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崇祯十七年,时值 七月中旬,阳光炽热如炎,仿佛要将大地烤焦一般。而此时此刻,县令薛克俊却心急如焚地踏上了前往南京之路。

一路奔波劳顿,但一想到即将与户部的黎秋水商讨联姻大事,县令薛克俊心中便涌起一股期待之情。然而,命运总是喜欢捉弄人,当他踏入黎秋水家中那间雅致的书房时,才惊觉自己落入了一个精心编织的陷阱之中——原来,这一切都是新皇朱由崧设下的骗局!

眼前站着的朱由崧,面带狡黠笑容,让薛克俊不禁心生警惕。他暗自思忖:难道这次联姻背后隐藏着什么阴谋?一时间,整个书房气氛紧张到了极点,一场惊心动魄的较量就此展开……

新皇朱由崧端坐在龙椅之上,浑身散发着一种威严的气息,他用一种居高临下的口吻说道:“新安县令薛克俊啊,你这等人才,留在小小的新安县实在是大材小用了。本王的姑姑朱长粉常常对本王提起你的光辉事迹呢!听闻正是你独具匠心地发明了养殖珍珠之法和财福蚝油,此乃不世之功啊!更为难能可贵的是,你毫不保留地将这些宝贵的技术传授给众人,一同养殖致富。正因如此,我那聪慧过人的姑姑才能顺利筹得巨额资金。可以说,本王能够登上这至高无上的帝王宝座,其中少不了你的一份功劳啊!”

县令薛克俊嘴角轻扬,露出一抹淡淡的笑容,语气从容地说道:“皇上,这些琐事实在不足挂齿。微臣斗胆猜测,皇上此番安排臣到此地,并非意在谈论微臣过往之事,而是希望微臣能就当前棘手的兵源问题提出可行之策吧?”他的目光坚定而睿智,似乎早已洞悉皇帝心中所思。

新皇朱由崧满脸惊愕,他瞪大了眼睛,紧盯着眼前的大臣们,声音颤抖地说道:“诸位爱卿!当今之势,社稷危如累卵,朕心甚忧啊!你们可有良策能稳固我大明江山?快些道来!”他那焦虑而威严的目光扫过每一个人的脸庞,仿佛要从他们的眼神中找到一丝希望和信心。朝堂之上一片死寂,众臣皆低头不语,心中暗自思忖着应对之法。

县令薛克俊嘴角微扬,露出一抹自信的笑容,缓缓说道:“此等小事,岂有难度?遥想当年,宋朝之时,朝廷可是有着大智慧,成功招安了水泊梁山的一众好汉。而今,我们所要做之事亦如此,便是要令张献忠心悦诚服地归顺朝廷!首先,当务之急乃是降下一道圣旨,责令各地封疆大吏于其封地之内广纳兵员、招募壮士。同时,需得命令各位王爷将麾下兵力的百分之二十调遣至南京皇城近郊。不仅如此,还须将这些士兵悉数打散,而后由朝廷精心遴选出精锐之士,并委以重任,任命一位智勇双全的将领为兵马元帅,对这些将士进行统一操练和调教,以求打造一支军纪严明、战无不胜的雄师劲旅。”

皇帝朱由崧的嘴角微微上扬,流露出一种难以言喻的喜悦神色,仿佛久旱逢甘霖般畅快淋漓。然而就在此时此刻,那些原本低着头默不作声的大臣们却像是突然间找到了攻击目标一般,纷纷抬起头来,目光锐利地盯着薛克俊。

其中一名臣子更是毫不客气地大声说道:“陛下,请恕我直言!薛克俊这种想法实在是大错特错啊!若是任由各封地王爷自由招募兵马,那岂不是给了他们造反的机会?先皇在世时曾经明令禁止王爷私自招兵买马,只允许他们留守在自己的封地上。想当年,朱聿键就是因为想要入京勤王才遭此牢狱之灾。如今竟然要违背先皇遗旨,让王爷们勤王,这难道不是对先皇不敬吗?此事断断不可行啊!绝对万万不可!”

