豪强欺压百姓、横征暴敛、无法无天的情报抬上来,呈交给皇帝和诸位大臣阅览。

袁逢等众人面色阴沉地拿起那些情报,逐页翻阅着。随着阅读的深入,他们的脸色变得愈发难看,仿佛能滴出血来。

每看过一列,袁逢和其他大臣们的脸色便会暗一分,到最后简直如同锅底一般漆黑。

\"哼!\" 袁逢猛地将手中的情报摔在地上,怒视着张角,咬牙切齿地道:\"国师大人,您仅凭这不知从何处得来的谣言诽谤之辞,莫非就要将天下众多官吏尽数罢黜不成?即便这些官员真有过失之处,也理当由朝廷派遣官员前往调查审讯!\"

\"何时轮得到您这般不擅政事的道士前来插手官场之事?\"另一名大臣附和道,语气中充满了不屑与愤恨。

\"正是如此!纵然有所过错,亦应由朝廷派员巡察处置。\"又有大臣高声喊道。

\"诚然,岂有凭借一堆来历不明的竹简,以及其上所载未知真假的消息,便轻易断定众多官员罪责之理?\" 有人义愤填膺地附和道,表示坚决反对张角的做法。

“如果这都能作为证据,那下次有人拿来竹卷写着国师大人造反,那不是也可以惩罚国师大人?”

一大群文官纷纷站出来指责张角,一时间,朝堂之上群情激愤,议论纷纷,指责之声此起彼伏。

甚至连武官之中,都有人蠢蠢欲动,企图谴责张角。只不过武官大多嘴笨舌拙,又有文官们当先一步,火力全开,他们便不再开口反而专心看戏起来。

甚至有世家武官在想虽然文官骂自己的时候很让人生气,不过作为队友去咬,不对去骂别人的时候还是很不错的。

面对群臣激愤的场面,张角却镇定自若,毫无惧色。他悠然转身,目光投向刘协,然后微微颔首示意。

刘协心领神会,明白此刻正是自己出面的时候。于是,他挺身而出,高声喝止了众官员的指责之声。

紧接着,刘协缓缓起身,朗声道:“诸位爱卿所言,对错与否尚难定论。然而,对于我大汉江山社稷来说,当务之急乃是招揽一批贤才俊杰入京理政,以安天下民心。”

“国师所荐之举贤令,依朕所见,实乃良策。诸位大臣不必如此激动,此事不妨暂且搁置,待日后详加商议再作定夺。”说罢,刘协挥了挥手,示意众人稍安勿躁。

袁逢等大臣见皇帝已然发话,虽心中不满,但也只得阴沉着脸默默退回座位。

没过多久,这条消息如野火燎原般迅速传遍天下!各方势力皆为之震撼,无论是诸侯还是百姓,无不大惊失色。

天下间的世家大族、地方豪强以及各级官吏听闻此讯,亦是惊愕万分。

一时间,风起云涌,局势变得愈发扑朔迷离。而那些世家、地主豪强与官吏们,则开始暗中勾结串联,誓要铲除太平教众,以绝后患。

然而就在此时,他们惊愕地察觉到,平日里四处可见、头戴黄巾的太平教众竟然销声匿迹!

原来,早在三个月之前,张角便已精心部署,命令所有太平教教众悄然撤退。其中,普通百姓出身的教众被要求摘下黄巾,归隐乡间,过起平凡的农耕生活,避免再与官府及世家发生冲突。

这般变故令地方豪强和官吏们措手不及,无奈之下只得纷纷向世家大族告状求助。

待到这些世家大族亲自出马追查时,却惊觉如今的大部分太平教众早已齐聚青州之地。

原本,他们计划勾结青州当地官吏,共同惩治太平教。

岂料收到的青州官员回函异常简短,仅有三字:“干不了”。

这使得世家众人困惑不已,摸不着头脑。为探究竟,他们特意派遣使者前往青州视察,但当这些人抵达目的地后,终于明白了青州官吏们的苦衷。

只见整个青州地区,竟汇聚了多达两百万之巨的黄巾教众!面对如此庞大的人数,要让那些青州官吏去肃清太平教,简直还不如让他们刎颈自尽还要来的舒服,最少不是被活活打死的。

那些世家大族所派遣之人抵达兖州后,受到了曹操的盛情款待。在与曹操的交流中,他们成功获取到了关于青州黄巾军众多宝贵的情报信息。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实际上许多青州的官员早已成为太平教的忠实信徒。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若想以常规手段对太平教实施惩戒或铲除,无异于痴人说梦。

