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姒姒没有把帕子拿下来,轻轻“嗯”了一声:“多谢殿下关心,已经好些了。”
刘煊自己也不知道怎么想的,鬼使神差一般,他俯身握住了文姒姒的手腕:“本王看看。”
当然只能看她的手腕,大白天褪去她外衫看她肩膀实在不好。
文姒姒来不及挣扎,她早上穿了件月白窄袖上衫,衣袖被一寸一寸的往上褪去,腕上细细的金镯子随之而下。
她手腕处肌肤极薄,凝了霜雪般细白,隐隐可以看到冷色的血管。
上了药之后,昨日的指痕浅淡到只剩下一点点。
不知道为什么,刘煊心里居然有些隐秘的失望。
既希望她身上的痕迹消失,又希望自己留下的一切长存。
两人体型有些差距,文姒姒纤弱的手腕落在他大手中格外明显。
刘煊想起她昨晚双眸带泪的模样,不自觉掀开了遮盖在文姒姒眼睛上的帕子。
她眼尾依旧有些薄红,眸子仿佛点了漆一般,黑白分明且干净,眼睫毛微微带几分湿意,长长且卷翘,扑动的时候似乎能撩拨到刘煊的心弦。
刘煊霎时松开了文姒姒的手腕,转身离开了这里。
文姒姒有些怔住,猜不透他的想法。
前世便是这般,有时候两人说着说着话,刘煊便突然离开了。
都说女人心,海底针,文姒姒觉着男人心才是海底针,完全让人摸不着头脑。
文姒姒从身下拿了一枚小铜镜照了照自己的脸,她觉着眼睛已经消肿了,只是皮肤太薄,绯红之色未消。
她给自己上了一个桃花妆,让锦葵过来给自己重新梳了梳头发。
换过衣服之后,文姒姒带着丫鬟去了宫里。
她知道今天许念巧和太子一定会去胡皇后那里请安的。
不过,文姒姒去晚了一些,她到了福阳宫前面的时候,许念巧已经到了。
昨天晚上宾客散去之后,许念巧在新房中羞涩的等着太子过来和她圆房。
她喜欢太子已久,从前总想着太子会和文家联姻。
所幸文姒姒不长眼,居然主动要求嫁给大皇子,还三番两次在她面前说太子府上侍妾受宠,嫁过去必定受苦。
许念巧才不信文姒姒的鬼话。许家花了不少银子买通不少人,运作良久才得了这门婚事。
可是,随着夜色越来越深,许念巧迟迟等不到太子过来。
她有些焦灼,派了自己带来的丫鬟去过问。
片刻后丫鬟回来了:“太子殿下在楚侍妾的房中,他说今天白天有人给楚侍妾脸色看,气得楚氏心口疼痛,他陪伴楚氏一晚,让太子妃早些休息。”
许念巧哪里受得了这样的气。
她在新房里大发脾气,说太子所为不合规矩,一定要把太子请来。
新房里除了许念巧带来的人,还有太子府上的嬷嬷。
这些嬷嬷都是宫里出来的,一个个膀大腰圆,且沉着一张脸,将许念巧贬低一番。
“身为太子妃,首要的便是温良贤淑。太子殿下如果知晓您这般粗鲁无礼,肯定后悔娶您为妃。”
“许家费劲心思把您嫁给了太子,您连这点委屈都受不得,以后如何管理后宅?”
“……”
一番番指责说下来,许念巧低下了脑袋。
嫁过来之前,她的母亲文氏便说皇家不好待,身份越是高贵,背地里吃的苦头越多。
当时许念巧不相信,只看到表面的荣华富贵。
这几个嬷嬷在府上的地位很高,其中一个还是太子的奶嬷嬷,就算太子见了都得礼遇有加。
许念巧半点脾气都不敢发了,一个人熬过了这一晚上,只想着改天趁太子不在,自己把楚氏这个老女人好好收拾收拾。
她昨天晚上没有睡好,今天同太子进宫向皇后请安,脸色难免有点憔悴。
太子与胡皇后的关系只是表面融洽,他找了借口离开,让许念巧一个人去胡皇后的福阳宫。
许念巧知道,一旦自己嫁入了太子府,与胡皇后必然敌对。
谁让皇位只有一个呢?
胡皇后装腔作势的罚她行了半天的屈膝礼,又看着许念巧的脸色,假装关心的问道:“太子妃脸色不佳,难道昨天晚上没有睡好?”
许念巧不可能让别人知道太子昨天晚上不在自己房中。
洞房花烛夜,这么重要的日子,假如别人知道太子和一个侍妾在一起,她的面子往哪里放?许家的面子往哪里放?
许念巧笑着道:“昨晚太子来儿臣房中,睡得有些迟了,今早险些没起来。太子本来让儿臣多睡一会儿,儿臣想着给您请安,就匆匆过来了。”
胡皇后这些年一直都没有放弃给太子送人安插眼线。
但是,太子的地位与其它皇子不同,其它皇子拒绝不了,太子全都给拒绝了。
因此,太子府的状况,胡皇后知道的不多。
现在看许念巧一与太子成亲,便得了太子的宠爱,在厌恶太子的同时,胡皇后也厌恶上了许念巧。
“太子如今没有子嗣,你要早些为太子开枝散叶,皇家子嗣越多越好。许氏,你身为太子妃,应当心胸开阔些,不要妒忌府上妾室。”
胡皇后对旁边一个宫女抬了抬下巴,让这名宫女走上前,“太子府只有你和楚氏两人,难免有照顾不周的时候,这名宫女跟着你回去,与你们一同服侍太子。”
许念巧的脸色瞬间就耷拉下来了。
她和太子刚刚成亲,胡皇后就给太子赏赐侍妾,这不是存心给她难堪么?
可是,对方是皇后,她如果不愿意接受的话,一定会被皇后安一个善妒的帽子。
正僵持的时候,宫人突然进来通报,说靖江王妃来给皇后请安。
胡皇后眼睛瞬间变得弯弯的:“靖江王妃来了?让她进来。”
文姒姒进来之后,先给胡皇后行了一礼。
她与许念巧是平辈,刘煊是刘赫的大哥,即便是皇室,在刘赫没登上皇位之前,也没有大嫂给弟妹行礼的道理,所以文姒姒只对许念巧点了点头:“原来太子妃也在这里。”