他的声音铿锵有力,带着一丝义愤填膺的情绪,似乎完全忘记了眼前这位皇帝正是先帝朱由检的堂弟。其他大臣也随声附和,表示赞同这一观点。一时间朝堂之上议论纷纷,气氛变得异常紧张起来。

新皇朱由崧面带微笑,眼神中透露出一丝狡黠,他轻声细语地对薛克俊说:“薛爱卿啊,如今众臣如此激烈地反对此事,不知你对此有何高明之见呢?”他的声音仿佛春风拂面般柔和,但其中却蕴含着一种让人无法抗拒的威严。

朱由崧微微眯起眼睛,观察着薛克俊的反应。只见薛克俊低头沉思片刻后,缓缓抬起头来,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他拱手施礼道:“陛下,微臣认为,大臣们之所以反对,想必是出于对国家利益的担忧。然而,有些事情若不冒险尝试,又怎能知道其结果如何呢?”

朱由崧点了点头,表示赞同薛克俊的观点。他继续说道:“爱卿所言甚是,只是这件事关系重大,稍有不慎便可能引发轩然大波。所以,我们必须谨慎行事,确保万无一失。”说完,他看向远方,似乎在思考着什么重要的问题。

此时的朝堂之上鸦雀无声,落针可闻,众人皆屏气敛息,目光紧盯着朱由崧,静静等待着他的决断。而薛克俊则默默地立于一侧,脑海中飞速思索着下一步该怎样去应对眼前这场突如其来的风波。

“这朱由崧也忒优柔寡断、毫无主见了些!怎得被那帮臣子如此一闹腾,便将这般绝妙的提议生生按压下去了呢!”薛克俊心下暗想道,“不成啊!若任由情势这般发展下去,后果恐不堪设想……”

思及此处,薛克俊赶忙跨步出列,高声奏道:“启禀陛下,微臣实难理解,莫非先帝就永远不会犯错不成?正因为先帝一味地墨守陈规,不知变通地死守那些所谓的规矩,以致白白错失良机,不仅未能对有功之臣唐王朱聿键予以嘉赏,反倒将其无辜投入大狱之中!值此国难当头之际,理应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同仇敌忾,共御外敌。唯有将封地王爷们手中的兵马逐步收归己用,化为己有,方为上上之策啊!”

此时此刻,朝堂之上的众位大臣听闻薛克俊所言,犹如在熊熊燃烧的油桶之中投入了一粒火星,瞬间引发了燎原之势,众人怒火中烧,怒不可遏地说道:“你这分明是站着说话不腰疼!竟然胆敢教唆王爷们招兵买马,此乃养虎为患之道啊!莫非你是受某位皇爷指使而来?若非如此,怎会提出这般大逆不道、忤逆犯上的计策!”他们的声音震耳欲聋,充满了愤怒与斥责,仿佛要将薛克俊生吞活剥一般。整个朝堂气氛紧张到了极点,一场激烈的争论眼看就要爆发。

县令薛克俊脸色阴沉地哼了一声,语气严厉地说道:“如今局势如此艰难困苦、危机四伏之际,竟然还有人拘泥于这些刻板教条去办事!难道你们真觉得我们的敌人只是那一群乌合之众般的李自成匪军不成?事实上,真正可怕的敌手乃是来自关外如狼似虎、精锐善战的满清铁骑啊!你们天真地认为有着山海关作为天险阻隔,满清便不足以构成威胁,但可曾想过万一吴三桂心怀不轨又该如何应对呢?到那时,当李自成军队一败涂地之时,就凭我们现有的兵力能否抵挡住满清那帮凶悍无比的骑兵呢?”他的话语如同重锤一般敲打着在场众人的心头,让他们不禁陷入沉思之中。

正当诸位大臣陷入沉思之际,一阵急促而响亮的声音从殿外传了进来:\"报!前方战线急传战报!\"

