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崇祯十七年十月初六,这一天注定要被载入史册。张献忠站在成都城头上,意气风发地宣布自己成为皇帝,并将国号定为“大西”。一时间,欢呼声、呐喊声响彻云霄,整个城市沉浸在一片欢乐的气氛之中。

然而,面对清兵入关后的严峻形势,张献忠深知单凭一己之力难以抗衡强大的满清军队。于是他决定与南明结盟,共同抵御外敌入侵。双方达成协议后紧密合作,形成一股强大的力量来对抗满清。

在四川境内,张献忠采取了一系列激进措施。他毫不留情地没收了那些士族们的巨额财产和广袤土地,并将这些土地重新分配给广大贫苦农民。农民们欣喜若狂,他们终于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土地,可以过上温饱的生活。这种行为不仅赢得了民心也使得张献忠得到更多人支持。

随着时间推移张献忠领导下士兵们士气高昂训练有素;而获得土地农民们则辛勤劳作努力耕种希望用丰收成果支援前线抗清斗争。在这个风起云涌时代里每个人都怀揣着对未来憧憬与期待为国家命运而奋斗拼搏。

崇祯十七年十月三十日,顺治帝福临定都北京。

这无疑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京城内外张灯结彩,一片欢腾景象。曾柏蕴身着华服,心怀敬畏之情,亲身见证了这一伟大的历史变迁。而更为难得的是,他还有机会面见孝庄太后,并向她详细解读了此前豪格企图挖掘明十三陵时引发奇异现象的缘由。

面对孝庄太后,曾柏蕴言辞恳切地表示:“太后,皇上要想江山稳固、社稷长存,必须妥善保护好明十三陵。”他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其中蕴含的风水学道理,强调了尊重先人墓地对于国家运势的重要性。孝庄太后听得频频点头,表示深以为然。

孝庄太后对于曾柏藴的才华和学识非常赞赏,认为他有着非凡的能力和智慧。尤其是当她发现自己的儿子顺治皇帝福临对汉文化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时,心中更是暗自欣喜。

为了让福临能够更好地学习汉文化,孝庄太后决定聘请曾柏藴担任他的汉学老师。这个决定不仅体现了孝庄太后对儿子教育的重视,也显示出她对曾柏藴的信任与期望。

曾柏藴欣然接受了这一重任,并开始以一种独特的方式教授福临汉字。他运用了后世的普通话音标发音,这种新颖的教学方法立刻吸引了福临的注意力。通过拼音的辅助,福临能够更准确地发出每个字的音,从而加深了对汉字的理解和记忆。

在曾柏藴的悉心教导下,福临逐渐掌握了越来越多的汉字,并且对汉文化的热爱也日益增长。他们之间的师生关系愈发密切,曾柏藴不仅仅是福临的老师,更成为了他的良师益友。

随着时间的推移,福临的汉语水平有了显着的提高,他开始能够读懂并欣赏古代经典文学作品。这段学习经历不仅拓宽了他的知识面,还培养了他的思考能力和文化素养。

而曾柏藴也因其出色的教学成果备受赞誉,他的名声在宫廷内外传播开来。人们对他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赞不绝口,纷纷将自己的孩子送到他门下求学。

阳光明媚的一天,陈圆圆领着一个天真可爱、年仅六岁的小女孩来到了曾柏藴的住所。这个名叫董鄂的小姑娘眼神清澈明亮,宛如清晨荷叶上滚动的露珠一般纯净无邪。

陈圆圆向曾柏藴诚恳地表达了自己的来意:“恳请先生收下这位聪明伶俐的孩子!”她接着介绍道:“此女乃吾之姐姐董小宛所出,出生之地在鄂州,因而唤作董鄂。自小随董府成长,天资聪颖过人。然董家突遇变故,只得将其送还予董小宛抚育。”

曾柏藴凝视着眼前乖巧懂事的董鄂,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怜爱之情。他深知培养一个孩子成才需要付出巨大心血,但也被董鄂那充满灵气与智慧光芒的眼眸深深吸引住了。于是,在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曾柏藴终于决定收下董鄂作为自己的学生。当听到这个好消息时,陈圆圆激动万分,连连向曾柏藴道谢。

然而,此时此刻的曾柏藴心中却是五味杂陈。他望着眼前这位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女子,却无法与她相认,只能强装出一副客气的模样说道:“不必言谢,这一切皆是缘分所致啊!不知可否冒昧一问,令夫如今状况如何?”