面对如此棘手的局面,这些人别无他法,只得返回故乡,将青州的真实状况如实禀报给各自家族的领袖。

时间来到七月初,当各方探查到的情报汇总至眼前时,各大世家的家主们纷纷齐聚洛阳的袁家府邸。

在上座位置就坐的正是袁家的袁逢,而在其身旁则依次排列着杨家家主杨彪、同样身为三公之一的黄琬,以及从各地赶来的诸位世家大家之主。

除此之外,现场还云集了众多文臣武将。尽管其中部分人士并非出身世家,但他们与各大家族之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联系。更关键的是,在他们看来,推行招贤令无疑是在撼动他们未来的地位根基。

他们的目标可不是简单的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他们要的是子孙传承下去,他们要发展成新的世家!

先不说可不可能,但是人家就是这么想的,张角的招贤令推广下去的话招募到众多人才怎么办?

毕竟天下的蛋糕就这么多,他们想要发展成新的世家,那些招贤令上来的泥腿子只会更想!到时候竞争激烈不激烈的先不说,光凭他们这些基本靠世家举荐才上来的人,如何与那些靠本事上来的人竞争?

随后,众人围坐在一起,展开了一场紧张而激烈的商议。

摆在他们面前的首要问题便是如何应对张角及其领导下的太平教。与此同时,还要想方设法打消刘协继续使用招贤令的念头。

要知道,自六月初刘协首次提出这一构想并将其暂时搁置至今,已过去整整一个月。

在此期间,刘协时常询问大臣们商议进展情况,并迫不及待地追问何时能够正式颁布招贤令。

不仅如此,根据袁家等顶尖世家所掌握的情报,刘协早已暗中派遣御林军奔赴各地。他们此行的主要任务是考察地方官员的治理能力,同时搜集地方豪强违法犯罪的确凿证据。

据那些被收买的御林军暗线透露,预计大约在八月份左右,调查工作便能完成,并将相关情报传递回来。

由于此次乃由御林军亲力亲为,一旦证据确凿,文官们将无法再像上次那样寻找借口拖延时间。

届时,也将成为刘协对这些地方官吏采取行动的最佳时机!

一旦这些地方官吏豪强被清除一空,对世家而言,金钱收入受到影响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问题。更为关键的是,世家凭借其遍布天下的门生故吏所形成的强大势力范围将土崩瓦解。

失去了这股力量,仅凭那几个自命不凡的顶级世家的家主以及他们这些身居朝廷要职的文官,难道还妄想与皇帝对抗吗?简直是痴人说梦!

只需皇帝降下一道圣旨,无论是袁家还是杨家,转瞬之间便会灰飞烟灭,甚至惨遭九族诛灭。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众人最终商讨出三件大事:其一,众官员联合向刘协施压,迫使他废除张角的国师之位。

其二,对于那些地处偏远地区的官吏和豪强,可以适度舍弃一部分,但其他占据重要职位者绝不松手。同时,派往各地检查的御林军需暗中将其灭口。

其三,责令各世家提供资金支持,并通知那些本就是世家出身的诸侯做好战备工作。倘若刘协肆意妄为,他们便可打着“张角蛊惑皇帝”的旗号,兴兵讨逆,铲除奸佞,重振汉室雄风!

不得不说这些世家就是世家,袁绍也不亏是世家,都一样的想法,你不听我的和我作对,那我就向天下人宣布你是奸臣将要为祸天下!我举兵不是造反是为了铲除奸贼为天下百姓除害!

……

时间倒退回去一点,骊山就是秦朝修皇陵的那个骊山!

张角带着张梁张宝还有三千黄巾力士来到了这里。

张角脚踏七星,法剑挥舞之后从天上引来一道雷霆劈在了骊山后山的一个位置上 。

随即张角就指挥黄巾力士前去那里挖!

张梁和张宝两人倒是好奇的问张角是要学曹操么?张角有些无语的看着自己两位兄弟,随后挥手让他们去附近警戒不要人靠近骊山。(pS:这段时间涉及张角都会有点玄幻,因为要给前面出现的神仙还有所谓的天命说一个结局。大概就跟三国演义中左慈戏曹操,孙策斩于吉那种,不过会更玄幻点。毕竟是被神仙群体复活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