众人闻声望去,只见一名传信兵风驰电掣般地冲进了金銮殿。他脚步踉跄,但眼神坚定,手中紧紧握着一份卷起的战报。

传信兵来到弘光皇帝面前,双膝跪地,双手高高举起战报,声音颤抖地说道:\"启禀陛下!皇上啊,前方来战报称,山海关的吴三桂与李自成激战正酣之时,突如其来地有五万满清铁骑杀入战场!这股强大的力量犹如猛虎下山一般势不可挡,使得李自成的军队瞬间土崩瓦解,毫无还手之力。李自成见大势已去,只得狼狈败退,径直撤出了京城。然而,他们并未能逃脱厄运,一路遭到满清铁骑的穷追猛打!\"

皇帝朱由崧瞪大了眼睛,满脸不可置信地望着薛克俊,嘴巴微张着却发不出声音。而周围的大臣们也都惊得目瞪口呆,他们面面相觑,眼神中充满了疑惑和震惊。这个薛克俊究竟是何方神圣?他刚刚说出口的事情竟然这么快就得到了证实!

就在众人还沉浸在惊愕之中时,皇帝朱由崧的心中却涌起了一股异样的情绪。他暗自思忖道:\"难道此人便是传说中的凤雏庞统不成?传闻庞统有通天彻地之能,能掐会算,甚至可以预知未来!若真是如此,那朕可算是捡到宝了啊!\"

想到这里,朱由崧的眼中闪过一丝兴奋之色。他紧紧盯着薛克俊,仿佛想要从他身上看出些端倪来。然而,面对皇帝炽热的目光,薛克俊依旧表现得十分淡定,似乎对自己刚才所说的话并没有太多在意。

此时此刻,整个朝堂之上一片死寂,只有那名前来传讯的士兵打破了沉默。他高声禀报着前方战报,与薛克俊之前所言毫无二致。这让在场的所有人都不禁为之哗然,对薛克俊越发佩服起来。

皇帝朱由崧满脸惊愕,声音颤抖地说道:“众爱卿,这可如何是好!竟被薛爱卿不幸言中了!”朝堂之上顿时陷入一片嘈杂,众大臣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片刻之后,终于有位臣子站出来提议道:“陛下,依微臣所见,确如薛爱卿所言!咱们当前最大的敌手乃是满清那帮虎狼之师啊!想那闯王李自成,拥兵自重,人数更是远超敌军,到头来却是这般不堪一击,一败涂地!实在是令人唏嘘不已!如今局势紧迫,我等必须尽早做打算才是!只是眼下朝廷初立,根基未稳,若此时大肆征兵,恐怕也是远水救不了近火啊!”

这时,另一名臣子站出来,向弘光皇帝朱由崧进言:“陛下啊!您不必过于忧心忡忡。那满清铁骑距离咱们尚有一段距离呢!且他们入关之后,忙于稳固已占领之地,一时半会儿恐怕也无暇顾及其他。所以眼下这局势,并没有想象中的那般严峻嘛!”这位臣子语气轻松,似乎对当前形势充满信心。然而,他是否真的了解敌人的实力和意图呢?亦或是只是想安慰一下焦虑不安的皇帝呢?无人知晓答案……

弘光皇帝朱由崧看着朝堂下众大臣们七嘴八舌地争论着,但始终拿不出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案来解决当前面临的困境,心中不禁有些烦闷。他微微皱起眉头,眼神中透露出一丝不满和无奈。

这时,朱由崧注意到身旁的一名太监正悄悄注视着自己,似乎在等待什么指示。于是,他向那名太监使了个眼色,表示让其出面平息这场混乱局面。

这名太监立刻心领神会,快步走上前来,高声说道:“诸位爱卿,若有要事,请速速启奏;若无要事,便可退朝歇息!”然而,面对太监的话语,朝堂上的众大臣一时间竟然全都沉默不语,无人回应。

见状,太监便提高嗓音继续宣读道:“新安县令薛克俊大人,请暂且留下,陛下有要事欲与您商议!其余诸卿皆可先行退朝!”