陈圆圆不禁心生疑惑,心想此人为何会突然提及自家夫君?但见对方如此客气有礼,便也礼貌回应道:“先生,妾身与您素昧平生,您怎会知晓我家夫君呢?”言语间透露出些许诧异之情。

曾柏藴微微一笑,语气仍旧十分谦逊地答道:“哈哈,夫人有所不知,令夫吴三桂之名,可谓威震天下。其种种事迹,前朝之人无不知晓啊!”

闻得此言,陈圆圆的脸色瞬间变得通红,似有羞涩之意难以掩饰。她轻轻叹口气,无奈地说道:“先生所言极是,妾身明白夫君犯下的过错已无法挽回。日后定当尽心尽力劝诫于他,引领他走上正道。只是,其中苦衷实非三言两语所能道尽……唉,他如今受制于满清的多尔衮,那奸贼以药物控制住了他,许多时候他行事身不由己呀!”说到此处,陈圆圆眼眶泛红,满含哀怨与委屈。

孝庄太后看着儿子福临在汉学方面取得的进步,心中满是欣慰。她深知汉文化的重要性,希望福临能够通过学习汉学,更好地治理国家、推动社会发展。而曾柏藴的到来,无疑为实现这一目标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且说这廖不易领命前去打入多尔衮一方内部,但他却远不如曾柏蕴那般幸运。原来,那多尔衮压根儿就不信什么风水玄学之说,他只相信自己手中紧握的拳头和绝对的实力。

不仅如此,廖不易那口浓重的江浙口音实在是与满族人的说话腔调天差地别,这让原本就狐疑成性的多尔衮顿时心生警觉,想都没想就直接将其当成奸细捉拿归案,并立刻扔进大牢里严刑逼供。

可怜兮兮的廖不易本来只是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弱书生而已,又怎么可能承受得了如此残酷暴虐的刑罚折磨呢?所以没过多长时间,他就实在忍受不住痛苦,迫不得已只好承认自己其实是南明派来的间谍细作。

自从得知廖不易的真实身份后,多尔衮顺理成章地开始怀疑起代善身旁的那个风水师曾柏藴是否同样也是细作,但由于代善一直以来都是他的死敌,即使心里清楚也绝对不可能去揭露对方,然而令他气恼不已的是,可恶至极的代善竟然还把这个风水师介绍给了孝庄大玉儿,而且看起来孝庄大玉儿似乎对这位风水师颇为信赖。

多尔衮与孝庄太后端坐在慈宁宫中,品着香茗。孝庄太后轻启朱唇道:“至爱之人啊,福临那孩子可是你的亲生骨肉!他当上皇帝,与你亲自执掌天下又有何异呢?如今,你已然近乎太上皇之尊位了!”

孝庄太后顿了一顿,继续说道:“那位风水大师曾柏藴所言倒也不无道理,若要让汉人对我们心悦诚服,就必得施以巧计蒙骗于他们。至于这风水师究竟是真是假并不打紧,关键在于要让汉人坚信咱们的儿子乃是真正的龙裔,这才是至关重要的!”她的目光坚定而睿智,仿佛已经看透了一切。

多尔衮微微点头,表示认同孝庄太后的观点。他深知汉人对于龙脉、天命之类说法颇为笃信,只要能巧妙地利用这种心理,便可稳固清朝的统治地位。

当曾柏蕴得知廖不易落入多尔衮之手时,心如刀绞!他曾经千叮咛、万嘱咐过廖不易一定要小心谨慎,特别是注意口音问题;作为一名风水师,绝不能轻易与敌人搭话,而是应该等待对方主动找上门来。然而,廖不易却因急于立功而犯下如此致命的错误!

为何曾柏藴却不存在口音方面的困扰呢?此事还需追溯至薛克俊自南京返回广州府途中。这段时间里,他勤奋修炼灵魂之力,并于某个月圆之夜成功修成分魂离体之术。当路过赣州地区的某座村庄时,恰逢曾柏藴寿终正寝。于是乎,薛克俊便利用其分魂侵占并控制住了曾柏藴的身躯。待二者记忆相互融合之后,薛克俊方才知晓原来曾柏藴生前乃是一名赫赫有名的风水大师!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薛克俊本人实则是由薛光耀从未来世界穿越而来。因此,他自幼便使用后世通行的普通话接受教育、阅读书籍等。而这种来自后世的普通话恰好正是经过满清时期简化后的汉语言,仅有四个声调而已。正因如此,曾柏藴与满族人之间的交流方能畅通无阻。至于廖不易,则因刚刚开始学习不久,尚不熟练,故而露出破绽!