随着太监话音落下,众大臣面面相觑,虽然心中各有想法,但也只能遵照旨意陆续退出朝堂。而那位被点名留下的新安县令薛克俊,则显得有些紧张和疑惑,不知道皇帝究竟找自己何事。整个朝堂之上,气氛顿时变得凝重起来。

弘光皇帝朱由崧很严肃地问:“薛爱卿,你老实告诉我,你到底是不是凤雏庞统!真得有掐指一算的本事!”

县令薛克俊听后,脸上露出一丝惊讶之色,但很快便恢复了平静,他缓缓说道:“皇上说笑了,臣不过是一介小小的县令,怎敢与凤雏庞统相提并论。至于掐指一算便知后事的本事,更是无稽之谈。臣只是尽自己所能,做好分内之事罢了。”

弘光皇帝朱由崧皱起眉头,似乎对薛克俊的回答并不满意。他继续追问:“可是朕听闻你在治理县城时,政绩显着,百姓们都对你赞不绝口。而且每次遇到难题,你总能迅速找到解决办法,这难道不是因为你有特殊的才能吗?”

薛克俊连忙跪地叩拜,惶恐地说:“皇上过奖了!臣之所以能够取得一些成绩,全赖陛下的英明领导和百姓们的支持。再说,治理一方水土本就是臣子的职责所在,臣只是做了应该做的事情而已。若说有什么特别之处,或许只是臣比较勤奋努力,善于观察和思考罢了。”

朱由崧点了点头,眼中闪过一丝赞赏之意。他扶起薛克俊,语重心长地说:“薛爱卿,你不必过于谦虚。朕知道你是个有能力的人,但也要记住,切莫骄傲自满。如今国家正值多事之秋,需要像你这样的忠臣良将来辅佐朕共度难关。希望你今后能继续保持本心,为朝廷效力,为百姓谋福祉。”

县令薛克俊嘴角微扬,露出一抹苦涩的笑容,轻声说道:“皇上圣明,下官实有难言之事啊!”他的声音低沉,似乎蕴含着无尽的委屈和无奈。

弘光皇帝朱由崧闻言,不禁瞪大了眼睛,满脸诧异之色地盯着薛克俊,疑惑地问道:“薛爱卿竟有难言之隐?以爱卿如今之年龄,莫非身患隐疾不成?这倒也算常见之事,许多人皆会遭遇此等困扰啊!”

县令薛克俊再次微微一笑,打开自己的手掌心的黑点给弘光皇帝朱由崧看,但这次的笑容显得有些尴尬,他连忙解释道:“皇上,您误会了。下官的难言之隐并非如陛下所想那般。实则是下官遭奸人陷害,被逼吞下了一种受他人操控的奇毒之药。若无法按时返回广州府城服用特制的解药来抑制毒性发作,恐怕下官必将承受肠穿肚烂、痛苦难当而亡的悲惨命运。”说到最后,他的语气越发沉重,仿佛已经看到了自己悲惨的结局。

弘光皇帝朱由崧满脸怒容,双眼圆睁,愤怒地质问道:“谁?究竟是哪个胆大妄为之人,竟敢使用药物来操控你?”他的声音充满了威严和怒气,让整个房间都弥漫着紧张的气氛。

县令薛克俊嘴角微扬,露出一抹淡淡的笑容,轻声说道:“皇上,您觉得会是王爷朱聿鐭有可能吗?”他的语气平静而从容,但眼神中却闪烁着一丝狡黠与深意。

弘光皇帝朱由崧满脸惊愕地说道:“薛爱卿,想当年,先皇在世时,朱聿鐭便多次恳请先皇赐予他唐王之位,但先皇却始终未曾应允。原因无他,只因那真正的唐王朱聿馍至今杳无音讯、下落不明啊!如今本朝初立,这朱聿鐭更是频频催促,非要将那个‘代’字从他头上抹去,好名正言顺地当上唐王。只是朕万万没有料到,他竟敢使出这般阴险手段来操控官员!好,朕这就下旨给他,命令他给你解药解除你身上的毒!”

薛克俊嘴角微扬,露出一抹淡淡的笑容,轻声说道:“承蒙皇上龙恩浩荡,但此事断断不可行。您如此行事,无异于逼迫王爷朱聿鐭提前起兵谋反啊!微臣虽死犹不足惜,然而若因微臣之故引发内战,致使国家陷入动荡混乱之中,那么微臣岂不成了千古罪人?微臣一心只想辅佐新朝,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恰巧此时逢国难之际,我那孙儿降生人世,故而取名仲匡,便是期望他日后成长起来,亦能够肩负起匡正新朝之重任。皇上,即便微臣身不由己,受药力控制必须返回新安县,可微臣对皇上忠心耿耿,此心天地可鉴。若皇上信不过微臣,大可派遣一名心腹与微臣一同前往,全程监视微臣是否会做出有负于新朝之事!”

弘光皇帝朱由崧听了薛克俊的这番话,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感动之情。他深深地注视着眼前这位忠诚不二的臣子,感慨万千地说道:“薛爱卿啊,你的一片赤胆忠心,朕一直都看在眼里。如今你身不由己,必须返回新安县,朕也不愿多加阻拦。只是此去路途遥远,途中恐生变故,所以朕决定派遣内卫叶检陪同你一同前行。他将作为我们之间的联络人,及时向朕汇报情况。同时,朕会赐予他一枚钦差大臣的令牌,以便他在必要时能够代表朕处理事务。不知这样安排,薛爱卿可还满意?”

薛克俊感激涕零,连忙跪地叩谢道:“陛下圣明!如此安排实在是周到至极,臣感激不尽!有叶检大人相伴,臣定当全力以赴,不负陛下所托!”说罢,他又抬起头来,眼中满含深意地望着朱由崧,继续说道:“陛下,臣此次离去,心中仍有一事放心不下。那便是朝廷中的奸佞小人,他们时常蛊惑圣上,扰乱朝纲,长此以往,国将不国啊!恳请陛下务必小心防范,莫让奸臣有机可乘!此外,民生疾苦亦不容忽视,陛下应多关注百姓生活,减轻赋税徭役,方能使天下万民归心,国家长治久安呐!”

朱由崧微微颔首,表示明白薛克俊的担忧。他紧握着薛克俊的手,郑重地说道:“爱卿所言极是!朕定当铭记于心,不会辜负爱卿的期望。待到爱卿归来之时,朕希望看到一个繁荣昌盛、国泰民安的大明江山!”说完,他亲自扶起薛克俊,并赐予了丰厚的赏赐,以表彰他的忠肝义胆。

在离开南京之前,薛克俊决定与户部的黎秋水再次会面。这一次会晤对于他们两人来说都至关重要,因为它涉及到两个家族未来的命运。

当薛克俊踏入黎府大门时,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感慨之情。他深知这次见面意义非凡,不仅关乎着自己儿子良孟的婚姻大事,更影响着两家之间长期以来建立起的联盟关系是否能够得到进一步巩固。

见到黎秋水后,黎秋水表示了歉意,两人相视一笑便开始商讨联姻之事细节问题。他们仔细斟酌每一个环节确保万无一失并就婚礼日期、嫁妆等事项达成共识使得整个计划变得越发完美无缺。

随着话题深入讨论气氛也愈发融洽起来仿佛忘却外界一切纷扰沉浸其中只专注于眼前要事而这正是成功所需具备素质:专注、执着与智慧三者缺一不可!

经过一番深入交流之后终于敲定所有细节并且对未来充满信心相信通过此次联姻必将让彼此势力更加强大实现双赢局面!最后薛克俊向黎秋水道别转身离去背影坚定且自信似乎已经看到美好明天正等待着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