这一消息犹如晴天霹雳般击中了曾柏蕴,令他心痛不已。他无法想象廖不易此刻所遭受的折磨和困境,心中充满了无尽的担忧和焦虑。原本计划好的一切似乎都在瞬间崩塌,而这个突如其来的变故也使得局势变得愈发严峻。

曾柏蕴紧紧握着拳头,指甲深深地陷入掌心之中,以此来抑制内心汹涌澎湃的情绪。他深知廖不易的安危关系到整个计划的成败,但现在他竟然因为一时冲动而身陷囹圄,这实在是令人始料未及。

愤怒、自责与无奈交织在一起,让曾柏蕴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但他明白,此时此刻决不能被情绪左右,必须冷静思考应对之策。他暗暗告诉自己,无论如何都要避免犯错,要用自己的真本领说服别人。

满清迁都后的首次朝会上,朝堂内弥漫着一股紧张而凝重的氛围。大臣们面面相觑,沉默不语,似乎都能感受到即将到来的风暴。

在这片寂静之中,代善、多尔衮和豪格这三位权臣暗自策划着一场重大的军事行动。

他们三人皆身负雄才大略,有着登临天下至尊宝座的非凡实力,但令人费解的是,最终他们竟然都只屈居王爷之位,将皇位拱手让予年仅六岁的稚童福临。这其中缘由究竟如何?

且说代善与多尔衮二人,均乃皇太极之手足兄弟。原本,代善曾被立为皇位继承人,但由于其不善治家之道,宠溺小妾而苛待前妻李佳氏所生之子岳托及硕托,此事传至其父努尔哈赤耳中,引得努尔哈赤勃然大怒,盛怒之下废除了代善的太子之位。

历经千辛万苦方才登上皇位的皇太极亦骤然离世,本以为此番终可得偿所愿登顶帝位,岂料弟弟多尔衮实力更为强劲。而身为太子的豪格,则因诸位叔父、伯父皆觊觎皇位,无奈沦为竞争对手。此三子可谓势均力敌,各不相让,最终导致无人能够服众。于是乎,众人索性拥立一年幼孩童福临为帝!

于代善而言,自觉辈分尊崇,要掌控区区一介小儿自非难事;在豪格眼中,福临乃其胞弟,长兄管束幼弟岂非轻而易举之事;至于多尔衮,则认为由其子嗣称帝与自身登基并无差异。如此这般,各方心思各异,方才促成了眼前这看似荒谬绝伦实则暗藏玄机的局面。

他们目光锐利,心机深沉,决心要利用这次机会巩固自己的权力地位。

经过一番密谋,他们决定派遣豪格率领军队攻打四川方向,多尔衮负责进攻中路,而代善则亲自领军进军山东方向。这样的部署看似精妙,但背后却隐藏着无尽的权谋算计。

为了确保战争的顺利推进,这三位权臣还想出了一个阴险的计谋。他们打算让那些已经投降满清的明朝旧将来充当先锋,让他们的双手沾满同胞的鲜血。这样一来,这些降将就再也没有回头之路,只能死心塌地地效忠于满清,彻底断绝了反叛的念头。

这个计划虽然残忍无情,但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却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因为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才能消除降将们内心深处对南明的眷恋,让他们全心全意地为满清卖命。

随着朝会的结束,各路大军开始紧锣密鼓地筹备出征事宜。整个国家陷入了一片紧张忙碌之中,人们都知道,这场战争将会改变历史的走向。

而在这场风起云涌的较量中,代善、多尔衮和豪格三人也将迎来各自命运的转折。究竟谁能笑到最后,成为真正的赢家?一切都还是未知数……

曾柏蕴每日看似沉迷于阅读《三国演义》这部小说之中无法自拔,但令人奇怪的是,他竟然会在一本粮食商人的账本之上写下一连串神秘莫测的字符——“mxxxxhxxxxsxxxx”,其中每个“x”均代表着一个阿拉伯数字。

这本被写满神秘字符的账本,历经李清所经营的商行数度辗转奔波、突破重重封锁线之后,终于抵达了南明的南京皇城,并最终摆放在了弘光皇帝朱由崧的书案之上。有趣的是,此时的朱由崧手中同样捧着一部《三国演义》,正聚精会神地研究着那些神秘字符串,仿佛能够从中解读出曾柏蕴传递而来的关于京城的重要情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